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初中語文課程是義務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對于完成義務教育目標至關重要。為了讓每個初中學生都能獲得更為全面和健康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師應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引入信息化教學方式。本文首先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現狀進行了分析,接著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希望借助信息技術之風,讓初中語教學揚帆起航。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注重時代性的教育理念,并指出初中語文教育要對信息時代做出積極響應,將新字貫穿其中,即把握新的特點,運用新的手段和技術來建設更為開放的語文體系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此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還應不斷豐富和擴展學生語文學習的領域,提高其運用能力,并通過學科教學內容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融合來使他們在不同的學科內容和學習方式下,在相互交叉和滲透中,擴展視野,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信息化作為當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熱點,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勢在必行。
一、通過遠程教育讓課堂質量飛升
近年來,慕課、微課、雨課堂等開始走向了廣大的中小學;一堂課有一個名師活動讓教師具有了更多的課堂教學資源和范例。利用名校資源、讓名師進行導學等學習項目則讓教師的教學更具智慧性,使他們可以通過在線作業、在線教學和智能組卷等方式來教學。這些遠程教育資源使學生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學習,在助力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讓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二、通過微課讓課堂效率更高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教學優勢,對于知識點能起到聚沙成塔的功效。微課對于廣大的學生來說,是促進自身個性發展的重要方式。在教學設計時融入信息化,以流媒體的形式來加以展現,通過對知識點的拆解,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提高其學習效率。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中的微課是對傳統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語文課程資源。微課包括的事物眾多,不僅包括視頻的制作,還包括了微課件、微反思、微教案等,微變成了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微課的使用較為便捷,是對具體教學環節和內容的提煉,其中學習任務單更是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重點和方向。如在教授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一課前,我先錄制了一部分知識點的教學過程,大約時長為8分鐘,然后將其發到了班級的QQ群中,讓學生們進行課前預習。為了提高其預習的熱情和效率,我還為他們設置了如下問題:(1)說一說你們眼中冬天是什么樣子的?(2)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老舍,請大家說一說你對作家老舍的認識?(3)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這些問題較為多元,既包括開放性問題,又包括跟課本內容緊密結合的問題,因此,學生們的預習積極性高漲。接下來,我是這樣進行微課教學的:“一提到冬天,同學們你眼前浮現的第一個詞語是什么呢?對,冰冷、嚴寒,這是北方的冬天。可以說冬天給人的感覺是肅殺的。但是在南方或南半球人們眼中,冬天是什么樣子呢?在老舍的筆下,濟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嚴寒、冰冷的?”這時,已經預習過的學生大聲回答不是。我在給予學生肯定的眼神之后,便接著說道:“濟南雖然地處于北方,但那里的冬天實際上非常溫暖、溫馨,同學們,想知道為什么嗎?”在得到的大家肯定的回答之后,便開始進入了正式的課堂授課。為了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我會讓他們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在預習時挑選的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再配上微課中已經下載好的音樂,營造意境。這一方式,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參與熱情,使他們積極地進入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們大聲讀、快樂讀,為后續的課堂高效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將微課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們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甚至課后復習更具個性化,滿足了他們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運用微課時,應從語文學科特點出發,為學生們創設一個交流和探討的空間,讓語文課堂不再死氣沉沉,而是充滿了靈感碰撞和瑯瑯讀書聲。
三、通過互利網+教育,讓學生自主學習更高
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樹立互聯網+的思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他們通過該階段的學習,能夠在語文學習方面,擺脫對教師或家長的依賴,自食其力。因此,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空間。在該空間內,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自主預習、復習,也可以從教學板塊出發,來讓他們自主進行生字詞的學習、文本的閱讀和寫作方面的練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置一些游戲類的語文習題,讓他們的自主學習更具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初中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讓學生們可以多一位老師,即在線語文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以進行多邊交流和互動,讓語文學習能夠隨時隨地發生。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此類的教學平臺,教師可選擇一些閱讀文本進行添加并指揮組卷,讓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練習。學生們在完成后,可由系統進行判斷,并以分析報告的形式加以呈現。這份報告意義非凡,可以為教師的第一課堂甚至是第二課堂提供依據,使他們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以便調整和完善。與此同時,也能使學生們及時了解到自己在學習中尚存在的不足,便與其明確自己日后學習的方向。在此基礎上,系統還會根據學生們的測試解雇自動生成或推送一些專門性的閱讀試題。這種方式充分結合了分層教學的理念,又將大數據運用其中,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學習資源和方式,也能通過系統自動收錄錯題,來讓學生們更為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能夠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方式,與此同時,也節省了教師出題、批改試卷的時間,這樣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大有裨益。總之,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的雙向發展,使得社會語言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需要初中生緊跟時代步伐,以開闊的視野、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胡琴.運用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8).
[2]盧小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3+4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7(24).
作者:晏露嬌 單位: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村前鎮村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