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校酒店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課堂理論教學方法的應用
除了專門開設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外,酒店管理專業教學還可以在各種課程的教學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首先,課程突破傳統學科型教學設計,實踐教學以項目為載體,項目選擇強化職業導向,著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創設項目或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協作,通過討論、查閱資料、解決疑問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務,并正確評價完成過程和最終作品。例如,在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中,宴會服務這部分內容可設為一教學項目,讓學生分成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為組員分工。小組成員經過前期的調查和討論,需要完成宴會的策劃包括選擇宴會主題、完成宴會計劃書等,小組最后應在全班面前進行項目陳述,由老師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各種核心能力。其次,課程綜合實踐及暑期的社會調研與服務全程實施項目化管理,還可以融合校園內舉行的各種社團活動、專項比賽等,搭建學生自我展示、自我發展的平臺,以此促進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活動應充分利用各級學生組織開展,從班級到專業,到系,到學院。通過多樣化、多層次的校內活動,為學生提供各種將職業能力內化成型的機會,依據課程體系和學生各種素養及能力形成的內在邏輯,制定和實施若干考核項目,從而有效控制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
二、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
酒店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應特別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包括實踐時間節點安排、時間長短、內容設計等內容,它會直接影響核心能力的培養效果。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有以下兩種形式:校內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專業實習、頂崗實習)。校內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校內的實訓室進行技能方面的訓練,酒店管理的實訓室通常有前廳實訓室、客房實訓室、餐飲實訓室、茶藝實訓室、調酒實訓室、烹飪實訓室等。學生在這里可以有置身于酒店的場景進行仿真的練習。校外實踐教學是把學生安排在酒店的某一具體崗位,像一位員工一樣為客人服務和解決問題,并由企業的管理人員給予直接的指導。這是最能培養和強化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方法。總體來說,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安排有以下三種組織模式:
第一種“,2.5+0.5”模式,即學制三年的高職學生,前五個學期在校內學習,最后一個學期在酒店實習。這一模式,前五個學期的實踐應是以校內實踐為主的,即利用校內建設齊全的實訓設施,學生根據課程的進度和需求,在校內實訓室進行餐廳擺臺、客房服務、前廳接待等服務技能的學習,并結合課堂上的模擬教學。
第二種,“2+1”模式,即學制三年的高職學生,前四個學期在校內學習,最后一年在酒店實習。第三種,“2+0.5+0.5”模式,即學制三年的高職學生,有四個學期在學校學習,有兩個學期在酒店實習,這兩個學期可以是第二學期和第五學期,或第三學期與第六學期,不同的院校根據行業的需求與專業教學的情況進行安排。第一、二種模式的差別是校外實習時間長短不一樣,它們都容易出現一些不足。第一,學生對專業缺乏感性的認識,職業核心能力無法得到應用和強化,雖然課內實踐時老師會假設各種場景,但這類似于隔靴搔癢,無法讓學生把在校內學習到的能力在現實中進行鍛煉,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第二,學生無法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輪換,無法知道什么崗位是最適合自己的。學生最后一個學期或最后一年到酒店頂崗實習,通常是在前廳、餐飲、客房三大部門選擇一個崗位,過程中不會安排換崗,一直到實習結束。這樣會讓很多的學生無法確定哪個崗位是最適合自己的,最能發揮自己能力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日后的職業發展,或讓他在對目前這一崗位不滿意的情況下否定了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第三種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無論是第一個0.5安排在第二個學期,還是安排在第三個學期,這種模式的問題在于前面缺少鋪墊,學生在缺少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要離開學校到酒店進行半年的實習,雖然能夠堅持下來了,但高強度的工作卻一下讓他們失去對專業的信心和興趣,回校后萎靡不振,根本無法提高職業核心能力的學習熱情。經過多年的摸索和教學實踐總結后,筆者認為以下的實踐教學設計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提升其職業核心能力很有效。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的原則應是:循序漸進,校內外相結合。循序漸進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應符合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程度,并配合核心能力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進程而逐漸深入;二是指實踐教學應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按照“認識———了解———喜歡”這樣的規律來設計。
第一學期:入學后的第一周,安排專業教育,實踐環節:酒店參觀,組織學生分別參觀不同星級的酒店(五星級酒店、四星級酒店、三星級酒店)。這一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先對酒店有個感性的認識,看到酒店的環境,對未來的職業有一個良好的憧憬。第一學期可對應開設職業溝通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模塊,加上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等專業課程的,為下一學期的實踐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三學期:安排4—6周的專業實習(酒店)。筆者的學校在廣州,廣州每年有兩次的交易會,即春交會(3月)和秋交會(十月),每次持續約20天,正好在學期中間進行,我們就會安排學生在這兩次交易會到酒店實習,之后回校繼續上課,即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理論學習后,到酒店短期實習。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兩次的實習勞動強度不太大,時間也恰好讓學生能夠了解崗位的基本運作和酒店的構成體系。而且交易會期間,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讓之前的學習內容有個演練的機會。接連兩個學期短期實習的機會,應鼓勵學生去不同的酒店、選擇不同的部門或崗位進行實習,經過兩次在酒店的實習后,學生會了解自己職業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回校后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也可以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以利于職業方向的選擇和調整。對于那些無法在學期中間安排短期實習的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在寒暑假到酒店實習,并記實習學分,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在第二學期,可對應開設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課程———團隊合作能力模塊,因為學生通過在酒店的短期實習,會意識到這一能力在酒店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這方面能力的欠缺,這個節點開設這一模塊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三學期開設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課程———解決問題能力模塊,學生已經完成兩次的短期的酒店實習,完成了兩個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課程的學習,專業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對職業中的各種問題會有較深入的思考,正是提升這一核心能力的合適節點。
第五或第五、六兩個學期安排頂崗實習。因為有了前面兩次的短期實習,學生對酒店有了認識,也有了心理上的準備;同時學生也較清楚自己喜歡和適合酒店的哪個崗位,那么這次的頂崗實習就是有目標的、心理上準備充分的一次實習。如果學生能以有準備的、平靜的心情去迎接最后這次為期半年或一年的頂崗實習時,他在崗位上的工作態度是正面和值得期待的。學生完成了頂崗實習,其職業核心能力水平讓他能夠適應未來的職業挑戰,成為有發展潛力的高技能人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作者:伍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