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貿易保護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全球經濟景氣度不斷下滑,一方面全球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另一方面國際市場需求較弱,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全球性的產能過剩無法與有效的國際市場需求相匹配時,世界各國都希望把更多的市場需求留在國內。由于全球化使得某些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大量外流,導致本國國內的失業率上升和產業空心化日益嚴重,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必然興起。但從歷史上看,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貿易保護主義對一國的經濟長期來說弊大于利。
關鍵詞: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世界經濟
中國是當今世界的主要貿易阿國,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隨著國家貿易的快速發展,中國正遭受來自主要貿易伙伴越來越多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新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而且還對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美國特朗普政府實施的301法案,將貿易保護主義的矛頭直指中國,對中國制造2025的各個產業強加關稅等行為,嚴重損害了我國企業的利益。
1當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形式
所謂新貿易保護主義是指以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反傾銷、綠色壁壘等非關稅壁壘為主要手段,繞開世界貿易組織的管束、通過設置各種關稅或者非關稅壁壘,保護國內優勢產業或者支柱性產業的貿易政策。由于關稅、配額等手段很容易引起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和受到WTO協議制裁,實施的效果較差,往往是損人不利己的結局。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開始尋找更加隱蔽的貿易保護手段。如限制外國企業投資、綠色關稅壁壘等,新貿易保護主義卷土重來,成為阻礙自由貿易的主要力量,并對國際貿易新秩序的建立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1)以環境保護之名構建的綠色貿易壁壘。綠色貿易保護措施主要有綠色關稅和市場準入、綠色環境認證標志、原產地證明、綠色補貼等。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環保形勢的日益嚴峻,許多國家紛紛開始提高了進口商品的環保要求,尤其是發達國家對來自于發展中國家商品征收高額的環境稅,通過提高環保等級等手段控制污染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為了限制發展中國家新興產業的發展,對汽車、機械、電子等產品大量征收環保稅,同時,也通過環保等手段,限制發展中國家對其出口,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產業的目的。(2)依靠先進的技術優勢制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以技術為主要借口,通過立法、條約等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衛生檢驗檢疫制度等,提高對進口產品的技術標準要求,限制進口商品的技術門檻,技術性標準在汽車行業表現尤為突出,西方發達國家普遍規定了嚴苛的汽車排放指標,許多達不到標準的汽車很難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技術性貿易壁壘表面上看起來合情合理,但是其本質是通過設立技術門檻的形式來保護本國產業,已成為很多發達國家實施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3)傳統非關稅貿易保護手段的升級—“雙反”措施和特保措施。“雙反”措施是對反補貼措施和反傾銷措施的簡稱;雙發措施主要是為了反對不公平的產業政策而制定的一項措施,特殊保障措施主要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在加入WTO時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其設置目的主要是降低本國產業在入世初期的沖擊,因此其實施對于其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來說顯得更加容易。大部分國家為了鼓勵出口限制進口,都制定了一些貿易措施,尤其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為了鼓勵出口,往往都采取了諸如出口退稅、免稅等貿易手段、出口產品數量加大,對進口國市場及產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進口國往往都會發起反傾銷調查,如西班牙對于原產于我國的皮鞋進行反傾銷調查等,因此,“雙反”和特保措施已經成為主要的新貿易保護手段。
2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理論
新貿易保護主義源于重商主義的主要觀點,隨著國家貿易的發展,新貿易保護主義有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主要代表為以下幾種主流觀點。(1)地區經濟主義新貿易保護論,該理論源于姆•朗和科林•海茲合著的《新貿易保護主義》一書中。蒂姆•朗和科林•海茲認為自由貿易政策存在著很多先天性不足,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自由貿易政策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自由貿易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加強國際間的協助,優化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從而推進全球經濟增長。但該政策帶來的后果確實貧富差距擴大,發達國家失業率攀升,全球資源的分配愈加不合理等后果,因此,他們反對自由貿易主義,主張實施國家貿易保護。(2)“綠色”貿易保護論,它的基本論點是:第一,由于環保問題成為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突出性問題,為了保護環境,國際貿易需要考慮進出口貨物對環保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發達國家通過國際貿易將污染產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問題,減少進口環保要求低的產品,鼓勵對進口品提高環保等級,采取更為苛刻的環保檢查制度;第二,為了保護環境,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都必須達到環保等級要求,不能對進口國的環保造成危害.(3)國際勞動力價格均等化新貿易保護論:根據大衛李嘉圖的理論,發達國家由于勞動力成本較高,資本成本較低,主要生產資本密集型產品,發展中國家由于勞動力資源豐富,資本和技術匱乏,主要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同時,會使資本密集型國家對勞動力的需求降低,從而導致了失業率的增加。該理論主要強調發展中國家由于利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代替了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大部分工作,從而導致了發達國家失業率攀升和產業空心化的趨勢日益突出。
3中國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對策建議
中國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出口從最初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開始向資本密集型產品轉變,與此相對應的,中國也遭受了越來越多的貿易保護主義侵害,西方發達國家表面上是由于中國制造的產品對本國產業帶來了沖擊而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實際上的原因是中國制造品質的提升侵蝕了他們的利益,中國從一個出口附加值比較低的初級產品為主的國家向一個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的中高級產品的國家轉變,對西方發達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上固有的利益帶來了挑戰,面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強溝通協調,堅持“磋商”與“反擊”并行的策略。首先,要加強交流和磋商,堅持以“互利共贏”原則解決貿易爭端,在國際貿易中秉持“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這不僅有利于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也有利于世界經濟平穩增長。中國政府可以和主要貿易伙伴,尤其是有貿易摩擦的國家建立長期穩定的溝通機制,爭端的雙方通過雙邊或者多邊談判的方式來解決貿易爭端,盡量表明各自的主要訴求,通過協商談判的形式管控各自的分歧,而不是單邊的實施貿易制裁措施,雙方在談判的過程中互相讓步,在爭取本國利益的同時需要考慮到對方的主要訴求,努力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其次,對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保護措施要區別對待。必要的時候,可以實施適度的貿易保護措施予以“回擊”。如美國單方面宣布對我國電子、機械等制造行業實行特別關稅,我國立即采取措施對美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實施對等關稅措施,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有效的抑制了對方的氣焰,還擊的方式和重點都恰當。特朗普針對中國貿易政策的表態均較為嚴苛。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全面審查與中國相關的貿易活動,調查中國傾銷,敦促中國遵守WTO協定;第二,可能標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這些極端主義的做法對中國經濟的傷害很大,中國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抑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2)努力擴大國內需求,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場,由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經濟主要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為主,而長期以來國內消費明顯不足、內需不足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軟肋,所以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應該定位在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上,實現從制造大國到消費大國的轉型;通過降低所得稅、精簡政府辦事流程等手段,切實降低企業和居民的負擔,逐步降低對外貿的依存度,建立以內需為主、外需為輔的經濟發展模式。首先,需要把增加城鎮居民收入作為工作的重點,鼓勵創新創業,實行鄉村振興計劃來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其次,政府要鼓勵出口企業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由于國內外市場的差異,中國的出口和內銷商品往往有著顯著的差異,政府要引導企業調整生產結構,優化產品設計,降低產品價格,逐步降低企業對外貿的依賴度。同時,國家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努力開拓新興市場,調整出口方向,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新貿易保護主義對國內經濟的損害,實現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3)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技強國戰略,貿易戰的本質是為了保護本國的優勢產業,中國經歷4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逐步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過去我們國家出口的產品主要以初級產品和資源品為主,價格低,技術含量低,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主要是被剝削的對象,近些年,國家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等,提高我國產品的科技附加值,但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有很多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如高端芯片、創新藥、飛機發動機等領域依然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這些領域的落后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硬傷,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充分說明了核心技術靠化緣是不可能換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只有自身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才不會在關鍵領域受制于人,在貿易爭端發生時才會有更大的自信與勇氣去面對。
參考文獻
[1]于維軍.國際貿易中的輿論壁壘及其應對措施--兼談正確發揮媒體在食品安全中的輿論監督作用[J]
[2]閆克遠.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盛斌,李德軒.金融危機后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與WTO規則的完善[J].國際經貿探索,2010(10).
[4]梁艷芬.世界經濟復蘇脆弱,國際貿易競爭更加激烈[J].國際貿易,2009(10).
[5]薛榮久.全球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危害與應對[J].國際經貿探索,2009(11).
作者:楊正竹 單位:泰國暹羅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