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
1.2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原則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設計的過程中,是以追求自然與人類和諧發展為目的,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對建筑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氣候條件,對建筑設計進行改進與優化,并采用有效措施控制建筑對原有周邊環境的破壞;第三,設計時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與要求,提高用戶的滿意度;第四,要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此外,在建筑施工、后期使用運營階段時,要采用相應的措施降低施工污染、提高運營效率,以達到綠色建筑要求。
2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
2.1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總平面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
目前國內國內方式無論是政府直接劃撥的項目用地還是政府通過公開招掛拍方式出讓的項目用地,其各項用地主要指標在出讓時已經確定;因此在總平面規劃設計中,應在既定的技術經濟指標條件下,結合項目所處區位、周邊環境、以達到客戶需求為目標而進行設計,同時在設計全過程中同步進行綠色建筑相關內容的設計。綠色建筑設計在總平設計中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體現。
(1)節地在總平設計中具體的體現。
由于我們國家是一個多山、多沙漠而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不多、人均的土地資源很緊張的國家,所以必須合理用地、節約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但是由于前述供地情況,項目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在審批(或招掛拍)環節已經確定,所以設計階段在節地方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合理規劃、利用現有場地條件,結合實際項目功能需要,盡量保持原有地勢形態、減少場地平整的工程量、對原有生態系統(有特殊植被資源時更要如此)加以保護整合開發利用。例如在一坡地場地,地下車庫可結合地形做半地下車庫,如此既解決了建成后小區地面的高程相對統一同時又降低了地下室的土方開挖量。同時,在此也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用地規劃指標時,在當地經濟條件可接受的范圍內,盡量提高容積率,以實現節約用地。
(2)建筑節能在總平設計中具體的體現。
建筑節能在總平設計中具體的體現為,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合理布置建筑單體的朝向、綜合考慮建筑與周邊建筑的相互影響。以廈門地區為例,夏季主導風向為西南向,而廈門居住建筑的主要能耗為夏季空調制冷,所以當建筑主要朝向為南偏西15度以內時,既可以盡量多的利用自然通風來降低空調使用時間(從而節約電能),又可以盡量避免了過多的西曬。當然全國各地氣候差別很大,建筑設計在節能方面的應對措施也各不相同。
(3)建筑節水在總平設計中具體的體現。
在總平設計中,合理設計盡量多的綠化面積,嚴格控制人工水體的面積,合理收集屋面雨水、合理利用中水處理系統處理回收的污廢水作為綠化灌溉用水;選擇適合當地生長、對本項目場地內生態系統維護有利的植被種類進行綠化設計。
(4)生活舒適度在總平設計中的具體要求的體現。
由于我們國家處于多種氣候風帶中,所以在總平面設計中,應考慮當地場地內以及場地周邊相關的風環境影響因素,綜合布置后需達到有利于室外行走、室外活動舒適以及建筑的自然通風(建筑物之間的相對關系,不能影響建筑單體內的自然通風)。此外,應采取措施降低熱島效應;具體在總平面初期進行單體布局時,可通過專業設計軟件對場地內是否熱島效應、場地內風環境進行模擬、驗證,綜合比較各種單體布局組合的總平面各種情況,得出一個綜合評價最優的總平面布局。但是目前很多項目設計過程恰恰是相反,都是在方案確定后(有的甚至是在施工設計已經完成時)才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如此就無法達到總平面的最大合理化、同時也達不到綠色建筑的完整的效果;所以不能把綠色建筑設計作為一個最后補充性的、錦上添花的工作,建議綠色建筑設計相關工作在建筑設計的全過程中全程參與、通盤整體考慮,只有如此,才能創造出既舒適、健康、環保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同時又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建筑(群)總平面設計中人行、車行出入口的布局,關系到人們生產、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節能性,所以應將本項目功能布局與周邊市政服務設施、周邊建筑功能類型綜合考慮而進行設置。如在小區的周邊與四周公共汽車站、地鐵站、大型商場等相對合理位置就近設計人行出入口,而在相對背面的次要道路設計機動車出入口,避免人流、車流混行而導致危險性、降低各自的通行效率。
2.2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單體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
本節簡要介紹建筑單體設計中在自然通風、采光、遮陽、保溫、隔熱、隔聲等方面的具體體現。(1)在建筑單體平面設計中,首先應根據總平面的布局合理優化自然通風路徑,做到自然流暢的自然通風。(2)在單體天然采光、遮陽(以降低太陽輻射熱)兩個相互矛盾的方面,應同時綜合考慮、綜合平衡,遮陽措施多了會影響采光效果,反之則節能效果又受影響。在不同緯度地區的日照時間、強度各不相同,在滿足相同生產生活的要求下,不同地區所需的采光面積、節能要求也就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的平衡所采用的外遮陽措施與玻璃外門窗面積的大小。玻璃外門窗需要面積較大但又有節能考慮時,必要時可選用Lowe中空玻璃以及斷熱鋁合金型材。(3)在單體的外立面設計中,各地不同氣候區應采用不同的措施,例如,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應當嚴格限制建筑的體型系數,因為體型系數越大越不利于建筑保溫節能;而在我國南方地區,通過增加夏季的自然通風可以降低空調使用時間,建筑體型的展開會更有利于自然通風,因此對于建筑的體型系數沒必要進行嚴格限制。在外立面的窗墻比中,南方地區更在意東西山墻的太陽輻射熱,所以會嚴格限制東西向的窗墻比;而在北方地區,主要考慮冬季采暖的保溫性能為主,所以會嚴格限制外墻及外窗的保溫隔熱性能。在南方地區,外立面的顏色盡量選擇較淺的暖色調,以利于太陽輻射熱的反射、降低外墻、外窗的熱傳導作用,目前有一些新型材料對太陽輻射熱的具有很強的反射能力,如此可降低到達外墻的太陽輻射熱、達到節能的目的。(4)在外墻的墻體選擇中,填充墻體盡量選用加氣混凝土等新型保溫節能材料,如此比傳統粘土燒結磚既保護了我國有限的耕地資源又達到了很好的外墻保溫隔熱性能。當剪力墻作為外墻時,在滿足平面功能的前提下,盡量選用200厚以上的剪力墻,因為隨著厚度的增加剪力墻的熱傳導性能直線下降、十分有利于節能,剪力墻厚度超出結構受力需要的厚度的部分可按照構造性配筋進行設計,如此一次澆筑的墻體會比采用內保溫的保溫砂漿的墻體表面有更好的耐久性、更好的抗裂性。(5)在單體平面設計中既要考慮上下層間的樓板隔聲性能,也要同時考慮同層不同房間之間的水平隔聲。對于(超)高層(鋼結構)建筑,更應采取措施降低固體傳聲、上部振幅擺動量對于生活、工作舒適度的影響。
(6)可再生能源豐富(如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地區,盡量多選用可再生能源,如采用太陽能熱水器、光伏發電板、地源熱泵等。通過前述兩點的介紹與分析,只是以點帶面的概要介紹,前述內容只是綠色建筑設計中一部分內容,所以在進行各地不同使用功能的綠色建筑的設計時,任然應立足于當地氣候特點、經濟條件等因素,采用各種現代先進的軟件技術方法、經濟合理的技術措施、新型環保材料進行綜合評價、應用合適的綜合方法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是指在一個全壽命周期的過程都能達到節能環保的要求的建筑,所以綠色建筑設計也只有通過一個全周期、全程參與設計的過程,才能設計出一個真正意義上完美的綠色建筑。
3結語
當今時代的主流思想是可持續發展,而建筑領域是一個能源消耗程度相對較大、污染情況較嚴重的行業,因此建筑行業向著綠色化方向發展已勢在必行。建筑設計方面的從業人員有也對此有了較充分的認識,認識到只有運用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才能有效的降低建筑隊當地環境的影響,建筑的設計工作也應與時俱進,順應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即構成可持續發展社會。綠色建筑本質上是指建筑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在不斷的隨著時代在變化發展,但是我們只要腳踏實地的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不同的地區因地制宜,就一定能創造出既符合當代人們需求的綠色建筑,又可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的山青水綠的美好家園。
作者:劉年臣 單位:廈門佰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