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專題片制作技巧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容有著極大的需求,電視臺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制作一批高質量的電視專題片,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本文對電視專題片制作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概述,并探究了專題片制作的重要技巧,以期為更多電視臺電視專題片保質保量的制作提供參考經驗。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制作技巧
一、電視專題片制作概述
電視專題片具體指的是對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重點新聞事件和其他群眾想了解的事件等內容進行的真實報道,屬于電視臺新聞報道期間較常使用的一種新聞制作形式。該種專題片具備真實、客觀、藝術性的特點,要求制作人員按照事件發生的基本情況作出客觀報道,準確呈現事件原貌,還原事實真相,同時還需要通過選材、拍攝、剪輯、配音等工作的開展使其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以有效吸引觀眾的目光。在具體制作中要求制作人員把握好新聞性、地方性、全面性、生動性、鮮明性以及對比性特點,以此制作出優質的作品。
二、電視專題片制作技巧分析
1.選定主題,做好電視專題片策劃工作
首先在主題方面,電視專題片的主題貫穿于節目制作的全過程,可以將節目的主旨、內核、畫面、引導詞等內容完全串聯起來,讓觀眾透過內容、制作形式可以把握專題片主題,能夠做出深入的研究、思考。在選擇主題過程中,要把握以下技巧:一是選定的主題需要和群眾的生活接近。電視專題片制作的內容要貼合群眾,從人民群眾需要的內容出發,借助一些典型正面、反面事件將主題思想有效表達出來,使得觀眾在觀看這些由身邊事構成的電視專題片時更加有代入感,更能產生共鳴。二是選擇的主題需要具備輿論引導性。在當前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新聞報道承載著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所以在對新聞進行深度追蹤報道并制作專題片時所選的主題同樣需要具備該種作用,在對政府、黨中央頒布、提出的相關政策以及發展理念深刻了解的情況下,依托較高的政治素養制作節目,為群眾傳達這些政策和理念,以此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自己的工作、學習崗位上為社會穩定與經濟平穩發展做出貢獻。其三選題需要主題鮮明、立意獨特。制作人員需要從相關事件的普遍性內容中找到富有深意的主題,并從中挖掘出新鮮的內容,呈現事物的獨特性與本質性的主題。其次在策劃方面,需要制作人員具備豐富的專題片制作經驗以及豐富的學識、前瞻性的眼光,以此能夠從總體的角度對電視專題片整體工作的順利進行與完成進行策劃,所有的制作工作可以在策劃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常用的策劃技巧包括:其一為“點”,即整個電視專題片需要尋找吸引觀眾目光的切入點,由這個點將觀眾代入節目中。一般情況下觀眾觀看節目時會對這些切入點產生好奇,進而在節目引人入勝的剪輯之后觀眾會繼續欣賞節目,觀看完畢后可以意識到“切入點”在節目中發揮的價值。其二為“面”,即節目表達的主題,需要通過拍攝的畫面、配音、解說等內容形成一張內容豐富的“面”,觀眾可以從面中切實領悟主題思想。其三為“線”,具體指的是邏輯思維,電視專題片需要富有邏輯的思維將切入點和豐富的畫面連接起來,構成節目完整的邏輯線,該條線需要有清晰的層次以及合理的結構,以此才可以將所要表達的內容完全呈現出來。
2.拍攝技巧
首先在拍攝過程中需要把握好拍攝的角度、細節。電視專題片的收視率取決于節目質量,節目制作中一項關鍵工作環節為畫面拍攝。在拍攝角度方面,需要拍攝人員具備專業的拍攝能力和審美能力,在到達拍攝現場之后能夠從繁雜的事務中準確定位到真善美的內容,并以此為角度確定要拍攝的題材與范圍,從而在拍攝過程中準確抓拍具有代表性的鏡頭,借助于鏡頭語言表現人物、事物的真實本質的一面。同時在拍攝過程中需要攝影師能夠抓住細節,從細節處進行拍攝,展現典型事件的細節魅力,讓觀眾可以見微知著,從中把握事件發展情況以及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其次重視鏡頭的運用。確定拍攝的大概方向以及相關內容之后即可進行相關事件全方位的拍攝工作,其中長鏡頭為電視臺節目拍攝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在同一個空間內長時間展現人物、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同時在應用鏡頭時,把握好鏡頭的運動特點,依托平穩定位、拉、推、移等動作,使得鏡頭發生動態的變化表現;拍攝期間工作人員還需要充分利用光線來拍攝畫面,使得室內外的景觀、事物能夠在光線的合理運用下有機整合起來,重新組成新的、生動的、富有趣味的畫面。例如在制作有關農業豐收的專題片時,拍攝人員應用鏡頭的運動以及充足光照下的光線,營造出了小麥、水稻豐收時的動態畫面,展現出了農作物成熟之后健康姿態。
3.剪輯技巧
拍攝完畢的畫面需要剪輯人員按照剪輯技術進行剪輯,才可以從所有的素材中選出電視專題片所需的內容,豐富節目主題和框架。目前專題片剪輯常用的技巧主要有連貫,即剪輯人員剪輯鏡頭時要注意畫面鏡頭的連貫性,要讓觀眾能夠清晰分辨各個鏡頭之間的承接關系,繼而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不可有畫面重疊或者畫面脫節情況發生;同時剪輯時要注意表達鏡頭的表現性效果,著重展現鏡頭對氣氛的渲染作用。此外剪輯時需要把握好戲劇效果的剪輯,當前的電視專題片基本為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的持續報道,長時間應用平淡的畫面和語言報道這些新聞,無法有效吸引觀眾的注意,所以可以通過一些戲劇化的剪輯效果,制造矛盾沖突,通過起承轉合、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事件的真相。事物的重點呈現內容可以通過變換鏡頭表達的順序、時機,在緊張、烘托、暗示、懸念等氛圍的制造中,以戲劇化的呈現效果完整表現報道的相關事件,該種剪輯手法的應用使得畫面連貫性、吸引性非常強,受眾的接受度也相對較高。例如在專題片《當代中國扶貧開發》中,其剪輯是采用連貫性的技巧,將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絕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歷程詳細展現出來,剪輯緊湊,富有節奏感,在短短的三集專題片中,讓觀眾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有了直觀的認識和了解,激發人們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不懈的奮斗。
4.配音技巧
首先,對電視專題片配音之前需要熟悉和把握解說詞,在明白解說詞表達的主旨思想之后確定解說時的語氣、斷句和停頓的地方,以此配音的解說詞能夠和專題片畫面充分融合起來,能夠將觀眾的聽覺和感覺帶入到畫面中。其次,配音的工作人員要具備極佳的精神狀態,不僅需要完整表現出配詞中的內容,而且配音者需要時刻保持情感飽滿的狀態,結合配詞內容進行激情昂揚、厚重、平緩等多種情感的良好表達。例如在《千年古窯發現之旅》的專題片配音中,配音人員在表現宋代瓷器出土的過程時,配詞富有極強的藝術性,并且配音人員在片中有效體現了自身的真實情感和熱情,畫面經過配音之后顯著增強了該專題片的靈魂,情感飽滿,重點突出,吸引力強。
作者:劉寧 單位:懷化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