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重大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且經過過去幾十年迅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水平雖然邁上了新臺階,但經濟體制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且隨著近幾年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加劇,這種發展模式的弊端也愈發突顯。本文將在對我國海洋經濟狀況分析的基礎上,探討其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在“一帶一路”基礎上,探究了我國海洋經濟應該制定怎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關鍵詞]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分析
0引言
隨著我國近些年來的發展壯大,我國已具備了在世界舞臺上與其他發達國家展開博弈的實力。為了盡快融入世界經濟體系,2014年,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開幕大會上,我國明確強調了要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并將12月16日定為“一帶一路”國際日。由此,“一帶一路”成為了國內外人民普遍關心和重視的經濟話題,而其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必將成為影響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給我國海洋經濟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陸地資源消耗的加劇,一方面威脅著人類居住的環境,另一方面也令陸地資源的進一步開發變得困難重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勢必會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也是開拓國際貿易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在未來發展中占據有利的戰略地位,我國必須重視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以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以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為途徑,逐步走出一條人口、環境、資源與發展相協調的道路。我國地大物博,既有豐富的內陸資源作為支撐,又有較長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資源,是具有明顯的海洋資源優勢的國家,但我國的海洋經濟卻沒有具有同樣優勢的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發展的好,與世界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海洋經濟發展還處于粗放式的發展階段,與他們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1海洋經濟
海洋經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海洋帶來的經濟效益,它包括著直接開采海底資源(如海底生物資源、深海油氣、天然氣水合物、石油、煤等)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包括著人們在海上開展的一系列的生產活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如海上航運、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船舶工業等。目前,我國的海洋資源開發主要集中在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邊緣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近海,雖然總面積達到470多萬平方千米,但近海與深海的開發嚴重不均衡,近海過度開發給海岸線帶來的污染問題逐漸成為了人們不得不關注的問題。另外,深海區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如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海底熱液硫化礦、天然氣水合物等,是21世紀備受世界矚目且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與經濟交流將會越來越頻繁,所以我國也要抓住機遇,利用我國的深海資源優勢,搶占發展的先機。
2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1)我國擁有18000千米的大陸海岸線,總長度居世界第4位,200多萬平方千米的大陸架和6500多個島嶼,管轄的海域面積近300萬平方千米,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為0.00188,居世界第94位,但目前由于很多技術條件的限制和其他因素,海洋經濟的開發僅僅占據了海洋資源的一小部分,未來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陸地資源消耗量持續增加和“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情況下,海洋終將會成為獲取資源的重要途徑,因此,海洋經濟能否呈現良好健康的發展態勢,能否可持續的發展,將對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2)我國海域的海洋資源豐富,這也是近年來我國屢次與其他國家發生海洋權益爭端的根源所在。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海域的海洋生物有20000多種,占據了世界海洋生物總數的1/4以上,其中,有約3000種的海洋生物是具有捕撈價值的,海洋生物入藥的種類達到700種。若無節制、不加保護的對海洋資源進行掠奪式的開發,將會導致整個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對海洋生物的生存產生威脅,這種發展模式明顯是與我國“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相違背的。(3)近年來,由于在近海開發中缺乏規范的管理,導致近海海域的污染情況明顯加重,2008年,近九成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全海域沒有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達到了13多萬平方千米,由此導致了我國在國民生產總值提升的同時,海洋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資也越來越大。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2015-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10年-2014年上半年,污水處理行業總投資由600多億元上升到了1200多億元。由此可見,粗暴的發展不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也將在污染的治理上耗費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這是得不償失的。
3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深海和近海的開發嚴重不均衡。相較于近海的唾手可得,深海的資源開發,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的投入都要投入更多,小企業沒有開發深海資源的實力,大企業又為了眼前的經濟效益不愿意開發深海資源,導致近海與深海資源的開發嚴重失衡。(2)海洋經濟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海洋經濟由于發展較晚與研究不足,尚未形成科學合理的經濟結構形式,海洋經濟尚處于粗放型、資源消耗型階段,傳統產業在海洋產業中仍占較大比重,而這些產業往往對海洋資源是掠奪性的利用,對其可持續發展考慮不足。(3)工業污水和生活用水超標排放以及海上船舶排放廢油等因素,導致海洋生態環境遭到了比較嚴重的破壞;海洋灘涂圍墾、填海造地、攔海修壩等開發活動,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造成了嚴重影響。(4)目前,在海洋資源的開發與海洋經濟的發展中,作業手段比較傳統,不僅效率不高,對環境也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尚未廣泛地應用與海洋資源開發中。
4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轉變傳統海洋經濟發展的體制。目前,我國海洋資源的開發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雖然這種體制更便于對海洋經濟開發進行管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海洋經濟的開發,大量的私有企業無法參與進來,這也與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觀相違背。另外,海洋資源的開發不均衡,資源開發主要集中在近海區域,這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平衡是非常不利的,也沒有充分利用我國海洋經濟的優勢,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相關人員要優化近海經濟的發展,并將發展重心向深海轉移。(2)海洋的污染在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化工廠等企業污水的不達標排放。企業沒有污水處理設備已經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而我國早就對此問題頒布了明確的法律法規,但沒有收獲良好的成效,說明政策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或者對排污企業的懲戒力度不夠。因此,相關人員需要盡快建立生態環境補償和環境損害賠償機制,即排污企業對其造成的污染不僅要自己出資治理,也要向政府或周圍群眾提供補償,并要提高排污收費和補償標準,應按用水量計繳排污費,對超計劃排放的企業實行同類企業兩倍甚至更高的排污收費和補償標準。(3)構建綠色GDP核算體系,實行環保考核制度。政府官員是城市發展的領路人、決策者,過去過于快速的經濟發展滋生了很多貪污腐敗的問題,官員在發展中只顧個人利益,而罔顧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隨著我國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這種病態的官場生態已經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也要在政府部門和官員中樹立“資源有價、環境有價”的觀念,不要僅僅把傳統的GDP作為干部政績評價的標準,還要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把環境保護納入衡量政績和干部考核的范疇中,防止出現部分官員為了政績而不顧發展的后果的現象。
5結語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第二疆土”,海洋逐漸成為了人類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藏、貿易的通道、國防的屏障。但隨著人類社會以各種姿態向海洋的大舉“進軍”,海洋資源退化和海洋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此,為了占據在海洋資源開發中有力的戰略地位,我國應對海洋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重視起來。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明.影響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0(5).
[2]孫洪芬.科學發展觀視閾下中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
[3]王雙.我國海洋經濟的區域特征分析及其發展對策[J].經濟地理,2012(6).
[4]劉明,徐磊.我國海洋經濟的十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J].宏觀經濟研究,2011(6).
[5]張耀光,王國力,劉鍇,等.中國區域海洋經濟差異特征及海洋經濟類型區劃分[J].經濟地理,2015(9).
[6]萬步炎.21世紀我國深海資源開發戰略探討[C]//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展,1999.
作者:范建平 單位: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