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首先闡述走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道路的重要性,指出我國目前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并提出改進生態環境基礎上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以期為實現我國農村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有效平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生態農業經濟;重要性;形勢;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人口總數的不斷增加,經濟發展壓力巨大,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急劇擴張不僅使得城市環境破壞日益嚴重,農村生態環境也遭到極大破壞,極不利于農村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情況來看,工農業污染嚴重,導致農村人口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城市化和工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則因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不正確。采用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在有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促進農村經濟的生態化、高效化發展,是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道路。
1走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道路的重要性
農村生態環境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農村人口的當前生活質量,還將決定其未來經濟發展水平,對于農村未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就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情況來看,不僅耕地面積減少,且資源問題日益嚴重,生活生產污染加劇。走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道路,改變傳統的粗放式、污染式發展模式,能夠有效緩解當前的污染形式,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還能逐漸走出一條可持續化發展道路,極大改善農村人口的物質生活和生存環境[1-2]。
2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
2.1耕地面積下降,能源水源不足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首先表現在耕地面積下降和能源、水源的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人均耕地面積原本較小,隨著城市化發展的急劇擴張和農村建筑占用耕地現象頻發,使得耕地面積急劇下降;另一方面,我國農村地區,尤其是北方農村的水資源嚴重缺乏,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巨大需求。這就導致農村的農業生產受阻,經濟發展水平很難得到有效提高[3-4]。
2.2生活廢棄物污染日益嚴重
農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廢棄物大量增加。由于國家和政府在相關問題上的重視程度不夠,且資金投入和技術投入不足,導致無論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還是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的電子廢棄品、電池等均不經處理直接排入到環境當中。土壤和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無論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農業生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2.3工農業生產加劇生態環境污染
為降低生產投入成本,避免對城市造成環境污染,化工業企業往往將企業建在農村地區,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野三廢冶污染物。固體廢棄物和廢水污染不僅造成糧食減產,一些耕地甚至無法進行農業生產。同時,不科學和不合理的農業生產同樣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農藥等藥物的使用不僅嚴重影響農產品品質,還造成對農村土壤和水質、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
3改進生態環境基礎上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3.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生態環保意識
為實現農村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應首先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加大對農村人口的農村生態環境科普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當前農業生產模式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的巨大破壞,并使其認識到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消除傳統落后觀念帶來的不利影響,避免人們過分關注眼前利益,消除亂砍亂伐和盲目發展行為。同時,加強學校教育,從小普及生態環保知識。
3.2強化立法監督,有效遏制生態環境破壞
強化立法監督,一方面落實生育政策,避免人口數量激增造成人均耕地數量的持續減少;另一方面,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和執法力度,在強化普法力度的同時,對于惡意破壞農村生態環境的行為嚴厲監管和打擊。如明確工業生產中廢棄物處理細則,避免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直接破壞。
3.3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生態農業發展建設
由各級政府牽頭,加大生態農業建設的資金投入,并通過寬松的政策制度鼓勵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同時,通過政策手段,推動環境產業的發展。如一方面讓企業享有環境治理收益權,并享有環境治理的資源再利用權,以有效激發企業的環境治理熱情,并極大推動環境產業的發展。此外,通過生態農業試點縣和村的建設,發揮其在生態農業發展中的示范帶頭作用,讓更多的縣和村的農村人口投身到生態農業建設當中。
3.4加大科研力度,開發綠色農業與生態旅游
當前農村對于生態農業的認識水平仍較低,其在生態農業的發展上缺乏明確方向和技術指導,為此,政府應通過資金投入以加大科研力度,有效推動綠色農業和生態旅游的發展。在加強生態農業應用型技術研究的同時,加大其在農村的推廣力度,使廣大農民能夠認識并懂得如何利用先進技術從事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生產。此外,不斷優化農村環境,抓住當前的生態旅游熱點,開發農業生態旅游。既顯著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還能擴大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范圍。
4結語
在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優化的同時,發展生態農業經濟,是當前和未來農村發展的重要方向。為此,政府在不斷加強生態環保宣傳教育的同時,強化立法監督,有效遏制生態環境破壞,實現農村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此外,還應加大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開發綠色農業與生態旅游,并有效推動生態農業發展建設。激發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熱情和積極性,引領農民走上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道路[5]。
5參考文獻
[1]王春萍.論生態農業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促進作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1):44.
[2]范稚蓮,莫良玉,馮禮就,等.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1(2):286-289.
[3]王樹峰.發展生態農業與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J].北京農業,2014(27):266-267.
[4]于家和.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思路解析[J].吉林農業,2014(2):6.
[5]嚴力蛟.中國生態農業[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作者:趙秀英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