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如何順應新時代經濟發展,改變傳統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各高校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主要存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創新創業導師隊伍薄弱、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本文嘗試探索一種較合理的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和能力,讓大學生真正具備實戰能力。
關鍵詞工商管理創新創業實踐教學
1國內高校工商管理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現狀
1.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對策研究成果,基本上是通過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的研究架構。學者普遍認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當前仍處于探索階段,無論創新創業教育本身還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傳統教育之間存在很多問題。對創業研究本身進行研究的黃林楠(2010)認為當前大學生缺乏系統的、操作性強的創業教育,高校對創業教育的宣傳工作存在不足。許朗和熊素蘭(2011)則提出了“項目參與式”包括激發創業意識、促進創業交流在內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徐生林(2013)認為創業教育體系應該基于高校特色從目標體系、教學體系等方面來構建。
1.2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從分層、分類研究角度來看,研究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種類有按照學科類別劃分的,比如黃成云《數字媒體技術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2012)等;按照教育類型來劃分的,比如吳國英《高校人文社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2010)等;按照教育層次來劃分的,比如張晉《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2008)等;從體系結構的研究角度來看,學者們構建了有差異的實踐教學體系結構。本課題在研究中總結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實踐教學體系結構。第一種,“三結合、三層次、三段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結構。第二種,“驅動-受動-調控-保障”的實踐教學體系結構。第三種,“內外一體的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結構。第四種,“四子系統、四平臺、四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結構。
1.3目前國內高校形成的較成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第一種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強調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構建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來開展創業教育。第二種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以提高學生的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為側重點。其特點是商業化運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園,教授學生如何創業,并為學生創業提供資金資助以及咨詢服務。第三種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綜合式創業教育,即一方面將創新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創業所需資金和必要的技術咨詢。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我國高校目前已有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大體上還是以學校為主體,通過課堂講授或各種論壇講座,傳授一些基本的創新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并在條件允許的范圍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一定的支持。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相關社會組織尤其是企業的深度參與,使得大學生無法切身感受創新創業的艱辛和痛苦。這幾年一陣風似得大學生創業熱潮中,成功的僅僅是極少數。很多大學生創業團隊由于把握不好市場的趨勢,處理不好企業與內外部環境的關系,也搞不好企業內部的管理和運營,尤其是市場推廣一籌莫展,大部分以失敗告終。所以筆者認為,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有必要對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總結和反思,探索一條更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之路,將創新創業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2目前工商管理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缺乏系統化頂層設計和資源整合能力
目前,我國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僅僅以成立創新創業中心為主體,缺乏系統化的頂層設計和持續化發展的考慮,不符合人才培養規律,很難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創業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不能僅僅以設立創新創業中心了事,需要一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更需要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需要學校、政府、社會的共同合作,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之路。
2.2重創業孵化輕創新創業教育
很多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幫助學生“創辦企業”的誤區中,而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以及創業技能等缺乏系統的教育和培訓。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也僅僅是為了迎合國家的號召,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對于怎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沒有深刻的認識。
2.3重基地建設輕持續綜合的專業服務
很多高校對于創業中心場地等硬件設施非常重視,但實際應用效果如何卻鮮有人關心,這種重場地、輕應用的思維,導致整體設計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實際可操作性不強,面對的對象有限,很多辦公場地閑置甚至空置,造成國家扶持創業專項資金的極大浪費,錢沒有花在刀刃上。創業中心也缺乏富有實戰經驗的創業導師隊伍和專業人才,無法有效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和項目孵化輔導。
2.4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分離
大部分高校都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同專業課程體系有效地銜接和融合,只是在現有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中增加了幾門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獨立和分離,不能與社會需求有效接軌。
2.5創新創業導師隊伍薄弱
很多高校教師沒有創辦企業的實戰經驗,對企業和市場不了解,本身缺乏創新創業經驗和能力,在創新創業課程中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講授知識,拘泥于書本,內容陳舊,方法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學習的需要。
2.6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匱乏
當下的大學生都是互聯網一代,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有價值的很少,導致他們整體較為浮躁,沒有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創新探索意識,有個別學生雖然參與了創新創業課題或實踐,但是這種實踐活動很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意識。但在高校課堂上,如何有效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仍然處于不清不楚的階段。
2.7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水平低下
雖然上到黨中央、國務院,下到各省、各高校都在強調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也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學生所學的依然是書本上的知識,所謂創新創業能力依然是紙上談兵,一旦脫離了虛擬的環境,就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學校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側重的是單一能力,沒有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
3工商管理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新舉措
3.1頂層設計體系化,實現“人才培養+創業孵化+專業服務”為一體的建設目標
突出“創業興趣→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精神”的邏輯鏈條,以激發興趣、培養意識、夯實專業、提高技能、弘揚精神為人才培養體系的理念,構建“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3.2將培養學生系統性思維能力放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首位
創新創業人才不受學科和局部經驗限制,而是擁有一個整體思維或者說是系統思維,這才是創新創業能否卓有成效的關鍵。大學生系統性思維能力主要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的特點,其培養和提高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內外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思維訓練機會??梢赃\用研討、辯論、角色扮演等方式,激發學生表達欲望;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領域的書籍,使其能在更廣的領域和更深的程度上了解歷史、經濟、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鼓勵學生自行組織專題研討和小組辯論,或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現有條件,積極開拓第二課堂,進行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訓練和發展。
3.3構建較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實戰開發啟發引導式知識課程體系,采用案例教學、實戰引導等多種教學方式從創新創業素質、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等三個環節設計課程內容。
3.4構建較完善的創新創業實訓體系
以“學科服務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支撐學科”為創新創業實訓教育理念,打造完整的創新創業實訓體系。
3.5構建較完善的創新創業項目孵化體系
通過有效及時的項目孵化,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轉化率和成功率,可更好地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和動力。工商管理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趨勢是學生通過創業課程的訓練,基本上都能達到實戰的能力和要求,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和想法階段,讓創業團隊能更好地應對現實市場的殘酷競爭,在確保怎么活下來的基礎上,理性客觀地去謀求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陳曉亮.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以個性化教育為導向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綠色科技,2016(1):162-163.
[2]謝雅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江蘇科技信息,2015(4):38-39.
作者:張鵬 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