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寫生繪畫與陶瓷創作的關系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寫生繪畫是陶瓷創作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寫生不是一件簡單的藝術勞動,它是一個不斷積累繪畫素材與經驗的過程,也是摸索、嘗試各種不同繪畫材料和工具的過程。寫生讓我們更好地貼近生活、認識大自然、領悟真山真水,把握美的規律,并能夠在其間陶冶性情,讓生命得到滋養,以提升我們的藝術境界與人生境界。
一、寫生繪畫的特點
寫生繪畫是陶瓷創作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好的寫生作品本身就可以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寫生作品的最大特點,一是繪畫語言純樸,二是表現方式率真而生動。好的寫生作品往往令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繪畫藝術史上,許多繪畫大師的傳世佳作,其實就是寫生作品。寫生繪畫不僅可以直接作為瓷畫作品的創作素材,也可以在瓷畫創作過程中,用來作為鍛煉構圖,尋求色彩關系構成的手段,或者為大幅創作收集素材所用。通過寫生,不僅可以對大自然的光和色有敏銳的感知力,而且可以加深對國畫語言和筆墨技巧的獨到領悟。因此,寫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進行實驗性練習和創作練習的過程。寫生作品具有習作與創作的雙重意義,在運用到瓷畫作品創作上,其寫生的深淺難易,構圖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二、寫生繪畫的意義
嚴格意義上說,寫生的涵義有兩方面的來源,即中國傳統的寫生概念和由西方傳入的寫生概念。由西方傳入的寫生概念強調按自然對象的樣子來繪畫,表達一種比較客觀的行為狀態。傳統的中國畫里雖然沒有“寫生”這個詞,但一直有寫生的觀念。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張,即要求畫家用心觀察感悟自然對象,內含今天“寫生”的意義。石濤云游大江南北“搜盡奇峰打草稿”,并為《黃山圖》題詩曰:“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也是通過對自然對象的觀察和寫生,為山水畫的發展和創新作出貢獻。清初“四王”經常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在他們所題“臨、摹、仿、撫”的畫面上,依然透露出在生活中所見的山川氣象。景德鎮首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先生非常重視寫生創作,他五上黃山,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寫生作品。他的瓷畫作品中,往往流露出純真的寫生繪畫語言,筆觸縱橫涂抹、色彩豐富華麗、人物形象厚重結實,審美元素感人至深。他在兼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師時,經常帶領學生走岀課堂,到戶外寫生。指導學生運用速寫式繪畫方法,落筆直指對象,作畫時聚精會神,努力做到胸有成竹,追求寬衣解帶式的繪畫狀態,層層剝繭,其實也是強調將繪畫審美理念,融入寫生過程的一種創作意識。風景畫寫生是藝術家最為喜歡的寫生形式。藝術家將大自然的感受直接演化成藝術作品的過程,一方面可通過風景寫生,掌握風景透視的基本規律、觀察方法和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法;另一方面能培養岀即興的、敏銳的、生動的、瞬間而得的審美感受和激情,豐富和拓展藝術家的審美感受空間。藝術家以大自然為師,向大自然提煉精華與創作源泉,最終要使藝術作品高于生活,高于自然,成為自然美的結晶,這其實就是寫生作品的創造過程。風景寫生包括了感受大自然——構思——構圖——藝術表現——技術完成等一系列動作,也是濃縮尋找題材創作的過程。這個過程都必須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里一氣呵成,甚至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期間容不得你左思右想,容不得你猶豫不決,更容不得你礙手礙腳“磨洋工”。藝術家必須以最快的動作,把自己最深情的感受,用畫面瞬間抓取,將自然美盡可能多地記錄下來。這是風景寫生的必須之義,也是風景創作的核心所在。
三、寫生是陶瓷繪畫語言應用的有效途徑
寫生必須要以藝術理念為指導,沒有藝術理念為指導的寫生作品往往缺乏生命力,會被時代逐漸所淘汰。寫生中要有感而發,要認真觀察大自然,不能只是為寫生而寫生,為練習而練習。不要認為寫生只是為創作搜集素材的一種手段,是一種習作,這種認識顯然是片面的。習作是畫家為了提高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的技術練習,是為創作服務的一種素材準備,關鍵是好用,藝術效果要求不高。好的寫生作品雖然必須恪守真實反映生活這一準則,但它包含了藝術創作的成分。寫生它不是隨心所欲的編造,而是藝術家通過用眼觀察、用心積累、用手描繪,超脫自然形態的束縛,用最自由、最生動、最具有生命力的表現手段,創造岀的高于大自然的藝術形象。寫生不是一件簡單的藝術勞動。首先,寫生不是對自然物象進行簡單摹寫,寫生時要注入情感,要以情作畫,注意力要像唱歌一樣,從心底里流出來,把感情氣質和客觀實際相統一,滿腔熱情地描繪物象。不僅要快速記寫下當時的客觀情景,更要在小小的畫面空間中,去追求把握構圖的美感,表現色彩的魅力,顯示藝術語言的內涵飽滿度,使寫生作品具有高藝術含量與價值。其次,寫生創作是最能彰顯藝術家的個性,培養藝術家的創造思維,提煉藝術家的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藝術家通過不斷修改自己的作品,逐漸回顧繪畫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改正錯誤,培養耐心和修養的過程。第三,面對客觀物象寫生時,不能一味地簡單再現物象,也不能脫離客觀實際,只憑主觀臆想或突發奇想表現物象,而是通過對物象的觀察理解,盡可能地貼近物象、表現物象,達到藝術思維和技術表現力同步發展的目的。
四、正確認識圖片替生的功能
隨著二十一世紀智能時代的開啟,科學先進的發達資訊,使得我們能接受到更多的精美圖片作為創作素材。但在林林總總的圖片中,有的過分依賴電腦技術合成處理,機械地嫁接各種藝術語言,缺乏繪畫的內涵特質,毫無美感可言。繪畫語言的表現力和美感被圖片化,真正能沉淀下來的好作品已越來越少。陶瓷藝術市場上魚龍混雜,盲目附和炒作現象。有的人或寄希望于各類畫展,或一味迎合各種展覽的品味,整天幻想著一鳴驚人,而荒棄了寫生的基本功底。心情浮躁、沒有恒心,沒有定力坐下來,認真地對待寫生繪畫,這都是不可取的。當然,照片的參考價值是不能否定的,用照片做資料為瓷畫創作服務,也可起到有益的幫助,但如果把它作為創作的“看家本領”,一味地現抄照搬、機械嫁接,用照片來代替寫生創作,那就是本末倒置,失去了創作的原動力,是不可取的。因為照片提供給我們的,僅僅是有關形的依據、色彩的依據以及某種美的啟示。以照片替生會限制畫家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會導致作品的藝術情感和創造力的缺失。而缺乏生氣、僵硬與造作的陶瓷繪畫作品,其藝術色彩語言,就越發會失之于單調貧乏。長此以往,不僅會抑制畫家的自身激情和感受,而且還會影響畫家主動用眼睛去觀察和發現藝術語言的探索,對陶瓷繪畫藝術的進步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在陶瓷繪畫創作中,我們還是要以寫生素材為基礎,適當有度地利用照片,最大限度地發揮陶瓷繪畫語言的本質特征。
五、寫生繪畫在陶瓷創作上的運用
近年來,筆者在創作瓷畫作品閑暇的同時,每年都會抽出時間,拿起畫板,帶上紙筆,前往安徽、婺源、石城、瑤里、嚴田、思溪等地進行寫生。粉墻黛瓦的古民居,高高聳立的馬頭墻,曲徑通幽的狹窄小巷,山石溪畔的楓楊古樹,還有鬼斧神工的木雕、磚雕、石雕和竹雕等等,構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讓我感受到另一種獨特誘人的自然美感。這期間,筆者先后創作了云淡水閑繞山村、瑤里風情、思溪古韻、嚴田古邨、慶源溪畔、石城人家等寫生作品。將大自然的美麗風情及古村落的原始風貌再現在畫紙上。與此同時,又將這些作品在陶瓷載體上進行二度創作,收到很好的效果,深受陶瓷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其中色釉綜合裝飾《云淡水閑繞山村》105×102cm瓷板畫,在江西工藝美術館舉辦的“2013年迎新春江西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展”中榮獲金獎并被該館收藏。《瑤里風情》釉下五彩色釉瓷板,在2018年招商銀行舉辦的“第三屆‘金葵花杯’陶瓷設計藝術大賽”中,獲線上投票人氣獎。這都與筆者綜合運用寫生二度創作緊密相聯。
六、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認識到,寫生和陶瓷繪畫創作之間的關系是有機聯系的。寫生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繪畫經驗的過程,也是摸索、嘗試各種不同繪畫材料和工具的過程,更是可以總結最適合自己創作方法的過程。在寫生中加強創作意識,在寫生中提升繪畫技巧,對每一位從事陶瓷藝術繪畫創作的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更深層次地探求到陶瓷繪畫藝術的真諦。
作者:宋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