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下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技術高度發達,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和熟練運用。新媒體不僅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也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中行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標志著一個學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學校的辦學水準,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基于新媒體背景下,從高校管理的現狀著手分析,淺談如何實現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關鍵詞:新媒體;教育管理;人性化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不斷革新,其普及程度日益加強,已經遍及社會各個角落,包括高校的大學生,新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生活,也影響著高校的教育管理。受新媒體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會通過網絡搜索引擎等新媒體技術來自主獲取知識信息,而且越來越離不開這種方式的學習模式。加強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程度,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大挑戰。從2014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我國網民的規模較一年前多了幾千萬人次,互聯網普及率呈持續上升的趨勢,而手機網民,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是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模上升的主要力量。高校管理者面臨新媒體這一學生工作的新載體,肩負著教育管理的重大責任,應全面了解新媒體、研究新媒體、充分利用新媒體,提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程度,敢于面對新媒體時代給工作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新媒體概述
新媒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統一的、確切的概念。一部分國外研究學者認為新媒體內涵區別于以往的報紙、廣播電臺和電視等。曾經,新媒體被定義為網絡媒體。國內研究者在國外定義的基礎上對其定義進行了擴展和延伸,認為新媒體是一種動態的、不斷發展的,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媒體形態,比起舊時代的報紙、廣播、電視來說,如今的互聯網就是新媒體。并將其分為在線和離線兩種,即網絡媒體和數字媒體。隨著時代的進步,新媒體的具體形式和內涵也會漸漸發生改變,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新媒體無論怎么變化,都是基于傳統媒體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形態媒體。在全球化的今天,其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之上,最終目的均是為人們提供信息和交流的平臺,為人類服務的一種新的生活形態。新媒體以自身明顯而獨特的優勢滲入到大眾的生活當中,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影響深遠,相較于傳統的媒體,新媒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實效性傳統的媒體信息后想要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需要經歷較長的周期。對于一些急需傳到民眾之中去的信息來說,效率太低下,而且經歷的這一周期形勢極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而新媒體就可巧妙的克服這種車馬很慢、山高水長的空間限制,只需要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即可打破地域限制,實時傳遞信息。最大程度的縮短了信息傳播和得到反饋的時間,保證了信息的即時性。
(二)多元化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為單向傳播,而新媒體打破該模式,民眾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集主動接受者與信息的傳播者于一身。而且由于大數據的發展,民眾還可有選擇的接收信息,如此一來,信息接收者的主動性變得更強,新媒體包含的內容將更多,而且信息的傳播速度也會更快,形式也更多元化。接收者同時也可化身信息的者,使得信息的來源、形式以及表現方式都更豐富多元。如今的信息表現形式不再是以前的印刷文字和人工廣播了,可以是圖片、文字、音頻、視頻、動圖等結合起來。
(三)互動性新媒體可讓人們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障礙進行溝通,最大的特點就是互動性。人們可通過互聯網、電子郵件、微博、即時聊天軟件等新媒體形式論述發表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通過實時或留言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互動方式也多種多樣。這種交流方式既省時省力,也方便易行。
(四)虛擬化新媒體因為是基于網絡的模式,所以虛擬性是它重要的特征之一,移動終端的人可以從事任何職業,可以是任何一種身份,都可以利用新媒體信息和傳遞信息。人們可以選擇匿名的方式在網上和其他人溝通交流,這也體現了它的平等性,可以減少實名帶來的眾多約束和顧及。
三、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現狀
改革開放至今,對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研究貫穿了整個高校發展的過程,教育工作者們基于現實的生活需求,對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采取了多種研究手段。但人性化教育管理研究卻極少有研究成果,更多的研究都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兩者的概念極為相似,但卻也有不同。李騰在他的研究中提到了高校文化建設與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之間的關系,高校教育管理應該科學化和規范化,更應該人性化。在強調科學規范地對學生教育進行管理的同時,該注重人性化,如若不然何以讓學生自發地遵循學校的規章制度,同時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若是將文化建設和高校的教育管理結合,使得學生能進行自我的管理,不僅讓校園文化機制可有效體現出來,而且能推進教育的人性化管理和學生的自我管理。亦有研究者提出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是當代高校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高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方式。管理者們應采取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體現學生才是學校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師生之間形成一種亦師亦友的和諧的受教育氛圍。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對象中存在一類特殊群體,即繼續教育學院中的成人學生。這類人群普遍年齡偏大、受教育水平也參差不齊、住宿沒有統一標準(走讀人數較多)、教育和管理難以同步等特殊性。面對這些特殊性問題,使得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難度增加了不少。高校中成人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得以實施的重點在于教學和日常管理之間建立一套以人為核心的管理制度,這套管理制度包含了尊重、理解、信任等適用于成人的方法。并且設立具體運行機制,給這類人群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關愛,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將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充分調動起來。以上是國內的研究現狀,而國外的高等教育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卻存在著緊密聯系,高校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但從專業設置來看,國外的眾多大學均以市場需求和學生自身需求為導向來設置,而不是按照國家統一的標準,且學生在專業的選擇上有更多的自由,可入學后多選幾門課程,以便確定自己興趣愛好后再確定專業并進行深入的學習,充分體現了人性化。因此,就國內的管理現狀來看,與理想狀態有明顯的差異,教育管理制度中人性化的缺失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自由和受教育自由,教育評價被迫降低,教育質量堪憂。
四、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一)建立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機制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機制為教育管理者建立的一種包括了應急情況處理、終結不良輿論和對信息進行監管的機制和方式方法。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大眾獲取信息知識的渠道、交流溝通的方式和表達自我情感的平臺都發生了變化,而要如何對高校的學生進行管理才能將人性化凸顯出來顯得尤為重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監管機制,保證學生在利用新媒體獲取有效信息和學習的同時避免遭受錯誤信息、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的沖擊,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思想品質。新媒體的信息總量較大、繁雜、更新速度快、傳播極為迅速、者可隱藏,信息一直處于流動的狀態,因此,監管部門除了建立專門的技術監控以外,還應成立信息審查機構,進行網絡信息巡查,以保證網絡的“潔凈”。將那些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和網絡文化產品在第一時間加以刪除或過濾掉。
(二)建立高校民主管理模式和反監督機制以往的高校教育管理太過于行政化,想要真正剔除這種管理模式,我國高校就該建立并實施民主管理模式和學生反監督機制,建立符合當前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制度。利用新媒體學生可對教育管理乃至教學進行反監督,這種機制時刻提醒教育工作者們保持端正的教育態度,對學生多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責罵和處罰,引導學生的道德品質變得更好。
(三)優化教育管理路徑利用校園網、教育管理系統和教育軟件,通過與廣域網連接,讓其可為教育管理和教學服務,進行遠距離信息交流,開展遠程教育,實現資源共享。改變了以往通過頻繁的找學生談話排除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方式,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更加凸顯人性化的管理。
五、結語
新媒體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無論是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還是學生的體驗來說,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給高校的教育管理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變革。本文結合了新媒體,從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新媒體背景下如何增強教育管理的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離不開健全的管理機制、以新媒體為載體、民主的管理模式和反監督機制。除了以上所提,新媒體在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騰.論大學教育教學中的人性化管理[J].科技風,2011(12):255.
[2]老士翠.淺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人性化教育[J].職業技術,2010(9):93.
[3]陳玉年.高校成人教育人性化管理模式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324-325.
[4]鄒慧.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
作者:楊駿 單位: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