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糖尿病臨床護理探索(7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糖尿病護理方法,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住院時間等。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優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5.00%、生活質量評分為(86.32±8.41)分,住院時間為(9.48±1.46)d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的31.67%、(67.42±10.33)分、(13.51±1.83)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且患者遵醫行為明顯提高,還能預防發生各種并發癥,使得患者快速康復,從而提高其術后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唤】到逃?;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效果
糖尿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以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且對我國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而在治療和護理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其目標主要是消除不良臨床癥狀、穩定患者血糖水平、有效預防并發癥、糾正代謝紊亂以及提高其預后質量等[2]。在護理研究中,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整體護理模式,目前已經在臨床上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其主要是通過日程表的制定,明確臨床護理的規律、目標以及步驟等進行護理[3]。因此本文對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和分析?,F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9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齡54~83歲,平均年齡(64.3±7.47)歲。觀察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齡57~86歲,平均年齡(65.4±7.7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糖尿病護理方法:患者進行對癥治療以及控制血糖。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內容報告如下。1.2.1成立工作小組與制定護理路徑表首先護理人員組建一個臨床護理工作小組,全程跟蹤和管理臨床護理路徑的方案、計劃、制定、監督、實施以及評價等。其次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發病原因、影響因素、發生并發癥的原因進行研究和分析,同時根據醫囑制定出詳細的臨床護理路徑表。1.2.2藥物護理糖尿病屬于一種終身性慢性疾病,而患者必須進行長期的藥物治療護理。所以在對其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首先普及用藥知識與提升用藥能力,同時制定相應用藥手冊,方便患者進行閱讀。針對血糖異常的患者,需重視早期診斷,實施個體化和規范化的治療措施。目的主要在于對發病率、高血糖、并發癥、死亡率等進行合理的控制。同時患者與醫生之間需要建立融洽的關系,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另外需要要結合血糖情況對藥物進行增減。1.2.3心理干預首先護理人員需要讓患者對糖尿病這種常見病、慢性病有一定的充分認識,并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良好心理狀態,以配合糖尿病治療和生活的方式。同時指導患者對糖尿病知識進行廣泛的學習和了解,不斷的對其業余生活進行豐富。另外避免患者出現過度精神刺激以及情緒失調等現象,要讓患者正確對待生活、加強身心修養,保持穩定自律的精神狀態。1.2.4飲食護理針對血糖水平異常的患者,宜選擇低鹽、高鉀、清淡、高纖維素、低脂的食物,合理搭配水果、蔬菜和豆類,并采用清蒸、燉燴的方式進行烹調。糖尿病患者宜食用雜糧和粗米,且纖維素的攝食為40g/d,要禁止食用動物脂肪以及含糖量高的食品,少量食用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飽餐,生活必須有一定的規律。同時含糖量高的食品膳食,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為:蛋白質15%,碳水化合物55%,脂肪占30%,進餐量需要合理分配,通常為3~5餐/d。每餐不能吃的太飽,避免餐后血糖過高,以保持平穩的血糖狀態,從而預防和減少并發癥。1.2.5自我監測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檢測時,需要根據實際病情確定監測次數,一般為1~2次/周,如遇病情不穩等特殊情況時,必須隨時進行監測。在臨床上,部分老年人患有脆性糖尿病,其血糖忽高忽低,糖化血紅蛋白值過低,容易導致并發癥產生。自我監測時,還需檢查血脂、血常規、心電圖、眼底,并評估各項臨床指標。一般在空腹、餐后、下餐前、睡前進行臨床血糖監測,根據血糖值,對用藥進行適當的調整。1.2.6運動護理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運動護理也十分重要,適當的運動能夠增強脂肪細胞中酶活性,同時促進分解消耗過剩脂肪組織,使其表面的胰島素敏感性以及受體數量能夠,從而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降低血糖、降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引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長期規律運動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體質量指數(BMI)、提高生存質量,循序漸進的以PBL、APIE為中心的授權教育是運動療法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1.2.7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加強糖尿病教育,而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互相監督對血糖水平盡心控制。在糖尿病預防工作中,需要以家庭為單位,讓每個人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糾正不良嗜好如熬夜、酗酒、吸煙等,能延緩糖尿病的發生,從而避免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等。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時間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非傳染性、世界性、流行性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漸增高。根據有關資料顯示,至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高達3.3億[4]。且中國人患糖尿病的幾率也越來越高,達到3.2%~3.6%,因而必須增強預防及控制糖尿病的力度[5]。有關資料表明,該病癥患病率、病死率、致殘率及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程度已占據了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的第3位[6]。若早期給予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糖尿病通常是由內分泌代謝障礙導致的終身性慢性疾病,其會對人類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其發生、發展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具有一定聯系,而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的傳統方式對糖尿病進行治療難以達到最佳效果[8-10]。同時糖尿病健康教育缺乏計劃性、連續性,為有效合理地利用護理資源,而美國護理專家Pender的健康促進模式作為健康教育策略,目前已應用于多個國家的護理研究和實踐中,并且在多個護理領域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再加上臨床護理路徑是針對某一特定的疾病而制定的一系列嚴格工作的程序,可有效的實施健康教育[11-14]。因此本文對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發癥情況以及住院時間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芍R床護理路徑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且患者遵醫行為明顯提高,還能預防發生各種并發癥,使得患者快速康復,從而提高其術后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9):125-126.
[2]付阿丹,魯桂鳴,楊靜,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中國全科醫學,2011,28(8):3268-3270.
[3]歐陽美平,桂筱玲,官林英.臨床護理路徑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5):133-135.
[4]李艷芳.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北方藥學,2014,26(6):150-151.
[5]王鴻,李艷麗.循證護理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天津護理,2014,31(2):55-56.
[6]郝秀華,周艷.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28(5):86-87.
[7]張友愛.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齊魯護理雜志,2013,30(7):27-28.
[8]王富玉.臨床護理路徑配合責任制在初診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31(3):2043-2044.
[9]王愛華.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研究.中國醫藥指南,2013,25(4):562-563.
[10]黃星,吳秋香.臨床護理路徑在國內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43-344.
[11]姚蕾,楊蓉.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6):61-63.
[12]顧娟,賈玉梅.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化管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應用的效果評價.當代護士:??瓢嫜?2016(6):134-136.
[13]章黎.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延邊醫學,2015(14):122-123.
[14]張金香.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0):140-141.
作者:李會珍宋星鳳鐘寶珠
第二篇:護患溝通應用于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的臨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于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進行糖尿病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病人的臨床護理相同,但是實驗組患者給予相應的護患溝通。通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患者和其家屬的滿意程度,并進行分析。結果:實驗組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更優于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更加滿意,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效果明顯,可明顯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值得提倡推廣。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護理;護患溝通;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缺乏運動、飲食習慣等原因,越來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以老年人居多。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可損害人體各個器官。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的進行治療和護理。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不僅可以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更能夠讓患者更好的理解和了解到醫療,讓患者更加愿意配合治療,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現對醫護溝通應用于老年糖尿病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進行糖尿病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對照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0例,年齡為60~85歲;實驗組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6例,年齡為60~87歲。兩組患者均診斷為糖尿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進行醫護溝通。1.2.1語言溝通熱情接待患者,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向患者及家人對于該疾病的發生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流程等進行簡單易懂的介紹,并照顧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鼓勵患者,增強患者治病的信心,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對于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不懂,進行耐心的講解,盡量的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強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感,讓患者更加信任醫護人員,營造一種和諧的醫患氛圍,讓患者更加愿意配合治療及護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向患者強調飲食管理對糖尿病的控制及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科學合理的膳食管理方案,達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囑咐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合理適當的運動對糖尿病的治療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能夠提高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降低血糖目的[1]。老年人可能存在聽力下降或者口齒不清等問題,一定要耐心的講解,親和的對待他們。1.2.2環境護理許多老年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自身調節能力下降,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差,通過對環境進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讓患者處于一個舒適的環境中,不僅能使患者心情愉悅,還能夠有一個更好地睡眠。1.2.3非語言溝通通過視頻、宣傳手冊、院內報紙等向患者對疾病有一個認識,便于患者于醫護人員之間進行溝通。
1.3護理過程的觀察指標
通過問卷的形式,統計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以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作為護理滿意度。
1.4統計方法
將本此研究的患者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
2.結果
實驗組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為90%(45/50);對照組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為70%(35/50)。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下表:
3.討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年輕人,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多較復雜,患者年紀大,依從性差,不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識,因此加強老年糖尿病的醫護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對治療效果、保證患者的配合有重要的意義。在患者對于疾病及治療過程中出現疑問甚至懷疑時,應該主動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幫助他們普及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解開他們心中的疑惑,讓他們能夠更加信任醫護人員,對疾病保持積極的心態。溝通是一門藝術,在有效的溝通過程中能夠讓雙方進行互相了解,加強彼此信任,有效的護患溝通能夠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的水平和患者的滿意度,還能夠了解患者的心理,對其進行指導,收集患者的資料進行安全評估。護患溝通不是簡單地與患者之間說話,而是有技巧的,特別是與老年人進行交流,應該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況,熱情、耐心的態度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可以通過傾聽、觸摸等讓老年患者打開心扉,真誠的交流,提高護患溝通的效果。護患溝通在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臨床效果顯著,讓患者更加相信醫護人員,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到更多方面的臨床護理中去。
參考文獻
[1]祖桂玲老年糖尿病護理過程中應用護患溝通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3):237-238.
作者:張玲單位:南京市中心醫院
第三篇:循證護理干預對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臨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干預對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1~6月在我院診治的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組總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ICIQ-SF評分均有顯著改善,干預組干預后4周、8周ICIQ-SF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對照組干預后8周ICIQ-SF評分顯著較干預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4周及8周,干預組ICIQ-SF評分均顯著較對照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FBG以及2hPG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FBG以及2hPG均顯著較對照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中年女性;糖尿??;尿失禁
糖尿病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糖尿病發病率高,并發癥多,死亡率高,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給家庭及社會造成經濟負擔。尿失禁是尿控失常情況,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顯示,女性、肥胖、年齡≥50歲、有尿失禁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尿失禁[1,2]。循證護理是基于循證醫學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理念,包括最佳研究證據,臨床經驗及技能,患者價值與愿望。其核心是提示護理工作人員在實踐中不能單憑臨床經驗或過時或不完善的理論知識處理問題,而要遵循科學的原則和依據。本研究對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6月在我院診斷治療的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尿失禁問卷簡表評分篩選的女性輕度、中度尿失禁患者,年齡45~59歲。排除標準:泌尿器官畸形,有精神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泌尿系統腫瘤、盆腔有放療史、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尿道梗阻者。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0例。干預組平均年齡(53.1±9.3)歲,糖尿病病程(7.1±2.3)年;BMI(23.3±2.6)kg/m2;ICIQ-SF評分13例1~5分,17例6~12分。對照組平均年齡(53.3±9.1)歲,糖尿病病程(7.3±2.1)年;BMI(23.1±2.4)kg/m2;ICIQ-SF評分12例1~5分,18例6~12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糖尿病合并尿失禁護理,入院后常規入院健康教育,進行糖尿病飲食及生活習慣指導。干預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1)建立循證問題,糖尿病合并尿失禁對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且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障礙。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尿失禁也易導致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患者血糖控制也影響尿失禁的嚴重程度。因此,應動態觀察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2)針對問題尋找循證支持。查閱文獻、教科書,搜集現有的護理研究證據,對現有的資料進行分析、評價,結合得到的循證證據、經驗、患者需求,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并制定最佳的實施計劃。(3)循證護理實施。①循證。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健康人群,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發病率也有所差異,與糖尿病代謝紊亂、神經纖維損傷、神經遞質下降、血液高凝等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尿失禁的發生率也顯著升高,尤其絕經后女性,尿失禁的發生率顯著升高。進行有效的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改善代謝紊亂,并且良好的心理護理對恢復盆底功能,提高患者依從性均具有重要的意義。②循證護理實施。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對本病的認識態度以及重視程度,避免焦慮、抑郁、敵對、不安等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告訴患者經過正確的治療及護理尿失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鼓勵患者參加社交活動,鼓勵家屬給予支持,為患者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培養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多食水果蔬菜以及粗纖維食物,飲水量每天控制在2000~2500mL。預防便秘,避免腹壓增高而導致尿失禁。保持良好的習慣,穩定的情緒,及時排空膀胱。積極治療咳嗽等,不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及運動。按時服用降糖藥物,良好地控制血糖。指導患者進行盆底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行凱格爾運動,用力收縮肛門,加緊臀部,每次持續5s,放松5~10s,重復,連續20次,每天3~4次。
1.3干預效果評價
根據治療后ICIQ-SF評分及臨床癥狀評價干預效果:痊愈為癥狀消失,ICIQ-SF評分0分;顯效為癥狀改善,ICIQ-SF評分較治療前下降≥70%;有效為癥狀有所好轉,ICIQ-SF評分較治療前下降≥30%,但達不到70%;無效為達不到上述標準。比較干預前、干預后4周及干預后8周ICIQ-SF評分。比較干預前及干預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以餐后血糖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及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效果比較
干預組總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66,P<0.05)。
2.2兩組干預前后ICIQ-SF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ICIQ-SF評分均有顯著改善,干預組干預后4周及干預后8周ICIQ-SF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對照組干預后8周ICIQ-SF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4周及8周,干預組ICIQ-SF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干預前后FBG以及2hPG比較
兩組干預后FBG以及2hPG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FBG以及2hPG均顯著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11、2.294,P<0.05)。
3討論
循證護理是將法學的思想融入護理理念中,認為“證據”在進行護理干預也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個護理方案的提出,都要有相應的依據和證據[3,4]。1991年加拿大學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證醫學這一術語,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對循證醫學概念進行了整理與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應用當代最佳證據,對個體患者醫療做出決策。循證醫學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重視患者價值觀及期待[5,6]。循證護理用批判的思維方式尋求最佳的護理策略,用較低的成本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7,8]。近幾年來循證護理觀念在護理領域逐漸興起。循證護理即以有意義的既往研究結果為依據,提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搜索既往的研究成果,尋找實證,制定最佳的護理策略,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護理[9,10]。循證護理有三部分內容,最適用的護理研究成果,并且能夠被利用,護士技能、經驗,患者的實際愿望。將三部分內容有機結合,用既往的研究作為指導,制定護理計劃,提高護理質量。護士的臨床經驗、護理實踐在循證護理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循證護理遵循了整體護理的核心理念,而整體護理的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但除了整體護理,循證護理還體現了個體化護理。循證護理的實施分五步:①護理人員根據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特定化、結構化這些問題;②根據這些問題在數據庫查找相關文獻,尋找既往研究實證,尋找國內外相關的文獻;③對科研實證的有效性與實用性進行審慎評審,評價這些研究實證的科學性、嚴密性、有效性,選擇有效的結論;④結合研究實證與臨床知識及經驗、患者需求,提出最佳的護理策略;⑤根據護理策略實施護理,并通過動態評審的方法監測效果。循證護理強調了從臨床實踐問題出發,結合研究結果、臨床經驗、患者需求,綜合了直接經驗與間接知識,在臨床工作中激發團隊協作精神,重視護理質量以及護理評價,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節約衛生資源[11-13]。本文對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實施循證護理,首先根據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問題,并檢索文獻,制定護理計劃,并實施護理計劃。護理結果顯示,干預組尿失禁的控制效果更好,ICIQ-SF評分改善更明顯,并且干預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良好地控制血糖是改善尿失禁的基礎。本研究通過培養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多食水果蔬菜以及粗纖維食物,按時服用降糖藥物,良好地控制血糖。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社交活動等,造成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14,15]。本研究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對本病的認識態度以及重視程度,避免焦慮、抑郁、敵對、不安等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告訴患者經過正確的治療及護理尿失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鼓勵患者參加社交活動,鼓勵家人給予支持,為患者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避免導致尿失禁的危險因素,減少尿失禁的風險。本研究通過培養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鼓勵患者多食水果蔬菜以及粗纖維食物,控制飲水量,預防便秘,避免腹壓增高而導致尿失禁,保持良好的習慣,及時排空膀胱,不憋尿,積極治療咳嗽等,不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以及運動等,減少發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指導患者進行盆底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行凱格爾運動,促進患者恢復。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對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的癥狀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周佩明,譚淑英,方詠紅,等.益氣固腎湯治療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26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3):62-63.
[2]謝蓮波,馮英凱.益氣養陰方治療2型糖尿病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5,26(26):3695-3697.
[3]王丹.循證護理改善腦血栓患者預后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7,24(1):145-146.
[4]韓運瓊.循證護理用于下肢骨折護理中對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94):407-408.
[5]陳月桂,龐彩蘭,崔楚瑩,等.循證護理在預防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20):129-130.
[6]奚紅梅,王莉.循證護理干預對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9):1122-1125.
[7]楊新萍,銀存舉.循證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0):3891-3892.
[8]陳靜,陸克蓉.循證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6):637-638.
[9]陳鳳.胃癌根治手術患者引入循證護理對其術后康復狀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7(5):661-662,715.
[10]陳熙喬,陳藝清,嚴彩平,等.外傷性顱骨骨折術后患者行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6,9(22):84-87.
[11]趙小妮,吳美麗,付琳,等.循證護理聯合健康教育護理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2):247-250.
[12]龐瑞雪.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的循證護理干預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2):96-97.[13]馬瑩瑩.急性闌尾炎護理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2):229-230.
[14]姚玉敏.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失禁發生情況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4):98-99.
[15]李藝華,楊紅梅.18例慢性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性尿失禁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1,24(17):2212-2213.
作者:周雯單位: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第四篇: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及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上對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影響胎兒窘迫方面的效果。方法采取隨機實驗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產婦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討論,將這些產婦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實驗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結果經過相應的護理措施干預后,實驗組產婦的自然妊娠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病率和胎兒窘迫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結論在臨床上對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產婦的分娩率,降低了胎兒窘迫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合并妊娠;胎兒窘迫;綜合護理干預
0引言
據婦產科的臨床資料表明,孕產婦如果在妊娠期間患有糖尿病,會導致胎兒巨大、胎兒窘迫、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低血糖、早產及死胎等嚴重并發癥,會對胎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如果出現胎兒窘迫現象,會導致胎兒在宮內缺氧或酸中毒,增加了胎兒的的窒息率和死亡率,在臨床上必須在對產婦進行診斷治療并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善胎兒窘迫癥狀。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妊娠產婦為研究對象,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并將這個過程中的護理體會做出了以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產婦為研究對象,在臨床上均被確診為糖尿病。產婦的年齡在21-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歲,孕周在32-42周之間。采取隨機實驗法,將產婦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進行對比,結果沒有出現差異(P>0.05),在臨床上具有明顯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實驗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和方法如下:1.2.1體位護理為了緩解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改善胎盤血液循環,減輕胎兒缺氧現象,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盡量保持左側位。1.2.2產前檢測在孕產婦分娩前對胎兒的胎心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并記錄,必要時提供胎心變化曲線,當胎兒出現異常胎心變動現象時,護理人員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比如使用高流量給氧面罩對產婦實施給氧干預,盡最大可能緩解胎兒缺氧和血氧降低癥狀。1.2.3胎心胎動護理人員應指導孕婦聽取胎兒胎心的方法,并自主感受并記錄胎動規律,及時發現胎心率、胎動變化和異常,并與護理人員溝通以應對突發事件。1.2.4心理指導根據產婦的具體臨床表現對產婦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產婦的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提高產婦配合治療的依從性。1.2.5血糖護理孕婦不宜使用雙胍類或磺酸類的降糖藥物,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并監測胎兒情況。1.2.6缺氧護理對于胎兒窘迫程度逐漸加重的孕婦,應在接近足月妊娠時建議提前剖宮產,及早處理,減輕由于窘迫造成的胎兒缺氧情況。
1.3檢查項目
醫護人員應指導孕產婦做好全面的常規體格檢查,采用腹部間接測量法對孕婦進行無應激試驗和縮宮素激惹試驗,同時觀察記錄發生胎兒窘迫的危險因素,給予針對性治療。
1.4評估標準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的妊娠結果進行比較,實驗組產婦的并發癥和胎兒窘迫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2]。
1.5數據處理
對實驗結果采取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實驗組患者的分娩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發癥和胎兒窘迫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妊娠結果比較
實驗組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在臨床上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并發癥情況比較
實驗組的胎兒窘迫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在臨床上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內容如表2:
3討論
產婦在妊娠期間如果感染糖尿病會對母嬰的生理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情況嚴重時會對胎盤循環造成不利影響,極易導致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出現慢性缺氧現象,抑制胎兒的生長,增加了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死亡的可能性[3]。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許多因素都不是很明確,目前較為可靠的是內皮細胞變厚,管腔出現狹窄,全身供血量不足導致的糖尿病合并妊娠癥狀[4]。不僅如此,如果妊娠期間的孕婦體內的胰島素含量異常,會導致胎兒體內出現一定含量的胰島素,致使新生兒出現高胰島素癥狀,抑制了新生兒的肺泡Ⅱ型細胞的合成及成熟,同時也影響到了胎兒肺功能的成熟,胎兒窘迫現象由此產生。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明顯地降低胎兒窘迫和孕產婦分娩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孕產婦的分娩率,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詠梅.妊娠期糖尿病的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12(6):217.
[2]楊彩梅.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婦及圍產兒結局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5,5(10):740-741.
[3]李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路徑與依從性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4,31(24):2274-2275.
[4]彭楊.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的效果與母嬰風險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6(20):76-79.
作者:孟令艷單位: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中醫院
第五篇: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臨床護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實施積極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對全部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80例患者在接受了積極護理干預措施前后的分娩率有所增加,同時母嬰并發癥的發病率也有所降低。結論在臨床上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增加產婦的分娩率,同時降低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病率,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積極護理干預;分娩率;并發癥發病率
0引言
臨床上研究發現,孕婦在妊娠前或者妊娠后都有可能會出現糖尿病,糖尿病可能會在孕婦首次妊娠或者妊娠之后出現,在臨床上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在1-5%之間。目前,在孕婦群體中,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在不斷增加,年輕孕婦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的幾率越來越高。妊娠期糖尿病會對孕婦造成一些并發癥,同時增加了孕產婦分娩和新生兒并發癥發病率的難度,比如流產、早產、孕婦血壓升高、感染、羊水增多、產程延長、巨大胎兒、胎兒生長受限和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不良癥狀[1],嚴重威脅到了母嬰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醫護人員必須高度重視,本文對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討論,對全部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臨床效果明顯,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討論,對所有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在臨床上降低了孕婦分娩的難度,將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降到了最低。
1.2護理方法
1.2.1心理護理妊娠期患有糖尿病的孕婦往往表現為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威脅,患者在臨床上極易出現情緒不好、煩躁不安、焦慮、緊張、擔心胎兒的情況等癥狀,在孕婦的妊娠期間的各項繁雜的檢查加重了孕婦的心理壓力。所以,護理人員要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維持孕婦的正常血糖水平,保證孕婦妊娠期的身心健康。1.2.2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患病期間要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向孕婦及家屬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識,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病率,促進分娩,增強孕婦戰勝疾病的信心。1.2.3飲食治療與運動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值偏離了正常值,對孕婦實施營養治療是為了將孕婦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充分降低了圍生期母兒患病率、死亡率和胎兒畸形率。在臨床上護理人員要嚴格控制孕婦的血糖值,孕婦空腹血糖不得超過5.6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不得超過6.7mmol/L,糖化血紅蛋白不超過6%,且未出現酮癥酸中毒與低血糖反應[2]。根據妊娠期孕婦的具體身體情況來為孕婦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飲食療法:每天為孕婦提高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食物,同時每天為孕婦補充礦物質與維生素,確保攝入約25g膳食纖維,做到少食多餐。運動的最佳強度是運動后不引起子宮收縮,但是如果孕婦出現高血壓綜合征、先兆早產、心臟病、前置胎盤等并發癥時不適合進行運動。自我監測血糖可有效控制血糖值且避免發生低血糖等并發癥。1.2.4胰島素治療的護理在孕婦住院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遵照醫囑對患者合理使用胰島素,嚴格遵醫囑劃分胰島素使用量,指導患者排空膀胱,然后測量體重。在為患者注射胰島素之后密切觀察并記錄胰島素藥物的反應,按一定的時間規律指導患者進餐,護士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胰島素的種類、劑量、注射部位需要輪換交替進行以及藥物的代謝時間,調節好進食入量,防止發生低血糖。1.2.5密切監測胎兒情況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監測,可通過B超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胎心音監護、胎動監測、胎盤功能測定等措施,保證胎兒能夠健康成長。1.2.6分娩期護理首先應使患者的血糖處于穩定水平,其次應保證能夠在正常的妊娠終止時間保證孕婦能夠順利分娩。若患者的宮頸狀況良好以及胎兒宮內發育正常,可采取順產的方式進行分娩,同時應在分娩過程中觀察患者的血糖及尿酮體的變化。醫護人員應鼓勵患者取左側臥位,分娩時間超過12h的患者應及時行剖宮產,嚴密監測胎兒狀況。在分娩30分鐘后,應立即給予25%的葡萄糖進行滴注,避免患兒出現低血糖癥狀,預防患兒出現低血鈣、生理性黃疸以及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3]。
2結果
積極護理干預措施在臨床上開展后,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分娩都很順利,而且難度有了明顯的降低,同時使得母嬰并發癥的發病率降到了最低,在臨床上的效果非常明顯。
3討論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實施積極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將孕婦的血糖水平維持在正常值內,同時明顯降低了母嬰并發癥的發病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4]。所以,在臨床上要對所有孕婦進行血糖診斷,尤其是有高危因素和糖尿病家族史的孕產婦,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婦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做好健康指導,盡可能地將孕婦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范圍,可明顯減少孕產婦及圍生期并發癥的發生率,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偉,王清鳳,張桂榮,等.護理干預對孕婦剖宮產術后康復的影響[J].轉化醫學.2014,7(16):125.
[2]陳艷霞,魏輝,魏燕.不同時期的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1,33(23):3665-3666.
[3]龔小倩.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干預母兒預后的觀察[J].護理學報,2014,1(17):179.
[4]胡翠月,陳幗恩,王平,等.持續關愛式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心理支持度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9):2458-2460.
作者:李麗單位:山東濱州鄒平縣青陽鎮衛生院
第六篇:糖尿病足護理中消渴洗劑的臨床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評價消渴洗劑外用在感染局部創面護理中的優勢。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15例。其中,治療組15例采用標準外科治療+消渴洗劑外洗;對照組15例則采用標準的外科治療方式。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結果治療組護理后患肢的紅腫、疼痛、膚溫、分泌物情況等感染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明顯的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消渴洗劑外用可較好地改善感染的臨床癥狀,有效的控制感染,促進患足刨面的修復療效顯著。
【關鍵詞】消渴洗劑;糖尿病足;護理;療效觀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發展到后期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若治療不當,最終需面臨截肢風險,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5]。本病在祖國醫學中,為本虛標實之證,在該病的治療方面,中藥主要以外用的膏劑、水劑或散劑為主[6-8]。消渴洗劑是由本院名中醫陳棉智主任經驗方自制而成的中藥外洗方,在本院的多年臨床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效果。為進一步探討該洗劑在糖尿病足中的療效,本研究隨機選取了在我院收治的此類患者30例,并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將其與傳統的西醫療法進行對比,以探討其優勢?,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30例均經1999年的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明確診斷,年齡為45~65歲,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15例。其中,治療組15例采用標準外科治療+消渴洗劑外洗;對照組15例則采用標準的外科治療方式。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本研究經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且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方開展研究。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標準外科治療):包括用雙氧水局部清創感染壞死組織約20min、高錳酸鉀外泡洗傷口20min,2次/d。允許受試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洗澡或淋浴,但必須于洗完后立即換藥,且患足浸泡在水中的時間不能超過10min。對于潰瘍愈合的患者,仍然要繼續隨訪觀察直至滿21天觀察期。治療組(標準外科治療+消渴洗劑外洗組):每日上午行標準外科治療,下午行消渴洗劑治療;方法:將消渴洗劑中藥水煎后取2000mL,倒入清潔盆中,待藥液冷卻至40℃左右后浸泡患足,使水溫維持在40℃左右,每浸泡20min/次,2次/d。浸泡過程中護士應輕輕按摩傷口周圍健康皮膚,促進患肢傷口周圍血液循環和藥液吸收,每次泡洗后對感染壞死組織進行逐步清除。
1.3療效評價
參照糖尿病足癥狀分級評分標準(衛生部1999年制定),觀察患者的臨床改善情況。療效評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級別,具體參照1994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的相關內容。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間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3討論
慢性傷口中醫病性早期則屬于濕熱、瘀血痹癥。后期則屬于氣虛、血虛或氣血兩虛。而糖尿病足患者,在中醫病性中,則以本虛標實為體現。近年來,祖國醫學在治療糖尿病和預防其相關并發癥方面有這良好的表現,其治法以清熱祛濕、活血化瘀為主,具體主要是體現在控制感染和改善患者血液循環方面。在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中,中藥主要以外治法為主。消渴洗劑是由本院名中醫陳棉智副院長經驗方自制而成的中藥外洗方,其成分為苦參30g、蛇床子30g、白芷30g、白芨30g、大黃30g、石菖蒲20g、地膚子30g,具有殺蟲止癢、祛腐生肌的功效。其中,大黃有清熱瀉火之功,針對局部的壞疽感染有較好的作用,且能破積滯或瘀血,且現代藥理學發現,大黃有抗菌譜廣的特點,有良好的抑菌、殺菌表現,其不良反應輕微,對傷口愈合有較好的促進作用[9]。而白芷性溫,用于調劑大黃的苦寒,避免苦寒太過,且有良好的消腫排膿作用,以及祛風除濕效果;白芨則有消腫生肌和斂瘡之功,有利于促進糖尿病足潰瘍的愈合;地膚子有清熱利濕和祛風止癢的效果,可輔助大黃達到更好的效果;蛇床子和苦參則有較好的殺蟲止癢之功,既往在婦科疾病陰道炎等有良好的表現;石菖蒲則有開竅豁痰的作用,有利于引邪出竅。上述諸藥共用,達到了消腫止血、去腐生肌、殺蟲止癢的功效。結合中醫飲食調護如:氣陰兩虛者飲食宜:益氣養陰、滋陰助陽為主如:黃芪燉母雞、肉桂燉瘦肉湯、鹿頭湯。血瘀、濕熱者飲食宜:活血祛瘀、清熱祛濕為主如:田七瘦肉湯,苦瓜排骨湯,茯苓薏仁湯等[10],不同時期采用不同飲食方法達到藥食同治攻效。綜上所述,我們近兩年臨床經驗證實,在該中藥洗劑治療,糖尿病足部潰瘍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可有效控制壞疽發展,促進創面早期愈合,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減輕病人痛苦,節省醫療費用,降低致殘率,并且無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黃志嫦高偉枝單位:順德區中醫院骨傷科
第七篇:臨床護理路徑對初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應用
【摘要】目的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對初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診GDM患者126例的臨床資料,根據護理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其中行常規護理的60例設為對照組,行臨床護理路徑的66例設為研究組,比較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及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FBG、HbA1c及2hPG水平較之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初診GDM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并提高護理效果,具臨床廣泛應用價值。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初診;妊娠期糖尿?。恍Ч?/p>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的是于妊娠期間第一次發生的糖尿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變化,近年來GDM發病率呈顯著增長趨勢,其易致使圍生期母嬰臨床不良結局發生率顯著提高,因此針對該病患者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選定的126例分別行不同護理方案的初診GDM患者臨床資料,現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診GDM患者126例的臨床資料,根據護理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年齡20~36歲,平均(25.84±2.17)歲,孕周20-39w,平均(25.63±4.365)w;研究組66例,年齡21~37歲,平均(26.42±2.28)歲,孕周21~39w,平均(25.84±4.52)w;文化程度:41例初中及以上,55例高中及大專,30例本科及以上;兩組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向入院患者發放疾病教育資料,且耐心向其講解相關注意事項,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予針對性的解答等。研究組于此基礎上行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①入院當日:護理人員熱情接待患者,并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以溫和的語氣向患者進行系統的運動、飲食等方面的宣教,詳細講解GDM相關知識,并帶領患者熟悉病室環境,介紹住院規章制度,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需測量血糖時間點與進餐時間,且床頭需放置“您需檢測血糖”的標志性牌子,同時指導孕婦關于自數胎動的方法,且取左側臥位。②入院第2天:護理人員強化GDM知識與治療方案,告知患者運動療法及控制飲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督促患者自動數胎與左側臥位。此外,護理人員指導并協助患者三餐進食,同時對其血糖情況予以監測并及時告知醫生,詳細記錄孕婦胎動與胎心情況,根據其具體病況予以運動指導。③護理人員每天強化患者飲食、運動指導,且及時進行反饋,若患者對疾病治療護理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不佳,護理人員則需針對性予以反復指導,并根據其血糖值加強指導,適時予患者一定的表揚。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血糖相關指標水平,具體為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G);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具體為護理溝通、護患糾紛。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以SPSS20.0的統計軟件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糖相關指標水平對比
研究組FBG、HbA1c及2hPG水平較之對照組顯著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研究組66例中護理溝通64(96.97%)例,護患糾紛6(9.09%)例,對照組60例中分別為45(75.00%)例、32(53.33%)例,研究組護理溝通率及護理糾紛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GDM可致使患者血糖上升,且胰島素抵抗為其發病主要機制,GDM升高容易提高圍生期母嬰臨床不良結局的發生率及病死率。相關研究顯示[2],有效的綜合護理管理應用于初診GDM患者,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為進一步探討其臨床應用有效性,本研究針對選定的126例初診GDM患者分別行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FBG、HbA1c及2hPG水平較之對照組均顯著更低,且研究組護理溝通率96.97%及護患糾紛發生率9.09%,均較之對照組75.00%、53.33%顯著更佳,提示初診GDM患者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路徑,不僅能夠降低血糖水平,而且有效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從而提高護理效果。分析原因可能為:⑴常規護理時單純對患者實施單一化的健康教育指導,其缺乏持續性、個性化及系統性。臨床護理路徑屬于多學科互相融合的一種綜合性護理模式,其能夠使得護理模式的更具程序化、具體化及目標化,加之護理人員于臨床路徑下嚴格遵循護理工作原則,從而提高護理效果及質量[3]。⑵初診GDM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中,護理人員可通過護理路徑表對其給予連續、個性化、系統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全面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并運用于平常生活中,且積極參與到臨床治療中,從而達到良好應用效果[4]。⑶初診GDM臨床護理路徑給患者健康管理提供良好信息,其對血糖控制方面具重要意義。護理人員實施該護理模式時,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增強護理人員工作的責任性與積極性[5]。研究受多種因素限制,未就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予分析,待進一步研究加以補充。綜上所述,初診GDM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不僅能夠降低其血糖水平,而且加強護理溝通,并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從而提高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葉朝,郭路.連續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干預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09):780-782.
[2]張志偉,趙文卓.維吾爾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控制血糖的效果[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1):1871-1873.
[3]李艷芳.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4,11(02):150-151.
[4]張友愛.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07):27-28.
[5]王鴻,李艷麗.循證護理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4,22(01):56.
作者:高艷琴 李娜 管方亞 單位:臨沂市平邑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