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院醫學實驗室創建及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我院剛剛成立時,建設的基礎醫學實驗室按照學科劃分為人體解剖、局部解剖、病理、組織學等幾類,并且每個學科均設有獨立的實驗室,由學校的實驗管理科統一進行管理,但是隨著教學的開展,這種管理模式呈現出了以下問題。第一,由于分科的細致全面,導致各個實驗室的建筑面積較小,場地緊缺,進而讓實驗人數縮減,影響了實驗教學的開出率與工作效率,同時阻礙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與橫向聯系,讓教與學很容易產生學科之間的脫節。第二,由于實驗儀器設備過于分散,加上學生實驗分組人數眾多,讓教學設備使用率低,進而影響實驗的整體效果。第三,由于實驗管理人員人數較少,力量分散,因此對設備難以統籌管理。第四,由于基礎教學中驗證性實驗多,而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相對較少,因此不利于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與開放性思維。
2對我院基礎醫學實驗室的資源有效整合與共享
第一,醫學實驗室空間與設備的綜合利用。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學科的相應特點進行調整,讓人體解剖和局部解剖合并,病理和組織學合并,生理和藥理合并為機能實驗室等。這樣能夠讓相關學科實驗室之間有著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系的關系,比如,藥理與生理醫學都用到鼠兔解剖臺和生物信號采集系統等設備,這不僅讓各學科之間的實驗室使用面積增加,并且能夠同時進行12組實驗,使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第二,對實驗課教學的時間合理安排。根據教學計劃,人體解剖、病理、藥理和免疫實驗安排在單周進行教學,局部解剖、組織、生理和寄生蟲實驗安排雙周進行教學,通過這樣安排相關的實驗室,不但能夠共享空間和資源,還互不干擾,并且避免了實驗室閑置。
第三,對基礎醫學實驗室的綜合管理。
(1)我院對各學科實驗內容進行統籌安排,提升了實驗室利用率。學院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成立了實驗中心,對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工作負責。首先根據相關學科的特點,通過會議制定了教學計劃。然后對可利用的實驗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合理安排實驗科目與內容,讓相關的專業既能夠相互共享資源,并且互相不影響;既能夠拓展實驗室的規模,提高教學條件,還可以避免了重復建設,降低實驗室閑置頻率。
(2)對資源進行共享,避免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實驗中心需要將各學科的實驗設備進行統一管理,讓實驗資源由分散轉變為集中,相互補充,以免出現重復購置的現象,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能夠為學院節省財力與物力。對于一些大型的貴重設備,學校要統一進行管理,并且不定期對資源設備進行保養與檢修,并且相關人員需要用計算機進行分析,為下一學期的實驗教學提供必要的依據。
(3)統一對師資隊伍培訓,保證實驗教學質量。由于學院剛剛組建,學院領導相當重視著實驗教學發展,因此為了能夠加強實驗隊伍建設,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在學院領導和支持下,我院對各科任課教師與專職實驗員需要負責的工作進行詳細制定。在每學期開課前,各學科教師需要將新學期的實驗計劃上報給實驗中心,而實驗中心需要對實驗時間進行協調,并且進行相關的師資培訓,每個教師都要掌握牢固自身的專業,進而保證實驗教學質量。
(4)對基礎醫學實驗室的管理思考。由于高校的實驗室是實現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高校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實驗室管理水平的高低能夠反映出高校教學的質量與科研水平,這是一個牽動全局性的系統工作。如果我們不能進行統籌策劃與系統管理,那么在教學中的某個環節就會出錯,影響到整個教學的效果。為了能夠提升我院的教學質量,必須要加強對實驗教學的管理,實現資源共享。在對實驗室建設管理改革中,逐步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并且實驗開出率達到了98%,各學科的實驗課滿意率也有了明顯提高。
3結語
總之,基礎醫學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是一個長期與系統性的工作,醫學院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而發現問題,并用創新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出實驗室的功能,最終為社會培養出優質的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