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策劃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應急預案是應急管理體系的關鍵,是實施應急管理的前提,是事故突發時,減輕事故危害和影響的保障。應急預案的設計和影響范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應急管理體系的成熟度和有效度。教學是高校的核心,教學活動應急事件時有發生,主要從微觀層面闡述如何構建高校教學活動應急預案體系,策劃和編制教學活動應急預案。對應急預案的作用意義、影響因素、基本結構、編制要求做了較詳盡的說明,以期為高校制定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提供實踐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策劃與編制
受疫情影響,全國高校大規模開展線上教學。線上教學可謂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壯舉,也是面臨突發危機事件的應急舉措。在這次全國線上教學中,因為預案不同、準備不同、基礎不同,不同的高校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疫情在我國已趨于平穩態勢,高校教學工作已恢復常態。古人云:居安思危。我們要時刻保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清醒認識。高校教學活動作為一個受眾面廣、差異性大的群體活動,除了疫情,還將面對自然和人為的多重不確定因素,因此加強高校教學活動的應急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意義
(一)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含義
2003年以來,我國以“一案三制”(應急預案、應急體制、機制和法制)為基本框架的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發展[1]。應急預案在應急系統中起關鍵作用,是以事前準備、事中響應、事后恢復等為主要內容的指導性文件。高校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是指以影響高校教學活動的應急突發事件為對象,遵照國家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法律法規事先研究制訂的應急行動計劃或工作方案[2]。旨在明確應急事件發生前、發生中和發生后,該做什么、何時做、如何做等策略和資源準備。
(二)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作用
1.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明確了應急準備的范圍和體系,使應急準備和應急管理不再無據可依、無章可循。建設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有利于完善高校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是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應然之策。
2.制定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有利于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降低突發事件對教學活動的影響和危害程度。高校強化以教學為中心的保障體系,不僅需要做好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領域的風險防范與控制,還需要在教學組織、課程教學和考試考核等方面做好防控。因此,加快教學活動應急預案體系構建,是提升高校自身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的基本需求[3]。
3.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是應對各類教學突發應急事件的基礎。通過編制教學活動應急預案,可以對一些事先無法預料到的突發事件起到應急指導作用,成為開展應急管理的“底線”。高校構建高質量教學活動應急預案體系,能夠有效增強高校風險防控和化解能力。
三、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策劃
(一)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影響因素
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策劃應做到科學、合理、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能夠反映各級各類教學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策劃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時應充分考慮下列因素:(1)外部參照。各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調研結果,以及事故類型、級別、數量、危害程度、風險來源、分布情況等。(2)自身隱患。本校事故隱患的分析報告,包括各教學場、區域的事故隱患、風險點、分類、分布情況等。(3)自然因素。對學校所屬區域的地質、氣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條件(地震、臺風、洪澇等)及其影響。(4)人為因素。對影響學校教學活動的人為因素進行分析,包括各部門、人員分工、各崗位職責等。(5)管理因素。對影響學校教學活動的管理因素進行分析,包括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標準等。(6)國家及地方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及已制定的應急預案情況。如2005年,教育部出臺的《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2006年1月8日,國務院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明確了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分級分類和預案框架體系,是指導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規范性文件。
(二)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設計層次
結合應急預案的影響因素與應急程度,教學活動應急預案可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應急方案三個層次[4](見圖1)。1.綜合應急預案。綜合應急預案等同于總體應急預案,從總體上闡述預案的整體思路、方針與原則、應急組織結構及相應職責。2.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某種特定的應急事件,在綜合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進行的具體闡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3.現場應急方案。現場應急方案是在專項應急預案的基礎上,以現場為目標,根據具體情況編制的詳細指導方案。
四、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編制
應急預案的編制涉及行業領域專業技術、應急管理知識、質量管控等多方面內容,是一項專業性、系統性較強的工作。
(一)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方針原則
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應以保護師生安全、維護正常教學秩序、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為方針原則。教學活動應急預案中各職責部門在應急準備時應堅定“三統一”的組織原則,即統一決策、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在應急響應時應堅持“三個一”的工作原則,即“安全第一,教學第一,時效第一”[5]。在應急處置時應堅守“四個到”的處理原則,即“責任到人,人員到崗,工作到位,精準到點”。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快速地解決教學活動中的突發或偶發事件,高效保障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
(二)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總體思路
1.建立應急工作機制。常態運行下,高校教學工作一般實行“處—系—室”三級管理模式,即教務處統籌協調、各系部分工落實、教研組具體執行。但在應急預案體系中,面對的都是嚴峻而緊迫的突發事件,這就要求高校根據校情建立一套高效的、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應急組織管理機制。一是成立應急機構。應急機構是應急預案體系運行的組織保障。例如,成立由學校領導和各教學單位負責人共同組成的應急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制定學校教學活動綜合應急預案,各教學單位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組織各教研室和全體教師制定專項預案和現場應急方案。二是暢通通信網絡。通信是應急指揮、協調與聯系的重要保障。例如,建立縱向和橫向、線上線下多種信息傳達機制,并建立備用通信系統,保障學校的有關要求能順暢、高效地直達基層,同時保障基層的建議能直達學校領導。2.確定應急工作目標。應急工作目標對應急預案的編制具有方向性指導意義。編制應急預案前,要通過充分調研,確定不同教學活動的應急工作的具體目標。就高校教學活動而言,可以采取分類施策、精心組織、動態調整的應急組織工作思路。分類施策,即根據不同課程、不同教學活動、不同教學環節的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方案,杜絕千事一案;精心組織,即全校一盤棋,各級教學管理機構和全體教師齊心協力,將各項工作逐一高效落實;動態調整,即根據教學工作的內在要求和應急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工作方案,并持續改進工作方法。3.制定應急實施方案。教學活動是復雜的,不同教學環節、不同課程都對應不同的教學組織和實施。影響教學活動的突發事件具有復雜性、不確定性、易猝變性。因此,提倡制定“一課一策,一事一案”模式下的教學活動應急預案[6]。“一課一策”,強調的是對不同性質、類型的課程,制定不同的課程教學應急預案。例如,實踐課、理論課,面授課、網絡課等,都要結合課程實際落實“一課一策”。“一事一案”,關注的是不同教學環節和過程,制定不同的教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例如,考試、實習、社會實踐等,都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方案。
(三)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具體要求
編制教學活動應急預案要在實效上下功夫,抓好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不僅要抓預案的建立,更要抓預案的質量。1.預案要全。在編制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時,不僅要制定教學活動綜合應急預案,還要針對各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和不同課程等方面制定相適宜的專項教學活動應急預案。覆蓋面上,教學活動應急預案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覆蓋高校教學全過程、全方位,涉及所有相關部門、崗位和有關人員。在內容上,教學活動應急預案不僅包括應急準備、應急響應、應急處置,還應包括預防預警、恢復重建,不僅要有相應的應對措施,還要有組織體系、響應機制及保障手段。2.預案要準。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應力求切合學校教學工作實際,要有針對性。編制預案前,要對學校教學活動中的自然、人為、管理等諸多風險隱患因素進行充分分析,要根據風險隱患的特點和薄弱環節,科學定制符合校情的教學活動應急預案。另外,預案內容編寫簡明扼要,可操作性強。具體體現在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個人員在預案中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流程都盡量詳細而具體。3.預案要活。教學活動應急預案是圍繞教學工作展開的,不能始終如一、一成不變,應持續改進。要珍惜每一次應急預案實踐和演練的機會,認真總結每次實施的經驗教訓,根據機構調整、人員變更、外部環境等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及時調整、修訂應急預案,實現動態管理。無論是在日常教學活動的應急管理中發現的預案缺陷,還是在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模擬或演練中發現的預案缺陷,抑或是在實際面臨突發教學事件的應急過程中發現的預案缺陷,應急預案都要隨之及時調整。4.預案要練。制定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實戰,有備無患,實戰要想成功,需要無數次的演練。預案的演練形式一般有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全面演練。無論采取哪種演練方式,都必須精心設計,周密組織,要針對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
(四)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基本結構
廣義上,我們可以將應急預案看成是一個文件體系。一個完整的應急預案的文件體系應該包括預案、程序、指導書、記錄等四級文件。參照事故應急預案的基本結構,我們將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基本結構分為一個基本預案加應急功能設置、特殊風險管理、標準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構成的“1+4”結構(見圖2)。1.基本預案。基本預案又稱綜合預案,是對應急預案的總體描述。主要闡述應急預案所要解決的突發或緊急情況、應急的方針原則和組織體系,應急資源和應急思路,并明確各應急組織在應急準備和應急行動中的具體職責,以及應急預案的演練和管理等相關規定。2.應急功能設置。應急功能是指在各類重大事故應急中通常采取的一系列基本應急行動和任務,如指揮和控制、警報、通信、人群疏散與安置等。因此,設置應急功能時,應針對潛在重大事故的特點綜合分析并將其分配給相關部門。應急預案中包含的應急功能主要取決于所針對的潛在重大事故危險的類型,以及應急的組織方式和運行機制等具體情況。3.特殊風險管理。特殊風險指根據某類事故災難、災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對其應急功能做出針對性安排的風險。應說明處置此類風險應設置的專有應急功能或有關應急功能所需要的特殊要求,明確這些應急功能的責任部門、支持部門、有限介入部門及其職責和任務,為制定該類風險的專項預案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導。4.標準操作程序。由于基本預案、應急功能設置并不說明各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細節,因此,各應急功能的主要責任部門必須組織制定相應的標準操作程序,為應急組織或個人提供履行應急預案中規定職責和任務的詳細指導。標準操作程序應保證與應急預案的協調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保準操作程序可以作為應急預案附件或以適當方式引用。5.支持附件。支持附件主要包括應急救援的有關支持保障系統的描述及有關的附圖表。例如,危險分析附件,通信聯絡附件,法律、法規附件,機構和應急資源附件,教育、培訓、訓練和演習附件,技術支持附件,其他附件等。
五、結語
面對疫情,由于應急預案體系不健全,世界上許多高校甚至面臨關閉的命運。中國高校在教育部統一部署下,科學有序地啟動應急預案,實施線上教學,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實質等效,為疫情下的全球高等教育提供了中國方案。當前,線上教學已經從疫情防控下的應急舉措逐漸發展成為中國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構建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應急預案體系,是高校科學應對突發事件、保證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客觀需要,也是高質量教育運行體系和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瞿劍.“一案三制”應對突發公共事件[J].江蘇勞動保護,2004(10):4-4.
[2]劉志欣.風險評估視域下高等學校應急預案優化研究———以S市高等學校為例[J].社會科學戰線,2019(4):233-241.
[3]霍慶生.高質量發展視域下高校應急管理體系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1):59-64.
[4]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安全評價師[M].2版.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320-323.
[5]羅靜.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偶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探析———以廣州商學院為例[J].公共管理,2017(4):25-26.
[6]戴彥群.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應急組織管理的要點與啟示[J].高教學刊,2021(13):29-32.
作者:喬鳳鳳 丁增輝 呂紅果 單位: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 教學督導處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教學督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