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道具扇子在古典舞中價值表現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扇子作為道具在中國古典舞中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語言,對于肢體的延展性、角色內心情感的表達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既可以是人物身份象征,也能夠營造出不同的舞臺意象,構筑虛實相生的意境。文章主要從中國古典舞的角度出發,將扇子進行分類,通過身份之表征,情感之寄托、以扇賦意構無限之境、舞者肢體的延伸與豐富三個方面探究扇子在中國古典舞的形象塑造、傳情達意、意象表達、意境營造、肢體延伸等方面的價值表現,并以中國古典舞作品為例證輔佐。
關鍵詞:扇子;中國古典舞;形象塑造;意境
一、中國古典舞視域下扇子的分類
扇子本是生活中用來納涼、收藏玩賞之物,但在舞蹈中扇子既可以塑造特定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特定人物身份的象征,不同形式的扇子在塑造人物形象、傳情達意、營造意象、渲染意境、突出舞蹈主題、延伸肢體等方面有著不同的作用。在舞蹈中扇子的種類、樣式繁多,但在中國古典舞中最常用的道具扇子大致分為團扇、綢扇、折扇、羽毛扇四大類,每類扇子有其自身獨特的審美意蘊,在舞蹈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根據編導的構思、需要,可以在這四類扇子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變形處理,使之符合舞蹈的需要。團扇——也稱“宮扇”“紈扇”,多以竹木為架,以扇柄為軸,近似圓形,也有六邊形、八角形等,扇面多畫仕女圖。團扇作為一個符號性的舞蹈道具,一枚圓形有柄的團扇,是古代女子最中意的物品常常被視作代表定情信物、訴說衷情、兒女情長之物。人們常常會不經意地把團扇和女性聯系起來,似乎美人和團扇有著天生不可分割的聯系,美人手執團扇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有象征性的形象[1]。因此在中國古典舞中常用來塑造嬌羞婉約、婀娜多姿、活潑輕盈的古代年輕女子的形象或是傳達女子內心一定的情感意緒。折扇—在舞蹈中的折扇,一般是用竹木為扇骨,扇面可以用紙、絹等質地,打開呈半圓形,材料質地不同的折扇能夠呈現出不同的舞臺效果和人物的特定身份,如唐伯虎用金面折扇,塑造詼諧逗趣、瀟灑豪邁的書生形象,或塑造溫潤儒雅、氣宇清雋的書生形象時可選用白色紙扇。綢扇——在折扇的基礎上加長扇飄,編導可以根據舞蹈所要展現的環境氛圍來選取不同長度扇飄的綢扇,通過扇子的幵合以及其在平圓、立圓、八字圓等“圓”形態上的運動軌跡,構筑出不同的意象與意境,或柔美、靈動、縹緲,或剛勁、流暢、奔放,增加舞蹈的形式美,讓舞臺形象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準確強烈,也更加具有表現力。羽毛扇——用禽羽制成,花色品種繁多,也是極具歷史感的扇子之一,在古典舞中常常使用絨折扇和諸葛扇這兩種。絨折扇可以塑造閉月羞花、高貴典雅的古典美人形象;諸葛扇常用來展現具有高瞻遠矚、儒雅智慧的人物形象,如孔明、周瑜等形象。
二、身份之表征,情感之寄托
(一)彰顯人物身份,凸顯性格特點
扇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扇子能夠凸顯人物身份,豐富人物形象的表達。團扇是古代仕女們裝飾性的用具,不論是在詩詞還是畫卷中總能看到女子持團扇的一些裝飾性動作如扇風、遮陽、撲蝶、遮羞等等。而看到折扇,我們常常與文人雅士聯系在一起,在明清時期,手持折扇視為身份、品位的代表,也是儒雅的標志、風流的象征[2]。因此在古典舞作品中常常通過折扇來刻畫文人、小生的形象,展現文人身上的詩文氣韻和翩翩風雅以及讀書人的氣節和不屈的精神。而團扇則塑造端莊柔美、矜持含蓄的女子形象。如作品《紙扇書生》通過紙扇象征舞者們文人的身份,一群翩翩少年手持折扇,通過抖扇、轉扇、盤扇、收扇等扇子與身體配合,動作時而柔潤圓滑、時而瀟灑舒展,手中的紙扇在吟詩作畫、切磋文字之間盤轉翻飛,展現了時而溫潤儒雅、雅情雅志,時而揮斥方遒、豪放逍遙的意氣書生形象。又如作品《佼人尋春》中一群女子三指捏扇,扇子拂于面前低頭含顎,時而以扇掩唇婉轉含羞,時而半遮眉目如同畫卷中的走出的仕女,將優雅、溫婉、素雅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其次,通過對扇子運動方式、軌跡、姿態、呼吸、動靜對比關系的處理,能夠加強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反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塑造出更為豐富的人物形象特征。如在舞蹈《彩蝶飛舞》中,與《佼人尋春》同樣是團扇,但對其運用的方式不同塑造出的形象也大為不同,手持團扇本應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莊美人兒,但在作品中當女子看到蝴蝶時,觸動了女子那青春少女的本性,本來象征溫婉賢淑的團扇,在她手里反成撲蝶的工具,具象生活化動作與藝術化動作在舞者與“扇子”的玩轉交流中,把她平日里緊緊禁錮在封建禮教枷鎖里內心對美對自由的向往,一下子釋放了出來,少女的天真活潑的性格特點,在她身上完全的表露出來。然而,又在撲蝶過程遇到有人經過時,將扇子遮面以展示女子的羞澀之意。背對整理服飾、又假裝看景愜意的扇扇子表現女子優雅矜持而又古靈精怪的一面。在扇子的運用下使人物的性格顯得更為豐滿,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舉止嫻雅而又爛漫活潑的少女形象。
(二)刻畫人物心理,寄托內在情思
扇子作為道具在舞蹈中是傳達情感的重要媒介。扇子不僅僅是生理功能上的肢體延伸,也是內在情感的外延和拓展,它不僅能夠完成人體所不能達到的視覺效果,使身體動作的線條更修長,幅度空間感覺更大,也能作為舞者情感表達的手段,通過對其不同的運用方式來刻畫人物心理,外化出角色的內心真實情感、展現出舞蹈所要表達的精神與內涵。如《彩蝶飛舞》從春日里少女初到園中、撲蝶嬉戲、遮面偷看等方面來刻畫人物的心理過程,這一系列的動作都巧妙的借助道具——團扇表現出來。“初到園中”時,主要以捏扇、夾扇為主,用扇面輕輕地去觸碰蝴蝶。“撲蝶嬉戲”時,女子置身花叢中,愉悅的將雙手伸開與蝴蝶嬉戲,隨后用扇去撲蝴蝶,先是單手持扇去撲,緊接著又雙手一起去撲,手上扇花翻轉,一個轉身又小心翼翼地用團扇再去撲落在花上的蝴蝶。“遮面偷看”時,仿佛聽到有人過來了,女子驚到便趕緊用扇面擋住臉,又好奇向后偷是誰,隨即害羞地繼續用扇子遮面邊后退邊偷看,直至背身,匆忙上下整理自己的頭飾衣服,假裝愜意的搖扇乘涼,轉身遮面悄悄地去看那人是否走遠。這一段舞者利用含羞扇、偷看扇等動作將女子撲蝶時怕被人看到失了大家閨秀的端莊、矜持羞澀的心理過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中國古典舞受儒教和道教文化思想影響,有著獨特的情感表達和表現方式,情感表達方式更為內斂,借助某一物品表達某種情感、寓意某種精神追求,如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或是對于內心情愫的表達都融入在緣物寄情的所緣之物中。扇子作為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物質載體,此時的扇子的作用已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與納涼的器具,而是一件被傾注了作者的感情與心緒的靈性之物,凝聚和寄托著人物角色的情感。例如作品《梨園一生》表現的是梨園弟子舞臺生涯從輝煌到落寞的時光。舞蹈以道具扇子為媒介,不僅肩負著戲曲人物身份的象征,也是舞蹈情感的載體,承載著人物內在的情感與心緒。在舞蹈的高潮部分,通過扇子與舞者眼神以及一系列技術技巧動作下,展示了梨園藝人高超技藝的同時將作品的情緒推向了高潮,傳遞出藝人最輝煌時期的激情與熱血,之后扇子的突然掉落,是人物在舞臺生涯上的轉折,是技藝的力不從心,用顫抖的雙手一把撿起落扇并緊抱,表達著內心對演藝生涯的不舍,那眉頭緊鎖著托扇子走圈傳遞著內心不甘與掙扎,隨后山膀亮相接著一系列的技巧翻轉是內心的釋然與堅定,大掖步上緩緩合扇傾注內心對梨園的熱愛與癡狂,在舞臺上繼續沉醉的表演,舞者憑借扇子表達了梨園藝人精神上的追求與寄托。因此,扇子在舞蹈中是連接著觀眾與角色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通過扇子的運用,觀眾能夠更好地感知角色的內心,清晰地看到舞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不僅幫助演員強化情感,豐滿人物形象,對舞蹈作品中來說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筆。
三、以扇賦意構無限之境
(一)以虛擬實的意象性表達
在舞蹈中道具可以將編導的意圖具象化,除了道具本身的現實意義和作用外,還有衍生出來的象征意義。在中國古典舞中常常借用扇子的象征性功能生成意象,通過扇子與舞者動作姿態的相互配合將無形的、難以言表的思想情感通過意象的表達方式含蓄地展現出來,或是在流動變化中形成造型整體構筑一個情景交融、以虛擬實的藝術形象,引發觀眾豐富的聯想與想象。《醉春風》是一個表現少女游春、懷春、惜春、陶醉在春風中的情景和不同情態的群舞,舞蹈以橘色折扇為道具,在短短的幾分鐘里創造了多種不同的意象,將道具運用得十分巧妙,舞者手中轉動的橘色小扇時而化作蝴蝶撲扇著翅膀,時而化作春日里的花兒,時而又是手中的鏡子,利用扇的形態特征以及扇與身心的結合統一營造出春風習習、蝶飛花開、春意盎然的意象,并以扇為媒介,以身為載體表現小家碧玉的秀麗與靈動、也將少女俏、羞、媚、喜等情感情意展現得淋漓盡致。扇子在與舞者的肢體動作組合中,發揮了不同的表現功能,扇子在由“物”到“象”再到“意”的轉變過程中,超越了自身物象性質的特點,隨著作品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是形成《醉春風》中舞蹈意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空間意境的核心營造
中國古典舞是典型符合意境之美的藝術,對意境美的創造是其審美追求的一種境界[3]。在舞蹈意境營造中往往通過利用扇子形成的各種意象以及空間調度、隊形流動等各種因素的變化組合,在舞臺空間構成表現性極強的造型結構以及環境氛圍,創造出豐富的表現形式,營造出詩化的意境,從而豐富作品的思想內涵,使舞蹈更加具有觀賞性與審美價值。在舞蹈《如煙》中運用黑色漸變長綢扇,綢長約2.5米,舞動起來給人一種柔軟,且靈動的效果,如灰色的煙霧彌漫在空中,合扇下細長的綢扇在舞動中將縷縷輕煙線性形象予以動態呈現,通過動作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配合扇子上的“繞、拋、灑”的方式將縹緲的曲線感夸大,碎步的流動與扇子的抖動呈現出動態上“如煙”的波動,在一系列的旋轉配合扇子8字圓的運動軌跡中營造出煙霧繚繞的氛圍。成絲的,成縷的,成卷的,輕快的,遲重的,或濃或淡、或隱或現的青煙便在身與扇迂回婉轉、行云流水的動作間產生了。又如女子群舞《春江花月夜》中巧妙地采用綢扇來表現詩中景色的豐富性以及層次性,突出詩詞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舞臺上淡藍色的水簾后,舞者持綢扇一個個輕輕地揮動升起像水波紋由下涌上來形成此起彼伏的波浪,集中躍起開扇落舞姿,形成花兒綻放的意象,橫排上扇子的傳導如波浪的起伏,扇子的舞動由慢到快再到平靜隨即散開,營造出春江潮水明月共生的景象,伴隨著古琴聲,在隊形的流動中扇子與的舞者身形、步伐蕩漾地融為一體,表現出動態下潮水涌動,或急促或溫婉或長遠,從江水的潺動,過渡到江河的流動,直到最后的奔流不息、波瀾相疊。通過提扇、蓋扇、穿扇、盤扇等技法的變化表現各種意象,時而是花蕊時而是江水,時而是月下當中的一股微風,人與扇在動靜的巧妙結合中,以虛實相接的方式,將詩詞的意境再現,展現出靈動幽靜、悠遠縹緲的景象,引發觀眾的想象,讓舞蹈作品充滿了生命力。
四、舞者肢體的延伸與豐富
舞蹈主要以人體動作為表現手段,扇子的合理運用能夠延長舞蹈演員的線條,突破人類肢體的局限性,讓肢體的幅度、空間得到充分的夸張和解放,還可以遮掩自身的不足,使舞蹈語匯更為豐富,強化演員內心的真實情感,并使情感得到外延,通過肢體的各部位與扇子在快慢、動靜、大小、強弱的起伏變化、層次分明的力度、節奏中拓展中國古典舞的肢體語匯和情感張力,充分發揮舞蹈本體語言自由與延展性,使人體無法直接表達的意蘊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施展。在《彩蝶飛舞》中,舞者踏著輕快地步伐翩翩而來,初到花園,扇子仿佛是舞者手臂的延伸,一個轉身后用扇尖去輕觸遠處的蝴蝶,在蝴蝶受驚飛走,女子繼續園中尋蝶,發現蝴蝶先是用手中的團扇觸碰蝴蝶,繼而又跳出去以扇蓋蝴蝶、接蝴蝶,隨后經過大跳、旋轉、點扇控后腿,扇子在這一系列的動作中將舞者的線條延長并且將接蝶、點蝶、看蝶,追蝶的形象完美呈現在觀眾的眼前。在嬉戲撲蝶遇到有人時,舞者用團扇遮面偷看、背后整理衣飾、假裝看景愜意扇扇子,讓道具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舞蹈語匯更為豐富,肢體語言更加形象真實,引導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扇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結語
在舞蹈的表演中,無論演員的肢體、技術技巧多么的嫻熟,有時如果不借助道具,總是略感單薄,也難以充分拓展表演的空間,扇子在中國古典舞中對于人物的形象塑造、情感表現還是意象意境的營造都有著充分的表現力,當某種情感和儀式難以靠肢體完全表達的時候扇子在這里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道具扇子的運用以及舞者表情、肢體結合,能夠使作品中角色的內在情感得以自然表達,展現出人物角色的精神氣質,環境氛圍和空間的呈現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舞者和場景、動作和時空融為一體,增強色彩的視覺沖擊力,更好地烘托主題,營造獨特的情感氛圍,自然地將觀眾帶入了舞蹈所渲染的意境中,感知到舞蹈的所表達的思想,所帶來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劉琛淼.從女性視角看中國古代團扇設計之美[J].2014(6).
[2]周怡.論折扇的舞蹈表現功能與價值[J].藝術教育,2020(02):110-113.
[3]胡巖.中國古典舞扇舞研究[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
作者:樊鈺蕾 單位: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