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灌區供水工程管理與維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灌區供水工程是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農村人畜飲水和城鎮供水,并為改善生態環境創造條件的灌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用水需求也不斷增加。雖然我國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但是我國的人口基數大,所以導致我國用水緊張。針對這種情況,灌區供水工程便成了國家供水工程的首選。如何加強灌區供水工程管理,做到最大限度給城鄉居民用水,是擺在工程建設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關鍵詞:灌區供水工程 維護 管理 建議
根據我國水利行業的標準的有關規定,水利灌區面積控制在2000hm2(30萬畝)以上的灌區為大型灌區,灌區控制面積在667~20000hm(1~30萬畝)之間的灌區為中型灌區,灌區控制面積在667hm2(1萬畝)以下的為小型灌區。根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我國擁有大型灌區400多處,中型灌區5200多處,小型灌區1000多萬處。這么多的灌區工程,分布在不同的地里環境中,結構不同,大小不同,它的供水量是非常龐大的,供水系統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還是非常復雜的。那么這些灌區供水工程是如何管理和維護的呢?
一、灌區供水工程定義
灌區一般是指將可靠的水源通過引、輸、配水渠道系統與相應排水溝道三者組合起來的灌區總面積,是人類活動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灌區是一個半人工的生態系統,它依靠自然環境提供的光、熱、土壤資源,結合了人工栽培的作物和農作物種植比例等人工調控手段,組成的一個具有很強社會性質的開放式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灌區工程負責協調水庫、渠道、田地、作物四者之間的關系。在目前,我國的灌溉區管理工作主要有灌區管理局負責,部分地區有農民自行組成的用水管理協會,參與灌區工程的管理工作。
二、灌區供水工程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灌區供水工程眾多,但大多數還是興建于20世紀50~70年代。由于我國當時的生產力落后,科學技術水平也有限,加之維護管理的不到位,年久失修,多年來一直處于疲勞帶病運行狀態。目前我國的部分灌區水利工程未得到有效的維護,一直處于帶病工作狀態。導致一些灌區出現水資源大量浪費、個別灌區水資源利用率低等現象。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一)修建年代久遠,受當時科技水平制約。
在上個世紀五十到六十年代之間,我國掀起了加快社會主義進程的運動。在運動期間,修建了大量的水電工程,我國目前已有的大量灌區供水工程就是在那個時期興建的。由于當時我國在科技水平上的欠缺,是的這些灌區供水工程存在嚴重的技術隱患。這些技術隱患對灌區工程覆蓋地區的農業灌溉和人畜用水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二)維護工作不到位。
我國的灌區供水工程因為修建時間據現在較為久遠,由于當時的技術不到位,工程修建之后的維護工作也不能有效的開展。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技術的革新,新興的灌區供水工程施工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老式灌區工程技術已經被淘汰。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大部分灌區供水工程依然是五六十年代的工程,維護起來非常麻煩而且沒有相應的技術支持。(三)維護管理人員的意識不強。在日常的維護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員的疏忽或灌區供水工程沒有形成完善的維護管理體制,使得設備維護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不強,不重視本職工作,另外,灌區供水工程的設備維護人員是從其他水利部門劃分來的并不是專業的灌區供水管理人員,他們對灌區供水的設備維護和技術保障了解甚少,不能很好的勝任灌區供水工程的日常維護工作。(四)行業內部沒有明確的管理標準。在我國,灌區供水工程起初歸水利建設部門管轄,我國改革開放之后,將灌區供水工程從水利建設部門中分離出來,并成立灌區管理局,管理灌區供水工程的建設和維護檢修,但是由于我國的灌區工程起步晚,對于灌區工程的管理也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工程管理不到位,就談不上正常的運行工作,對于灌區工程覆蓋地區的灌溉和人畜生產供水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改造舊灌區的意義
目前有不少灌區工程,已運行了多年,大量工程老損,灌區步履維艱,不能適應現代灌溉的需要,不能適應人民群眾生活的需要。一是灌區資源短缺,灌溉面積不斷增大,現代農業對灌溉的要求還在不斷的提高;二是因為地方資金緊張、領導意識不強等原因,老舊灌區工程改造建設滯后;現全國有200個大型灌區工程老化嚴重,事故多發,主干工程破損嚴重,中小型灌區更是常常出現險情。田間工程不配套或配套不好,管理不到位,破損嚴重,導致工程提引輸水能力下降,水的利用率低。三是管理設施和手段相對落后,嚴重制約著灌區工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進入新的世紀,我國水利現代化建設已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而在眾多的水利基礎建設項目中,大中型灌區的續建與節水改造以及各灌區工程改造維修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改造和維護這些年代久遠的老舊灌區,對發揮農業灌溉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當地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提高灌區供水工程管理水平
(一)大力整修老式灌區工程,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灌區的渠道建筑物多是建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因為自然災害和老化失修以及技術的不到位等原因,使得灌區供水工程出現極大的水資源浪費現象。這種現象與國家提出的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完全相悖。因此,大力整修灌溉渠道、修復老化的灌溉工程,已經成為灌區管理局當前工作的中心之一。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對老化的渠道進行整修,加強它的防滲性,降低渠道輸水時出現的跑水、漏水現象,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其次,要搞好田間工程建設,平整土地,劃小畦堰,提高田間水資源利用率。最后,在灌溉區,大力推行噴灌、管灌技術,防止水資源的流失,在根本上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二)加強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
加強工程管理,首要工作就是搞好工程養護,提高工程的完好率。確保工程的完好,才能保證工程順利運行工作。要定期進行工程表面和溝渠的清淤、除草、維修工作,并且要成立專門的隊伍進行該項工作,實現供水工程的專業化,日常化。對出現問題的溝渠及時修補,以免繼續擴大破損面積。在灌溉管理上,要提倡節水灌溉和科學灌溉,要提高灌溉的效率,擴大灌溉面積。灌區管理局應制定相應的灌溉管理制度,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
(三)全面推進灌溉區的體制改革。
全面推進灌溉區的體制改革,是提高灌溉區經營水平,確保灌溉工程能夠高效運行,實現灌溉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通過改革解決灌區管理上的體制不明確、職能不清、責權不分等問題。做好灌區體制改革,必須要做好下面這三項工作:一是改革現有管理體制,將職責明確到每一個工作人員身上;二是重新核定工作崗位和工程維護費用;三是落實政府機關和水利主管部門出臺的管理細則,實現灌區供水工程的良性運行與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管理部門職工隊伍建設。
加強灌區工程職工隊伍建設,對職工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實現優質服務、文明服務,提高職工對本職工作的認識,使職工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另外要加強職工隊伍的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改善職工的專業結構,建立一支業務過硬、專業結構合理的現代灌區供水工程管理隊伍。總之,灌區供水工程,是關系到整個灌區范圍內城鄉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城鄉生活生產,離不開水資源,所以,做好灌區供水工程的管理和維護,不僅是城鄉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政府執政為民宗旨的一個縮影。
作者:朱喜梅 單位:甘肅省臨洮縣洮河灌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