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設計與繪畫藝術的相互影響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設計使繪畫等純藝術增加了一些科技感和更多的可能性,而繪畫等純藝術為設計增加了藝術性。繪畫藝術是是一切藝術活動的開端,是開啟藝術活動的使者。繪畫是提升審美的唯一途徑。
關鍵詞:藝術;設計;繪畫;藝術性
設計與繪畫藝術關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響。繪畫藝術是基礎,在設計中深入應用繪畫藝術,才能設計出更加優秀的作品。設計對社會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全新的形式與活力也成為繪畫靈感的源泉之一。設計使繪畫等純藝術增加了一些科技感和更多的可能性,而繪畫等純藝術為設計增加了藝術性。
一、繪畫藝術對設計的影響
1.繪畫藝術是設計的基礎
繪畫藝術是是一切藝術活動的開端,是開啟藝術活動的使者。繪畫是提升審美的唯一途徑。通過學習繪畫,提高審美能力、造型能力、認識設計規律。最為關鍵的事情是通過繪畫讓這些知識進入人的思想之中,成為設計的源泉。同時,設計離開了繪畫藝術也會失去生命力,繪畫藝術對于設計而言有著對造型語言的原發性意義,畫家與設計師都要具備很高的繪畫基礎、藝術素質和高水平的審美情趣。早期,有許多畫家本身也是設計師。列奧納多•達芬奇不但把傳世之作《最后的晚餐》留給后人,還有許多設計性的發明創造。設計過橋梁、教堂、圓屋頂建筑,還成功地制造了自行車、連發大炮等等。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不僅從事繪畫創作,同時還參與建筑設計。拉斐爾的建筑風格如同詩歌一般絢麗、溫和、優雅,在《雅典學派》中表現,特別是室內優美裝飾,給予后世很大的影響。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圣彼得大教堂圓頂時至今日仍然氣勢恢弘,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1919年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建立,標志著現代設計教育的誕生,作為世界上第一所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的學院,它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現代主義畫家康定斯基、伊頓、克利等人都曾以基礎課程教師的身份主持過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基礎繪畫教學。其中色彩專家約翰尼•伊頓創立的“基礎課”,更是奠定了現代設計體系教育的發展基礎。目前,世界各國設計學院的教育體系,均以繪畫作為教學基礎,意在培養學生的造型,審美,鑒賞能力。
2.繪畫藝術推進設計的發展
繪畫藝術作為設計的基礎,還為設計研發視覺形式語言。延續設計的生命力既要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做支撐,同時也依賴于視覺形式語言不斷變革與發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設計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繪畫的發展史。設計離不開繪畫的參與,在其發展過程中視覺形式語言的變革都是因繪畫形式語言的新變化而出現的。荷蘭“風格派”創始人蒙德里安,他不再畫眼睛看見的實物,而把繪畫語言限制在單純的色彩和幾何形象上。
二、現代設計對繪畫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及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設計對繪畫的反作用愈發明顯,己成為新時代的主流,西方現代派繪畫諸派別的發展演變正是設計因素推動的結果。在康德、叔本華、尼采、馬斯洛等人的哲學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下,一部分畫家逐步擺脫理性的壓制和傳統思維的束縛,藝術上不再滿足于對客觀的再現,強調重視感性、直覺和下意識活動,突出內心的“自我表現”。現代主義繪畫藝術運用設計的元素,強化了視覺意識。包括后來的表現派、抽象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等等,都具有一定的設計感。從造型、色彩、形式上來解讀繪畫藝術特質更能發現其設計元素。
1.造型方面
繪畫受構成設計影響,把點、線、面作為一種抽象的符號提取出來,在西方現代派繪畫的造型語言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呈現出它獨有的藝術魅力。如俄國藝術家康定斯基在他的作品中直接以點、線、面、色塊等純抽象的造型因素來表達感情。不同的幾何形狀、不同的色彩、自由的平面化構圖形式,各種視覺元素水乳交融、彼此呼應,構成了動靜相宜,豐富和諧的繪畫世界。吳冠中說過,“我自己作畫,一想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時竭力追求意境”。他對繪畫的形式構成有很深的研究,繪畫作品多以點、線、面的構成形式美感為基本要素,其油畫代表作《獅子林》《橋之美》,就是點、線、面的完美結合。
2.色彩方面
色彩是畫作中使人感動的重要因素。寫實性繪畫的色彩注重真實性的反映,而現代主義繪畫的色彩突破了色彩對事物形態依附的固有屬性,淡化了描繪物象的色彩變化規律和客觀存在狀態,注重表現畫家的個性追求、主觀情感和審美理想。康定斯基的《即興31號》的畫面中只能看到各種顏色和線條的組合,整幅作品脫離了現實對象獨立存在,色彩和形狀本身構成作品的全部。作品上,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仿佛跳動的音符,發出急緩、輕重、高低不同的樂調;而線條就像樂譜上的重音、停頓、休止符一樣。
3.藝術形式美法則的運用
形式美法則是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等內容。在現代主義繪畫中,畫家通過運用形式美法則進行打散、分解、重組、排列、并置、重構等設計手法,從而構成全新的視覺效果。如畢加索的《奧爾塔•德埃布羅的工廠》,把工廠實際形狀加以破壞,把房屋分解成許多形體,并進行了重新組合,排除了傳統觀念和畫法,用簡化單純的手法綜合概括地描繪,得到了一個新的統一的“三度空間”,讓觀者有一種新奇的審美享受。
4.綜合材料的運用
現代繪畫對綜合材料的使用已到了隨心所欲的境地。通過不循常理的材質肌理的運用,以達到變化多端的效果。如杜布菲的畫面表層幾乎什么材料都可以接受,其中包括水泥、瀝青、砂石、泥土等。柏洛克拋棄畫筆拎著顏料桶滴、灑、潑、甩向鋪在地上的畫布,他似乎是更接近在追求著“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
三、結論
設計與繪畫藝術相互影響、交融共進、不可分割。只有正確理解設計與繪畫藝術的使命、特點、異同與發展,才能對兩者的關系有客觀的、深刻的、科學的認識,這對藝術教育與實踐探索才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豐子愷.繪畫與文學繪畫概說[M].文藝出版社,2001,8.
[2]廖少華.設計概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3]王受之.世界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4]鐘博.現代油畫藝術中的設計元素[J].美與時代•城市,2014(01).
作者:李文紅 單位: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