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經濟發展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經濟發展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經濟發展論文

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機遇與挑戰并存

1.1機遇前所未有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將“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空前加大對“三農”的政策、科技和資金扶持力度;把“三農”工作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來謀劃,提出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施農村稅費及綜合改革等一系列戰略舉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部署,明確指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心在基層,這些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同時,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的深入進行,不斷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造了新的活力與動力:多年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成果,為今后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贏得了新的起點。

1.2挑戰無所不在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在面臨上述前所未有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挑戰,而且這些挑戰不斷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首先,農村綜合改革后的新形勢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職能與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戰。稅費改革后,農村進入了史無前例的“無稅時代”,特別是隨行綜合改革的推進,新舊體制的轉軌,利益格局的調整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矛盾,鄉村社會秩序不斷重建,加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賦予農村基層黨組織新的時代使命,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環境、內容和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對新的形勢任務,不少基層黨員干部因循守舊,束手無策,深感“行政的辦法不能用、經濟的辦法不好用、法律的辦法不會用、思想教育的辦法不頂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理念、職能手段、整體功能及黨員干部的能力作風都面臨著重大挑戰。其次,農村經濟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社會開放化的發展,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權威、整合社會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戰與新要求。由于農村市場經濟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的不斷完善,農業產業分工、農民階層分化日趨明顯,新興的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大量涌現;隨著村民自治組織的發展,群眾對民主政治參與的需求日益增強;農村宗族派性、宗教組織的滲透、鄉間社區的黑惡勢力影響等等,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權威和駕馭社會、整合社會的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不少地方鄉村集體經濟薄弱,收入來源減少,財力緊張,負債嚴重且難以化解。這使基層黨組織不僅缺乏相應的物質手段與物質實力,而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些地方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陷入困境。

二、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中求發展

事物發展的前進性昭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全能夠在用好機遇、應對挑戰中謀求更大發展。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通過大力創新理念、創新舉措、創新機制,在探索中尋找新的路徑,在突破中求得新的發展,使各項工作不斷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2.1把整合農村社會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政治使命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時,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又具有反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建立在一定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之上的農村上層建筑。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正確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統一規律,既要適應農村的經濟基礎,以拓寬自身發展之路:又要圍繞經濟基礎,調整黨組織建設策略,通過調節和完善各種關系來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始終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務必著眼于鞏固農村上層建筑,堅持把整合農村社會作為重要的政治使命。一方面,以獲取政治資源來統攝經濟社會資源。堅持不懈地用先進的思想理念,政治理論與科學技術武裝黨的基層組織,全面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素質,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與工作覆蓋,健全黨在農村的組織體系和組織制度,鞏固陣地建設,健全組織功能,創新科學民主的執政方式與領導方式,對農村各種組織、人員、工作、資產關系實行制度化設計,科學化界定、規范化發展。積極爭取外力、凝聚內力、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和支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在有效汲取經濟社會資源的過程中充分獲取政治資源,在駕馭處理各種社會關系中增強政治權威,從而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控制力,滲透力和影響力,日益鞏固農村上層建筑,夯實經濟基礎,優化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進步,促進農村現代化、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以擴大群眾基礎來鞏固執政基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又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應從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高度,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既立足現實把農村黨員、干部隊伍作為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骨干,又著眼長遠把廣大農村群眾作為推進黨組織建設的力量之源,充分發揮群眾的實踐主體與價值主體作用,擴大在群眾中選人的視野,通過創新黨員發展與干部選育機制,著力把一大批農村經濟能人、文化新人,社會賢人培養成為“政治紅人”,切實將農村各類人才和廣大群眾聚集到黨的旗幟之下,鞏固黨在農村執政的社會基礎。

2.2以優化農村黨的組織架構來適應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結構

農村黨的組織架構是農村各種社會關系在黨組織內部的反映。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強化核心,服務中心,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通過調整和優化黨的組織架構,來適應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結構的調整。一方面,農村黨的組織架構要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結構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鄉村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并導致社會組織結構發生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結構的這一變化,與時俱進地調整和改革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重建黨的組織架構。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村民理事會等“兩新組織”設立黨的基層組織,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增強黨員活動的同質性,延伸黨建工作觸角;根據黨員的居住地、職業、興趣特長和發揮作用的需要,分類設置黨組織,優化組織資源配置;以創先爭優工作為契機,順應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流動化的要求,因時因地開展黨的工作;實行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組共建等方式,在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發展領域及時跟進黨組織設置工作,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以黨的組織架構的重建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結構的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絕不能止于設置,而必須以組織設置為新的起點,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依托新型組織架構,不斷拓展黨建工作的“客觀可能性空間”,以開拓黨建工作的新領域來開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空間;采取多種形式,搭建黨員干部發揮作用的各種有效平臺,充分激發和釋放廣大黨員干部在各行各業建設中的巨大能量,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經濟社會發展結構的良性變化;全面優化鄉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能力結構。

2.3創新理念,轉變黨組織的服務性能

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任務繁重,千頭萬緒,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發揮好牽頭抓總的作用,就必須創新理念,轉變職能,學會運用經濟、政策、法律的手段開展工作,實現黨組織從領導型向引導型、從管理型向服務型、從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堅持以服務和促進經濟發展為中心,大力開展“支部抓產業、黨員創實業、百姓富家業”活動,一手抓扶持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手抓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強化黨組織凝聚人心的物質手段,使基層黨組織強起來、黨員干部動起來、農民群眾富起來。突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把基層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融入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以非權力的、富有人性化的服務行為增強社會對黨組織領導地位的認可。因地制宜開展各種主題服務實踐活動,創新“三培兩帶”、農村社區黨建、村民理事會建設、便民惠民服務網絡載體,健全民情懇談、結對幫扶、承諾服務,全程服務、鄉村干部實用技術過關考試制度,增強黨員干部的服務力與作用力,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另一方面,突出重點,有效切入,把加強鄉鎮黨委建設作為深化“三級聯創”活動、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龍頭工程”。鄉鎮黨委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龍頭地位,深化“三級聯刨”活動、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應當以鄉鎮黨委建設為重點,做到以鄉帶村、以鄉促縣,抓住中間牽動兩頭。強化鄉鎮黨委管黨、黨委書記管黨的意識,健全鄉鎮黨委抓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責任制,建立鄉鎮黨委書記述職述廉、黨員群眾民主評議,綜合評定制度,完善鄉鎮黨委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加大鄉鎮干部教育培訓,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質。

2.4建立和健全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利益驅動機制

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動力機制。利益法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動力。農村黨員干部生活在群眾之中,是黨內最基層的群眾,維護群眾利益必然要求維護基層黨員干部的利益。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注重探索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利益驅動機制。一是正視黨員干部趨利心理。當前,在市場經濟效益優先,利益至上的價值趨向影響下,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也日益多樣化,部分黨員干部出現了趨利化的思想行為傾向。對此,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科學處理,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承認他們健康的求利心態,旗幟鮮明地支持和保護他們的正當利益訴求與利益追求。二是服務黨員干部利益需求。針對黨員干部正當的利益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圍繞黨員干部的實際需要,設計開展黨組織活動,根據黨員義務和權利相對應的辦法,賦予基層黨組織建設有吸引力的新內容。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各項工作領域的形式創新與機制創新,更多地滿足黨員干部在創業致富、民主政治參與、精神愉悅、社會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三是建立黨員干部激勵保障機制。注重建立和完善農村黨員權利保障機制和黨員干部政治經濟待遇保障機制,以保障黨員權力來保證黨員活動的實效性,以改善干部待遇來激勵干部工作的積極性。深入實施黨內關懷工程,對黨員干部實行生活補助、困難救助、談心談話,定期走訪、工作績效獎勵、授予政治榮譽、辦理社會保險等制度,探索建立村干部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的有效途徑,為黨員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營造健康和諧的人文環境,提高黨組織在物質精神利益方面的政治影響力,強化黨員干部政治身份本身的優越性,從而激發黨員干部的政治榮譽感、精神歸宿感和工作使命感,并以此形成黨組織對廣大農村群眾的驅動和凝聚。

2.5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機制

“管理民主”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重要目標,是確保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作用的重要手段。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應堅持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使命,健全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互動互促的工作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鄉村黨組織在村民自治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實行村民自治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群眾和組織群眾、實現黨管農村工作的有效載體。堅持把黨的組織建立在各種村民自治組織上,把黨員的作用體現到各項村民自治工作中,規范村級重大事務決策程序,建立健全具有廣泛代表性,社區權力結構均衡的村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村黨組織及自治組織建構共同的原則基礎,切實完善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村民代表大會為決策機構、以村民委員會為執行機構、以廣大村民群眾為現實主體的村民自治機制。另一方面,以農村基層黨內民主推進農村基層人民民主。建立和完善農村基層黨內民主政治建設機制,健全黨組織民主議事、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民主評議、黨務公開、黨員權利保障制度,促進黨內工作和生活民主化,為發展基層人民民主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擴大黨內民主,實現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互動,創新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機制,實行村黨組織書記“兩推一選”、“公推直選”、“兩輪票選”等制度,擴大黨員、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通過選拔民主作風好的干部,打造民主和諧型黨組織,以“選人民主”促進“管理民主”,以黨內民主引導人民民主,以基層民主促進基層和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水多|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欧美三级黄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十八黄毛片| 午夜性色吃奶添下面69影院|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福利体验区试看5次专区| 好男人社区在线www| 免费国产真实迷j在线观看| jizz之18| 波多野结衣33分钟办公室jian情| 在车里被撞了八次高c|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777久久成人影院| 欧美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 男人插女人网站|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暖暖免费高清日本中文|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日韩经典| 美女被爆羞羞网站免费| 妖精色AV无码国产在线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2021乱理片宅它网|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xxxxx亚洲| 欧美成年黄网站色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三级| 丹麦**一级毛片www| 男攻在开会男受在桌子底下|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么公的好大好硬好深好爽视频想要| 试看60边摸边吃奶边做| 好男人好影视在线播放| 亚洲天天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