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媒體時代下的廣告圖形教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對現代設計中廣告圖形教學的構成形式和思維方法的分析,探討了數字媒體時代圖形創意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圖形教學的不同應用及發展前景。文章從符號學的角度,結合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圖形創意課堂教學實踐,分析了廣告圖形創意的應用形式。了解數字媒體時代圖形創意圖形教學的基本方法。該方法可為設計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視覺符號;格式塔心理學;圖形創意;教學方法;教學實踐
引言
起始于19世紀后期歐美的結構主義及包豪斯的圖形設計課程,是現代廣告設計教學的源流。包豪斯學院建立了以觀念和解決問題為中心的設計體系。這種設計體系強調用科學的方式將藝術分解為點、線、面及形態的組合。在本校廣告學科的教學中,借鑒包豪斯構成的分析方法,通過圖形課程建立學生對廣告設計綜合學科基礎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為選擇未來實踐探索方向打下基礎。為適應數字媒體時代教學的發展,多元的課程培養方案里也引入了雨課堂的特色教學形式。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共享教學平臺的創建等方面探討在數字媒體時代廣告圖形課程中的教學改革與研究。
一、圖形設計教學探索的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21世紀被稱為“讀圖時代”,圖形基礎教學應立足于信息社會中數字技術所帶來的革命性改變。數字化的時代使得圖像圖形的生產和消費成為大眾接受信息并完成溝通的重要條件,對廣告圖形語言的研究也需要建構新的適合于視覺傳達的方法和觀念。在不同的院校,圖形教學有不同的訓練方式和方法。用手繪、拼貼、攝影或是電腦都可以完成,讓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創意手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自然地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風格,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課程中,通過主題引發的創作概念聯系視覺形象進行生動有形的構成表達,結合不同物品、卡通形象或文化符號,運用解構,同構的形象整合形式,使圖形設計達到最佳的傳達效果。在課程中首先進行圖解思考式的設計,通過繪制草圖,將物體的視覺形象清晰化,使學生掌握廣告圖形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養設計思維能力、協作能力和手繪能力。將課程分為基礎能力和擴展能力兩個部分,變傳統型教學為互動式教學,強化設計基本元素和形的視覺訓練,通過對點線面視覺元素的歸納概括,增進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為學生構筑牢固的,適用的專業基礎。
(二)教學方法從設計學學科的角度使用圖形及圖形設計概念始于現代。20世紀50年代,德國烏爾姆造型學院第一任校長,設計師馬克斯•比爾在學院正式開設了符號學課程,主張利用“問題/解決”這一方法介入圖形藝術領域,研究符號和圖形設計[5]。目前圖形設計課程對物質文化層面,產業化層面和其他多學科領域的滲透,使課程教學一方面應加強圖形設計與視覺符號語言文化的交叉學習,另一方面應可考慮圖形在實際應用中涉及藝術設計不同學科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為學生創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滿想象力的實踐過程,啟發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拓展專業基礎教學,培養多元化的應用型人才。圖形語言是人類認知世界以及進行視覺表述的方式。圖形課程作為藝術設計必修基礎課程,本身已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1)教材結構模式化,概括性強但卻忽視了學生直覺能力和感受能力的培養;2)單一教學方式的限制使學生對觀察事物和重構事物的能力淺嘗輒止;3)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的結合度不夠,學生通常不能重視這門課程對于未來專業設計的意義。以上問題部分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因此,一方面在課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圖形化的方法構思與創作。具體到教學環節,正是學生面臨設計大賽、設計項目、畢業創作選題等時常會提出的如何借形寓意和以形達意的問題,要培養學生以創意為目的發掘現代性的審美品質[5],自覺地將圖形的視覺特征與歷史文化內涵相聯系,使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在圖形的表現形式中體現出來。另一方面,在基于格式塔心理學的教學研究中任何圖形都是用最基本的點、線、面來構成,同時圖形不僅可以通過手繪的形式展現,也可以依靠各種電子媒介的形式出現。既需要設計思維理論知識和手繪能力的積累,也面臨不斷更新的軟件學習的技能提高。
(三)共享教學平臺的創建在綜合性大學,根據圖形設計教育規律與特點,整合學校資源,建立綜合應用性,創新性實驗為主題內容的圖形設計課程體系是廣告學科發展的需要。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時代的影響,人們越來越依賴于圖形表達思想和行為,手機的技術發展,為網絡課程的普及提供了空間和技術保障。同時打造共享資源平臺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如電子書閱讀、課堂討論、思維導圖繪制等形式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將課本理論知識與校園環境相結合,并以生活中圖形的形式提煉運用到課堂和課后習作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創造力,這對未來的專業學習和實踐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大廣賽愛華仕行李箱平面圖形設計中,以愛華仕的大象動物商標為形象載體,與箱包結合,進行聯想延展、創意和借力表現,并以大廣賽為主題,在課程中結合愛華仕項目設計了手機共享資源平臺(圖1),同學們可以在平臺中互動,分享學習想法以及圖形創意的交流,寓教于樂。
二、《圖形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現代圖形在工業革命和20世紀各種藝術流派的影響下,以富有深刻寓意和哲理思維的啟示并在美學意義上得以升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新的創造思維模式尋求審美的現代性和圖形的現代性[10]。
(一)基于格式塔心理學的圖形教學研究格式塔(Gestalt)是“模式、形狀、形式”的意思。格式塔心理學主要關注“形”的意義問題。在《圖形創意》課程中,一方面,通過學科綜合知識講解以增強交叉課程體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圖形創意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設計基礎的儲備,因此在課程中加大關于圖形創意理念知識的學習也是必要的。其中符號學蓋了哲學,語言學與文化學,自19世紀末開創符號學理論規模以來,對大眾傳播,文化現象,政治,經濟等社會科學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格式塔心理學對圖形符號的形式最具啟發性。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1.圖與背景圖與背景在知覺體驗中產生相互作用力,背景對圖產生方向向畫面外的推理,圖對背景產生方向向外的拉力。如蘋果的標志符號。在造型藝術當中,一般把一幅畫面當中突出的主體形象稱為正形,把圍繞在它周邊的形象稱為負形。在設計中經常把負形設計成一種隱藏有具體形象的圖形,正形和負形相互借用,在一種線形中隱含兩種不同的內容。這種創意手法也稱之為“圖底互換”。正負空間之間的聯系,橫向和豎向形態的影響以及形態決定視覺導向。2.圖形同構根據格式塔心理學的同型論,人類具有基本相同的美感力的式樣,人對平衡、和諧、穩定、規則運動等力的式樣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的審美體驗。如把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形相互拼合到一起,創造出一種具有想象力的視覺形象,基本形可能意義相近或外形相近,也可能相去甚遠。基本形在方向和位置關系上,可運用反射、移動、回轉、重疊、透疊、交錯等形式。相對于基本形的創建,構成是對設計中各個視覺元素的組織和安排,構成更注重設計整體,同時還注重組成設計的各個元素如文字圖形等,例如學校超市里的東方樹葉飲料,除了樹葉標志外,包裝圖形設計采用了獨特的工藝繪圖藝術,充分展現了格式塔心理學的視覺原則。格式塔心理學強調觀察要從整體上去把握,并著重研究怎樣把視覺信息組織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整體以及怎樣理解這一過程。須遵循整體性原則,即從視覺形式的整體關系上去把握。
(二)《圖形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構成學理論,對傳統圖形的形式語言進行分析。課程從構成學的角度追溯圖形語言的視覺形式發展歷史,解讀設計風格的發展和變遷,使有效掌握圖形創意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將傳統圖形與設計的現代性結合在一起。就廣告圖形創意而言,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將視覺作為體驗產品更有效的途徑,以烏江牌榨菜為例,包裝圖形提煉出“國粹”的品牌核心價值,并以中國紅、剪紙、京劇臉譜的元素重新構建了烏江與眾不同的品牌視覺。包豪斯學院所創造的作品即是設計的,也是實用的,在課程中也采用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如中國彩陶以抽象的幾何紋為主,其中具象圖案是相對抽象幾何紋的,這些圖案是經過高度的概括變形的,有拙樸的裝飾趣味,大多數近似于符號。在形式上,這些具象圖形采用影形與其他有趣味的裝飾手法,體現了古代先民們對自然的藝術提煉和概括。在信息時代的當下,傳統圖形固有的表現形式在當今設計語境中,似乎顯得不那么時尚,在課程中從這幾個環節展開實踐研究,首先選擇傳統元素作為研究對象,探析其構成形式,確定其在再設計中可應用的圖形符號,其次提煉出基本形,并按照群化構成方法將基本形以疊加的方式,運用曲線或直線重新組合構成,既“舊元素的新組合”[5],并以特定的商品相聯系,意為廣告創意需要通過熟悉化的符號組合,通過組合之間的符號關系來生成所需要傳達的商品意義,運用聯想思維,既將思維的對象和已掌握的知識相類比,根據兩個設計物之間的相關性獲得新的創造構想的一種設計思維形式來展開圖形創意(圖2)。借鑒中國的傳統圖形資源,用現代設計的圖形構成形式來豐富、更新傳統紋樣的圖式語言,使學生的設計不再依賴于“網上搜索+加工改造”模式,而是根據主題搜集資料,提煉概念,運用格式塔心理學原理,通過草圖對設計進行可行性分析以此來尋找適合的圖形語言,是設計實踐的教學目的。
三、數字媒體時代的廣告圖形創意教學方法
傳統的廣告圖形教學由商品標識符號(包括logo、商品包裝、slogan等)、圖像符號、圖形文字等因素構成。在傳統教學方式下,理論結合實踐,運用格式塔心理學的圖形設計理論,結合圖標的特定含義來傳達視覺概念,圖標意味著顏色、符號、圖表、表情符號、按鈕、標志或者廣告——任何能夠代表想法或圖片的東西。教學的主要形式為教師講解,學生課堂練習,但是對于市場,工藝技術等了解不夠,導致課程設計任務缺乏針對性,課堂內容單調,學生積極性不高。課程一般從創意概念的導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使廣告設計概念通過一定的圖形符號或視覺形象聯系并組織起來,用語言的方式來建構意義,并以圖形來展現,例如蒙牛早餐奶、白加黑感冒片都是概念創新的案例。課程在大廣賽創意設計中以愛華仕的品牌或產品定位進行平面類廣告創意設計,使同學們通過對品牌標識的圖形聯想帶來原創的想法,從日常生活的小事物到表情符號,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到現代設計應用中,并通過聯想思維展現出來。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時代的影響,在視覺豐富,數字連接的世界里,無論是電商平臺,抑或是瀏覽手機,以高速互聯網,圖像文件處理,網上音樂,動畫下載,在線游戲等為代表的物聯網應用逐漸普及推廣。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全球推廣應用以條碼為核心的全球統一標識系統以來,建立在全球產品電子代碼上的物聯網主張通過物品物件的標識,全面實現數據的資源。影響深遠的創新正在全球各個科技領域展開,持續改變著消費者,企業以及其交互方式,同時刺激著廣告市場的革新。在廣告圖形教學中,為了使廣告商品能夠在消費者中更具有識別性,圖形視覺形式則更強調作品的原創性和個性化,在學校的廣告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中,一方面注重對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如何培養出高質量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滿足智能化時展的需要,也成為設計教育教學中最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6]。從設計類學生特有的思維模式與知識結構出發,制訂具有針對性與適應性的教學計劃與內容,在挖掘專業深度與拓展思維的同時,也應強調作品原創思維、手繪能力和設計技能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字媒體時代的教學目標構想基于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體系,結合實踐將課程目標明確為通過課程學習與實踐,使學生掌握分析設計主題、提煉設計概念、展開視覺化圖形設計的信息等值轉換以及創意圖形的過程,同時強調圖形的本土化創作,堅持原創,在概念化的圖形創意中找到不同的圖形思維和表現形式,通過對設計軟件、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學習,訓練學生的設計表現策略與技能,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作為綜合性大學藝術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以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主,不同于專業院校,而將課程作業以項目匯報的形式展開,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演講表達能力以及圖形創意的能力都作為課程測評的依據。例如在大廣賽愛華仕的營銷創意策劃案中,從平面廣告、影視廣告、線下終端推廣方案、品牌推廣方案、線上互聯網、微信、微博等全平臺推廣營銷方案的討論,到提交詳細作業計劃書、執行方案說明等,通過對愛華仕“裝得下,世界就是你的”創意概念的闡述以及衍生文創產品的圖形設計,結合愛華仕吉祥物的表情設計分組演示匯報,使圖形創意的理論知識在實際項目實踐中得以應用。
(二)數字媒體時代的教學實踐探索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一方面,以“包豪斯設計”為首的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為模式,圖形設計教學大部分以簡潔抽象的平面幾何圖形為主[10];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資訊的共享給課程提供了更多圖形資源的途徑,也帶來了教育質量的問題。在教學實踐探索中,以教師講授和學生實踐為主,同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結合將課程結合實際應用從整體教學中實施跨學科資源共享與教學,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圖形觀念認知與藝術理解力的新的教學嘗試,在圖形創意課程中,一方面實行線上線下混合教育模式[12],將與課堂教學形式運用于課程教學中,適時上傳相關課程學習資料,例如微課視頻、課程PPT、每堂課的教學任務分析、案例圖片,分組展開班級討論以及制作理論知識試卷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不同格式的課件推送使學生掌握設計思維方法和新技術手段,并適應不同興趣同學的需求通過網絡教學自主建構項目化的設計實踐,使同學們清晰地了解課程的知識點,包括圖形的發展歷史、圖形創意的思維方式,圖形創意的方法及其圖形語言表達的方式、圖形信息傳達的準確性。在線下課程中,理論結合實踐,通過課堂閱讀理論知識文獻,梳理圖形創意設計思維脈絡,請同學們在黑板上繪制思維導圖進行圖形聯想創意,將同學的參賽作業練習分類別開展作業講評,同學們的作業有的以手繪表現為主,有的強調視覺創意,部分同學作業以自我發現為主題展開作業造型表現,作業富于個性和原創性,啟發學生采用多元的視角去解讀和表現圖形;另一方面通過學習認識到圖形創意是借用其他學科的概念來闡述和界定“圖形”的定義,了解圖形創意和其他學科的聯系。將廣告圖形應用于不同的專業學科(圖3),使相關專業課程老師適時介入,對圖形概念的功能創新,應用方式,造型美感等進行評估,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從技術可行性方面對概念給予評價與指導[6],也是拓展教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形式。如大廣賽愛華仕的營銷創意策劃案的項目策劃書的設計,與書籍設計課程結合起來,從創意、調研、資料整理、畫設計草圖、選取材料、再到實際操作制作成品的書籍設計,在這個過程中與圖形課程的內容聯系起來,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能力,為了適應數字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以大廣賽愛華仕項目為題材,結合未來的書籍形態設計交互資源共享平臺。
結語
文章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探索基礎之上,分析了數字媒體時代圖形創意教學的應用方法。從傳統圖形資源共享到原創想法的分享,在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概念,抽象出形式,通過對特定符號語言的聯想分析以及構成方式的運用,探究如何處理圖形創意的語言層級和組織結構,以及強調構成形式中概念與圖形間的內在聯結。作為廣告創意基礎課程,圖形設計是廣告設計學科中的必修課程,圖形語言這一符號系統必須同時具備認知性、文化性、直觀性、傳播性的視覺溝通特征;以及總結歸納現代圖形創意思維的內在規律和平面性、多媒介、新技術、可視化的廣告創意方法,學生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憑特長和興趣來選擇課程,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設計思維,突出跨學科交叉思維為核心,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學習研究過程,培養綜合發展的廣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沈鶴.圖形創意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2017(07):049.
[2]徐娟芬.平面構成的應用型課堂教學實踐[J].設計,2017(04):111.
[3]任杰.探析形式美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J].設計,2016,29(17):66-67.
[4]彭艷霞.基于市場環境下的包裝設計教學改革與研究[J].包裝世界,2012(07):073.
[5]辛藝華.圖形語言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061.
[6]蔣旎,李君,吳永萌.設計類課程的跨學科建設探索[J].設計,2020(06):133.
[7]周承君,羅瑞蘭.圖形創意[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114.
[8]高培德.生活在物聯網[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029.
[9]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01.
[10]蔡幸生.數字媒體時代下的標識設計教學創新探索[J].設計,2019(04):116.
[11]黃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014.
[12]秦曉亞,李亞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設計,2020(08):111.
作者:陳瑤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