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經濟發展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研究目的與背景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研究是當代國別研究中資料最浩繁、成果最豐富、理論最復雜,同時也是研究難度最大的領域之一。對美國對外貿易的研究是其中主要議題,而對外貿易法律又是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工具和切入點。在全球化進程中,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趨顯著,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不斷加深。但同時經濟全球化也縮小了各國之間的比較優勢,加劇了國家之間的競爭。近些年來,經濟發展失衡和利益不對稱逐步顯現,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層出不斷,愈演愈烈。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加快及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已逐步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已成為中國政府和企業面臨的現實和長遠問題。中美貿易在改革開放后得到較快的發展。對中方來說,近年對美貿易比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意義更為重大。美國在資本與技術密集產品上的逆差越來越大,在農產品與原材料產品上有大量順差。與此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各類產品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其增加值也在不斷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威脅論”又被美方重提,稱中國出口的高技能、高技術的產品的增長大大高于其低價值、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在美國看來,中國在全球經濟舞臺上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它對美國日益增長的貿易順差,對美國的經濟和安全利益是一個潛在的“威脅”。由于美國逆差中越來越多的部分是高技術產品,而不僅僅是服裝、鞋和玩具,美國認為中國正在逐步動搖美國在高技術產業上的國際競爭力。
二、研究意義
1.是要探尋國家內部利益集團對政府貿易政策。
2.是要研究中美兩個大國之間進行貿易其中的政治交際博弈的過程與結果。
3.研究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一直長期存在,中國紡織業期盼著全球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的到來。
三、研究綜述
本文作者:蔡建國 單位:無錫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區域經濟學的區位已經由微觀領域轉向宏觀領域,保羅•克魯格曼則一改過去把國家看成是一個缺乏空間差異的均勻質點的缺陷,將區域經濟學向空間經濟學延伸和拓展,使得區域經濟學的內容和方法都有了改進,對現實區域經濟發展的指導價值也更為突出。二戰后,區域經濟學的重點轉向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政策方面,其中有較大影響力的有諾斯提出的輸出基礎理論、弗朗索瓦•佩魯的增長極理論、繆爾達爾的累積因果理論、中心—外圍模式和新古典區域增長模型等。輸出基礎理論認為:一個區域的增長取決于其輸出產業的增長,區域外生需求的擴大是區域內生增長的主要原動力。因而,增加區域的輸出基礎即區域所有的輸出產業和服務將出現一個乘數作用過程,該乘數值等于區域輸出產業與非輸出活動收入或就業量之比。輸出基礎理論將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直接與輸出產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它認為一個區域在市場競爭中是否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將主要取決于其輸出產業發展的狀況和競爭力的大小,這其實就是產業經濟學所指的外向型產業。無錫的出口貿易很好地帶動了無錫的經濟發展,無錫與日本的經貿往來關系密切,在2003年已有超過1,000家日本企業在無錫投資設廠,其總額達到了30億美元的規模,2006年在無錫的日資企業已經超過了1500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無錫除了日資企業,中國臺灣、韓國、歐美國家的企業也紛至沓來,2002年末為止,無錫市政府批準通過的外資企業就達到了7,000家,協議總投資額有220億美元,那些來自世界各國的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知名企業也不在少數。經過短短的3年時間,到2005年,來無錫投資的外企就達到了12,000家,協議總投資額有350億美元,有多家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企業投資額超過2億美元。由于這些外企的加盟,憑借它們的在無錫生產制造,提供的大量就業機會,同時帶來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無錫外企的很大一部分產品的市場就是外資企業的母國市場,便利的營銷渠道,高效的運轉機制對無錫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也充分證明了輸出基礎理論的有效性,而自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帶來的巨大傷害,直接影響到了無錫的出口貿易,這其實也是從反面論證了輸出基礎理論的正確性。
弗朗索瓦•佩魯的增長極理論認為:增長并非同時出現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強度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點或增長極上,然后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并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同的終極影響。弗朗索瓦•佩魯把在地理或抽象的空間上具有創新能力的增長公司或廠商構成推進型企業發展的核心,這些推進型企業通過擴大規模來增加銷售和與其聯系的其他企業的購買,由此導致一整群企業銷售規模的增長。后來的增長極理論研究者布代維爾則把“增長極”的概念由弗朗索瓦•佩魯的推進型企業擴展為推進型產業,這個產業能夠在一個城市,在其影響范圍內引導經濟活動進一步發展,這些推進型產業的發展對區域增長極乃至整個經濟的增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錫的纖維紡織、電子、冶金、化工和機械行業都曾經作為不同時期的主導性產業,在無錫市的經濟活動中占據統治或支配地位,無錫的以法爾勝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和以尚德為代表的科技創業企業則是現在無錫主導性產業中的企業典型。增長極理論對于無錫經濟的振興和發展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它要求無錫經濟必須找到區域增長極,從而形成一批構成無錫經濟增長極核心的規模大、增長快、關聯性強、技術創新能力強的推進型企業和產業,以它們為龍頭帶動無錫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繆爾達爾的累積因果理論認為市場的力量通常傾向于增加而不是減少區際不平等。集聚經濟的存在導致繁榮地區會因市場的作用而持續地、累積性地加速增長,同時產生“擴散效應(Spread Effect)”和“回流效應(BackwashEffect)”。“擴散效應”有利于落后地區的發展,“回流效應”不利于落后地區的發展,常常是“擴散效應”的作用小于“回流效應”的作用,在這種互動作用下,繁榮的地區更加繁榮,落后地區日趨落后。卡爾多在繆爾達爾的累積因果理論的基礎上,強調了集聚經濟、報酬遞增和要素遷入等因素對循環累積效應的影響,將上述因素整合在“相對效率工資”的概念中,他提出的“相對效率工資”是指貨幣工資與生產率指標之比,該比值又是決定一個區域在全國市場份額的重要因素。相對效率工資值越低,區域產出增長率就越高。集聚經濟的存在使得繁榮地區產生規模報酬遞增效應,導致產出和生產率增長率的提高,從而使相對效率工資下降。相對效率工資下降又導致區域產出增長率的再提高,促使原本高速增長的區域實現更快的增長。卡爾多對繆爾達爾的累積因果理論的再發展為無錫經濟的繼續健康、穩步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為打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只能在原地打轉的“宿命論”觀念準備了區域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上述所提及的三種區域經濟學的理論構成了戰后區域經濟學的理論基石,其它的諸如中心—外圍模式和新古典區域增長模型等都是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即使后來的空間經濟學也是區域經濟學的拓展和延伸,它研究的是資源在空間的配置和經濟活動的空間區位問題,將一直沒有被納入經濟學的主流研究視野中去的空間因素考慮進去了。諾斯提出的輸出基礎理論、弗朗索瓦•佩魯的增長極理論、繆爾達爾的累積因果理論已成為現代產業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無錫區域經濟的主要理論依據。
無錫就其地理位置而言,處于江蘇省東南部,位于中國東部最富饒的長三角中心節點,下轄江陰和宜興兩個縣級市和包括新區在內的錫山、惠山、濱湖、崇安等七個市轄區,面積達4,788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為619.57萬,就其人口而言,已與以色列以及西歐、北歐的一些小國的國家人口相當。
1市場機制促進郵電通信經濟發展的實踐策略
1.1通過價格機制促進郵電通信經濟發展
1.1.1價格機制的概念。價格機制的概念是,市場上的某一類商品在市場競爭中,其市場價格和商品供求變化形成的一種有機聯系。價格機制通過市場價格來映射出供求關系,并根據價格變化對生產、流通作出合理、及時的調整,從而實現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在市場機制中,價格機制是其中最為有效和敏感的調節機制,價格的變化往往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活動。因此價格機制在郵電通信經濟市場中具有導向作用,通過供求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制約關系,可以有效調節郵電通信經濟的杠桿。
1.1.2具體實踐策略
1.1.2.1通過價格機制提升質量、控制成本。對于郵電通信的經營者、生產者來說,價格機制可以作為一種市場競爭的有效工具。為了占據更高的市場經濟份額,郵電通信經營者和生產者應以廉價作為自身優勢,盡可能控制成本,為價格調節提供出足夠的波動空間,從而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但是應當注意的是,經營者和生產者在盡最大努力壓低生產成本的同時,還應當保證郵電通信服務的質量,這樣才有利于郵電通信的長久發展。
1.1.2.2通過價格機制調整郵電通信生產結構。海面上細小波紋往往暗示著水下的巨大漩渦,在市場經濟中也是如此。價格上的微小波動看似平常,但是經營者和生產者不能對其掉以輕心,因為價格上的變化可以映射出整個行業的更深層次的生產結構變化趨勢。對于郵電通信經營者、生產者來說,價格波動是調整生產方式、改變生產結構和生產規模的信號,與此同時,它也是一種衡量郵政業務或通信產品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最佳參照。如果某種郵電通信產品不被受眾所認可,經營者和生產者首先能夠從價格變化情況中得到反饋信息,從而對郵電通信生產結構做出及時調整。
1.1.2.3通過價格機制反映郵電通信市場變化趨勢。當一種郵電通信產品或業務逐漸被受眾淘汰,其市場價格也會受到影響,因而不同的郵電通信產品或業務的市場價格變化可以反映出郵電通信市場的發展趨勢,這也為經營者和生產者開發產品和服務類型提供了有利參考。例如,過去幾年固定電話市場的繁榮與當前固定電話市場的衰敗就是很好的例子,郵電通信業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手機通信中,這體現了價格機制的作用。
一、五年來承德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各縣民營經濟發展立足于縣域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使民營經濟成為帶動一方發展,富足一方百姓的主導力量,2013年全市八個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本縣生產總值比重均已超過半壁江山,比重最高的寬城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已占該縣生產總值的85.1%,最低的圍場縣民營經濟的比重也已經達到了59.2%,對縣域經濟增長形成了較好的拉動作用。2011年在全省縣域民營經濟綜合排位中,寬城縣、灤平縣、平泉縣年進入前十名;2012年承德縣位居第九位;2013年灤平縣位居第八位。
二、發展中的不足
雖然近年來承德民營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全省平均水平比、與省內其他市比,承德民營經濟發展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全省民營經濟綜合排位中處于下游水平,需下大力氣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和不足。
(一)與全省和各市比較,差距較大
承德民營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雖逐年提高,但是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66%,承德民營經濟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4.2%,實繳稅金占全管理二○一五•一社會調查省6.3%,從業人員占全省4.3%。從與其他各市的比較看,2013年承德民營經濟綜合排位在全省各市處于第六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僅好于張家口市,位居第十位;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占全社會二三產從業人員比重在全省各市位居第六位;只有實繳稅金占全部財政收入比重在全省處于領先位置,位居第二位。
(二)規模小,在省內、國內知名的民企少
第一篇
1紫玉淮山種植對農業發展的意義
近年來,由于農業部門的大力推廣,積極研發、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選擇典型基地進行高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水平,為農民種植增產,增加農民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充分彰顯了科技種植促進農業發展的活力。
1.1種植情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紫玉淮山的種植業在農業部門的不斷推廣和發揚下,逐步建立特色種植基地,大力發展外形美觀、口感鮮美、肉質紫紅、藥用和食用價值高的紫玉淮山種植。采取PVC種植栽培技術進行種植,全面實行綠色標準的無公害種植,大大地提高了紫玉淮山的品質和經濟效益。通過種植技術的不斷改良,基地內的紫玉淮山產量高,收益好,由以往的每667m23000株發展到現在的每667m24000多株,畝產值高達3億元以上。產品銷路更不用愁,遠銷至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等地區。由于其自身良好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紫玉淮山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不斷吸引國內高科技人員投身到種植技術的創新和改良中,目前全區的種植面積已經高達533多hm2,為區域發展特色產業和促進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的作用。
1.2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在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下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多數地區均種植了紫玉淮山。相同種植面積下,紫玉淮山和白淮山的種植產量是相差無幾的,但是紫玉淮山具有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白淮山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紫玉淮山較白淮山更具銷售市場,銷路更好。廣西的種植基地大多以種植紫玉淮山為主,還能利用生長季節套種長線椒等農作物,經濟效益更佳。目前,每株紫玉淮山都有3kg左右的產量,每667m2的紫玉淮山產量最高可達上萬kg,且紫玉淮山的市場批發價均達10元/kg以上,由此可知,每種植667m2紫玉淮山,農民都有將近10萬元的收入,紫玉淮山帶來的市場效益是無需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