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教學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國內高職院校開設的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教學情況進行研究,探討國內會展教育中存在的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師專業性相對不足、教學模式有所欠缺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推動國內會展人才培養工作。
關鍵詞:會展教育;教學模式;對策
作為國內新興產業,會展業近年來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柱,且規模日益擴大。同時,隨著會展業發達的歐美國家逐漸將行業重心向新興市場轉移,我國會展市場上國際合作增多,行業發展迅速。但國內會展業起步較晚,缺乏專業理論體系的指導和合理的調控,導致市場秩序較混亂,許多會展項目缺乏明確合理的分類與定位。此外,會展專業理論體系不完善,導致與行業密切相關的高職院校會展人才培養出現了誤區。我國會展業發展迅速,迫切需要高素質的會展業復合型人才。本文著眼于國內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教學現狀,探討國內會展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教學現狀
(一)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合理
國內會展業起步較晚,專業認知存在偏差。目前,國際上一般將會展定義為MICEE,包括Meeting會議、Incentive獎勵旅游、Convention大型會議、Exhibition展覽及Event節事活動。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會展課程及教材只涉及會議、展覽,部分課程和教材只涉及MICE。除了少數高職院校對會展業概念具有明確的認知,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僅將會展視作會議和展覽,并未將MICEE按不同項目類別進行區分,導致研究內容雜而不精或以偏概全。國內許多開設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院校看似具有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綜合性強的會展業復合型人才,實際上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方向和定位。在對會展業狹隘認知的基礎上,相關院校并未對會展項目進行細分,課程設置缺乏專業性,教學內容較為籠統、雜而不精。部分高職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缺少與行業龍頭企業的有效溝通,教研室對行業和企業的人才需求、未來發展狀況缺乏了解,課程設置與行業實際需求相脫節,導致所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市場要求,上崗后仍需進行二次或多次培訓。此外,會展業是需要大量實踐經驗的行業,而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課時較少,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較為欠缺。會展專業實踐課通常為每學期56課時(為期兩周),實踐項目一般分為三種:策劃會展項目、策劃并舉辦會展項目、參與實際會展項目。由于會展項目的特殊性,學生難以在兩周內高質量地完成會展項目的策劃和實施。同時,大部分會展項目都是在周末舉辦,與授課時間交叉甚少,教師難以帶領學生參觀會展項目,無法以現場案例輔助實踐教學。同時,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較少有機會參與會展項目的策劃與實施。因此,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較少,實踐經驗欠缺,實際操作能力不足。
(二)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教師的專業性不足
國內會展教育起步較晚,很多任課教師沒有相關專業的學習或工作經歷,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更缺乏產業實踐工作經歷[1]。多數學校的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是基于藝術、工商管理、旅游等專業創辦的,隸屬于相應的學院。任課教師大多由管理、金融貿易、旅游、文學、藝術、中文、外語等專業轉行而來,對會展業缺乏深入了解,多數教師缺乏策劃、組織、管理會展項目的經驗,在實際教學中難以合理把握產業實況,教育理念落后,授課方法缺乏新意。同時,因師資情況和會展產業的綜合性特點,部分專業課程的知識點存在一定交叉,如引導不當,會導致課程內容無意義地重復[2]。
(三)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存在不足
會展行業所需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因而需要采用具有針對性的綜合性人才培養方式。會展業是實踐性較強的行業,相較于普通高校,高職類院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內高職院校基本以大班化教學為主,通常每班學生人數為30~50人。高職院校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弱,不擅長獨立思考與探索,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足[3],大班化的教學致使教師難以提供細致、全面的指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難以較好地掌握課程內容。尤其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大班化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教學問題對策
(一)改變傳統認知,合理設置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需要改變對會展行業的片面認識,厘清會展行業的內涵,制訂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有效培養符合行業細分要求的專業人才。在會展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會展專業在設立之初便有明確的專業定位。例如:一些專業將培養方向定為藝術策展,專業定位即為MICEE中E(Exhibition)的藝術類展覽。在課程設置和授課過程中,所有的課程內容皆圍繞藝術展覽,緊扣專業設置,或是將Meeting會議、Convention大型會議、Event節事活動這三個部分合并,設置為活動管理專業。有了明確的專業定位,才能形成人才培養方向,進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后,學校應提供專業方向供學生選擇,在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專業性。高職院校應當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的聯系,定期選派教師去企業實踐,增加教師對會展人才需求狀況、行業現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了解,并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內容,以防與會展行業的需求相脫節。同時,會展教材的編制也要與時俱進。可以采用活頁式教材,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行業現狀靈活選取相應的案例進行補充。實踐教學對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而言至關重要。高職院校會展專業應盡可能地增加實踐課的課時數,提高實踐質量??蓪嵺`課程的授課方式調整為機動授課,根據該學期開展的大型會展項目靈活調整。學生可以擁有充足的時間完成項目的策劃及實施,或是根據行業展覽項目的實際開展情況機動地參與其中。除了純粹的實踐課程之外,教師也可以結合近期的行業項目進行授課。機動、充足的授課時間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考察、參與優秀的會展項目,積累相關的實踐經驗。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更新教學理念
會展專業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行業經驗直接相關。在任教期間,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教師要不斷積累行業經驗,緊跟行業變化。在會展業較發達的國家,會展專業教師基本都擁有會展行業教育及工作經歷,并且在上課之余承擔會展行業的相關工作。任課教師每學期都在會議公司、展覽公司、活動公司、博物館、美術館或藝術機構等主辦一定的獨立項目或參與大型會展項目的策劃。教師在授課時經常介紹近期會展項目的相關情況,帶領學生參觀項目,參與項目的部分工作,豐富學生的見識與實踐經歷。因此,非會展專業出身的教師,需要定期接受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學校可以與企業開展合作,為教師提供實踐平臺,便于教師了解實際工作狀況,積累實踐經驗。具備會展行業教育背景或工作背景的教師,也應定期接受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技能。此外,任課教師之間應經常交流教學經驗、學生學習情況、行業最新趨勢等,從而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實時更新行業資訊,避免授課內容單一重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任課教師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專業性質、人才培養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三)改進教學模式,培養專業人才
為了培養專業性強的復合型會展人才,高職院校的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應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模式。在會展業相對發達的國家,會展專業課基本采用的是小班化教學模式,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主動探索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小班化模式有利于任務驅動式教學的開展,可以為學生充分創造思考、嘗試、探索的機會和環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同時有助于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在理論課程中,小班化教學能夠消除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工作量大、專業方面準備不足、無暇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等弊端,為教師創造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客觀條件,有利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實踐課程中,小班化教學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實踐項目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三、結語
會展業是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會展專業教育正處于起步階段,任重而道遠。會展教育的發展,需要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對會展行業具有清晰的認知、構建系統且具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擁有具備專業知識和創新理念的師資隊伍、施行適應行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中國的會展教育才能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培育出符合會展業發展趨勢的復合型人才,為中國會展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知矯.會展教育任重道選[J].中國會展,2018(5):36.
[2]趙慧,侯靜藝.互聯網時代下會展教育現狀及分析———以山西省會展高等教育為例[J].教育觀察,2020(9):107-109.
[3]許欣,萬紅珍,廖漫麗.高校會展人才培養混合式教學研究[J].展商經濟,2021(9):86-90.
作者:李薏坤 單位: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