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交叉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多學科交叉和跨專業教學。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階段,學生可以進入工作室學習,實際項目的鍛煉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工作室跨專業多學科交叉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和跨專業教學是時展的需要
1.發揮專業特色,突出應用型高校的特點,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21世紀,全球競爭加劇,人才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力量。隨著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調整,辦高質量的大學、辦特色的專業,成為各大高校重視的課題。以往的研究型高校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培養出來的人才容易與社會脫節,實踐性不強。應用型高校以培養實踐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應用型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更應該體現實踐性,充分與市場和社會接軌,突出應用性特色。
2.實現教學科學化和人性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分為室內空間設計和景觀設計兩部分,強調實踐性和社會性。為了完成一個設計,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這在教室中無法完成。有時候需要把設計做成1:1的模型,如家具設計課程,這也是教室不能提供的。如果采用工作室教學模式,主要負責的導師提交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安排,包括上課地點和師資搭配,這樣學校可以提前審核其可行性。由于采用工作室跨學科教學模式,學生人數相對較少,導師指導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提高了教學質量。
3.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主動“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工作室跨學科實踐教學,優化教學資源,整合師資力量,關注學生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力,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對應用型人才的有效培養。
二、良好的工作室建設和管理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條件
實踐證明,包豪斯設計教育體系具有合理性。工作室模式起源于包豪斯的作坊制度。包豪斯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提出將藝術與技術相統一作為藝術設計教育的理論依據,通過作坊完成教學工作。這一實踐奠定了包豪斯的教學體系——技術、藝術、經濟相統一。這一體系遠遠超越了單純的藝術學院或者理工學院的范疇,課程內容幾乎涉及了藝術與技術的各個領域,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這種體系促成了藝術設計教育的革命,影響了全世界。學生通過工作室的教學實踐,一方面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專業技能方面得到充分的鍛煉。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和優化現有資源,探索工作室教學模式,以點帶面展開,從畢業設計階段擴大到日常教學,從高年級擴展到低年級,等等。良好的工作室建設和管理制度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從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
三、有效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學生可以進行多角度的深入學習,加強交流和分享根據專業性質,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有些課程需要跨學科教學,才能充分優化資源的配置,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課程的內容。如,現代景觀規劃設計課程是在西方建立并引進國內的,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整個學科涉及相當多的科學知識和系統的景觀場地分析方法。如何讓學生深入、全面地了解和學習場地分析方法、景觀形態、植物配置與表達等知識,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依托工作室,通過跨學科和跨專業的教學模式,我們可以聘請不同專業的教師就某個領域指導學生完成分析和實踐。如,在現代景觀規劃設計課程中,可以邀請建筑專業教師給予建筑專業方面的指導;邀請照明設計師給予照明設計方面的指導;邀請巖土工程師就場地特征和地下水等知識給予指導;后期處理邀請平面設計師給予指導;等等。讓學生完整了解景觀規劃設計的全流程,彌補單一學科教學的不足,整合、吸收各自的優點,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完善和豐富課程內容。在工作室里,學生可以和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也可以在課上課下隨時交流和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
2.搭建教師不斷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對于工作室的建設和管理,教師要把實際項目或者比賽項目引入工作室,教師之間可以分享討論和互相學習。這增加了教師學習的機會,有利于教師充分掌握時代信息,使教學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奈倫•巴菲爾德.創造性的教育和全球公民.藝術與設計,2017(1).
[2]譚暉.以空間思維創意為核心的環藝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探索.裝飾,2016(5).
[3]林廣思,黃曉雪.羅德島設計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模式和教學特色.裝飾,2016(5).
[4]朱馥藝.建筑學之于環境藝術教育.裝飾,2004(11).
[5]夏翔.設計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英國AA建筑學院教學研究初探.裝飾,2016(8).
[6]郭線廬.展望西部設計教育發展之未來——從西安美術學院設計藝術教育實踐談起.裝飾,2016(2).
作者:鄧鵑 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