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地位,為職業教育中各專業的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應主動迎合職教改革的新浪潮,拓展和深化專業建設的方向。本文以三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探討職教改革舉措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思路。
關鍵詞:職教改革;旅游管理;專業建設
國務院于2019年1月24日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1](以下簡稱“職教20條”),該方案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肯定了職業教育所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詳細闡述了職業教育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與目標。該方案推進了高職院校各專業建設,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作為各大高職院校的專業“大戶”——旅游管理,在“職教20條”的政策影響下,也將拓展和深化專業建設的思路。本文以三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職教20條”政策為背景,探討旅游管理專業新的發展思路和建設對策。
一、“職教20條”對高職院校的影響
“職教20條”的意義就在于它是我國建設世界一流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保障。世界一流職業教育需要一流的職業教育理論、一流的產業支持以及一流的職業教育模式[2]。職教改革目標的落實需要依托各職業院校的具體實施成效,同時“職教20條”對高職院校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為高職院校轉變教育模式提供了制度依據
在傳統的認知中,現有的主流教育體系,或多或少都輕視職業院校,使得職業教育的辦學受到影響。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不斷重視,以及市場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社會逐漸轉變對職業教育的看法,如高等教育也從側重學歷教育轉向側重技術技能教育。特別是“職教20條”的頒布,更是在國家層面,提出具體的實施舉措,確立了職業教育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高職院校改革教育模式提供了制度依據。
(二)有助于完善高職院校職業教育體系
“職教20條”提出,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體系。2019年國家提出高職院校將要擴招100萬,并明確要求工作的重點放在:“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這項舉措對高職院校的影響非常大,如急劇增加的生源對學校的承載和管理增加了難度、非傳統生源的背景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職教20條”為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職業教育制度體系指明了方向。
(三)進一步推進了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人才培育工作
“職教20條”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開展多元化的培養目標,對高職院校職業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高職院校只有加強職業教育培訓工作,才能夠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承擔起專業領域的社會服務職責。
(四)進一步深化了高職院校校企合作
“職教20條”提出,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這意味著今后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方向,除了在人才培養方面合作之外,還要加強技術創新、就業服務、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合作,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的實訓教學基地。
(五)進一步明確了“雙師型”人才的要求
“職教20條”提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明確指出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該舉措的實行,使純理論型教師已經不能適應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發展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是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對比“職教20條”所提出的發展目標,目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基礎普遍薄弱。由于基礎薄弱,學生很難理解一些專業知識、理論和概念,導致成績不理想,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較差,傳統的課堂對于他們幾乎沒有吸引力,甚至還有抵觸情緒;有的學生態度散漫,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幾乎沒有目標和規劃。隨著高職院校的擴張,更多非傳統生源背景的學生將走進校園,這對本身在校傳統生源的沖擊較大,如何協調,如何在同一環境下共同學習,也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二是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專業的教學方式主要還是集中在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培養模式也是傳統的“2+1”模式。由于個別學校實訓條件不足,學生只能通過傳統課堂手段學習專業技能,造成教學與行業脫節,理論與實踐脫節。加上長期以來注重學歷教學,學生在職業資格證方面的通過率非常低。三是校企聯系松散。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程度取決于學校與企業雙方的意愿和努力,目前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企業對于學校的意義只體現在,偶爾邀請專家作講座,而學校對于企業的意義只有旺季用工高峰期的人員補給。校企合作的意義在于有利于校企雙方優勢互補,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還有利于改變人教育投資體制,減輕高職院校教育經費的支出[3]。如何加強旅游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達到“職教20條”所提出的“深度合作”目標,也是目前存在的一大問題。四是教師實訓技能水平不高。目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技能普遍不高,學校對教師的要求重學歷,輕技能,大部分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都是理論型教師,真正有過相關行業經歷的教師較少,“雙師型”教師的比例較低。“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不完善,使得教師的教育教學與行業實踐脫節嚴重。
三、“職教20條”舉措下三亞城市職業學院
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對策三亞城市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是海南省骨干專業,也是學院重點建設專業之一。在“職教20條”舉措下,本專業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建設對策。
(一)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機制
一是區分不同類型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二是主動與國際教育接軌,學校支持本專業與國外大學開啟合作辦學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多元化復合型人才;三是專業開設第二外語課程,豐富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四是教育教學手段多樣化,尤其是完善線上的教育教學資源。
(二)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措施
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開展高質量的職業培訓,這對旅游管理專業來說,是一個專業與行業緊密結合的契機。目前學校旅游專業主要開展的是研學旅游資格證書。這就需要做到:首先,將資格證考試的要求落實在課程中,讓相關課程教學盡可能多為考證服務;其次,推進校內資格證培訓,請有這方面有經驗的教師來牽頭實行;再者,聘任具有資質的行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提升考證的通過率。
(三)推動校企深度合作
根據“職教20條”提出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的有關要求,本專業在校企進一步合作方向上采取的措施有:第一,聘請企業人員為兼任教師,參與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以及與在校專任教師共同建設專業課程;第二,靈活變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由傳統“2+1”轉向更加靈活的“2.5+05”等適合企業用工需求的模式;第三,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實訓基地除了可以供給學生的教學使用,也能為企業培訓提供場所;最后,可以與企業探索訂單班式的培養模式。
(四)提升“雙師型”教師比例
“職教20條”明確指出,要多舉措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這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進行職業提升的契機。三亞城市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大部分年輕教師是直接進校園任教,缺乏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面對這樣的發展前景,改革的措施有:首先,加強教師的技能培訓工作;其次,尋求與企業共同合作的方式,讓教師能夠定期進企業工作一定的時間;再者,聘任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高級技能人才為學校教師。
四、結語
隨著“職教20條”的推進,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可借鑒和復制的成功建設對策不多,三亞城市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還處在探索中,只有在高職院校掀起新一輪的變革浪潮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深化校企合作,開展職業培訓,提升“雙師型”教師素質,才能跟上時代要求,真正實現職教改革所設定的最終目標。
作者:陳佩穎 單位:三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