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設置及體系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經濟法是法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基于經濟法教材使用的現狀,指出各高校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與教學體系并不統一,提出了應科學界定教材與教案的關系,妥善處理經濟法與其他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將優化教學方法、教學素養和教學過程作為經濟法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教學目標,明確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及體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從傳統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提出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及體系改革的路徑,進而培養新時代應用型法律人才。
關鍵詞:經濟法;課程教學;教學內容;教學體系
經濟法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法學專業必修課程,當下迫切需要改革經濟法的課程體系與學科體系的核心內容。基于合理界定經濟法課程體系與教學體系的基本內容,靈活采用診所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不同教學方法,并探索在微課背景下翻轉課堂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改變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充分結合法律實踐,將經濟法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融會貫通,基于診所式教學創新并優化高等學校法學本科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
1改革重心:妥善處理兩個關系
1.1科學處理指定教材與教案的聯系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北京大學張守文老師主編的《經濟法學》馬工程教材是經濟法課程教學的指定教材,各高校的首選教材均是本教材。目前,經濟法學術界還存在楊紫煊主編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昌麒主編的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漆多俊主編的由武漢大學出版社等出版的諸多經濟法教材。教師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應妥善處理好這些教材之間的關系,向學生講清楚經濟法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讓學生了解經濟法學術界的不同觀點。同時,經濟法課程主講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案,處理好教材與教案之間的聯系。教案應圍繞教材,并以教學大綱和教學三基為基礎,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經濟法是一門非常務實的專業核心課程,要求主講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充分結合案例和實踐來講授,但學術界專門結合診所式教學法編寫的經濟法教材鮮見,要求主講教師根據教材撰寫適合自己教學的教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穿插不同案例,設計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師生共同討論法律實務問題的分析、解決思路與方案。此外,經濟法教案還要注意經濟法的立改廢問題,因為經濟法律與市場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經濟法的立改廢要比其他部門法更為頻繁,要求主講教師密切關注立法動態,在教案中不斷調整經濟法律規范的內容,體現經濟立法最新動態[1]。
1.2科學界定經濟法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根據高等學校法學本科專業課程分類與安排,經濟法課程屬于“X”中的“其他專業必修課程”,在開設經濟法課程之前,一般要開設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律史、刑法、民法等專業必修課程。因此,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要科學界定經濟法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避免課程之間遺漏或重復教學內容。經濟法課程教學中應始終圍繞經濟法調整國家在規制本國市場經濟活動中產生的特定經濟關系這一核心對象,重點講授與該調整對象有關的內容,與民商法、行政法、刑法有關的內容應簡要介紹,放到其他學科中重點講授。具體來說,其他學科講授過的內容不再重復講授;其他學科不講授的內容注意考慮是否符合經濟法調整對象,若符合可以講授,若不符合則不予講授;不再講授從經濟法課程中剝離的社會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重點講授凸顯經濟法屬性的核心內容。
2改革目標:優化經濟法課程教學體系
2.1優化教學方法
教育部擬定的法學專業素質教育目標和國家推行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更加突出了實踐教學在法學教育中的重要性[2]。因此,在法學專業培養方案中加大了實踐教學的比重,突出專業見習、實習和職業技能培訓等實踐教學特色。具體到經濟法課程教學而言,首先,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方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其次,充分結合法律救助中心開展診所式教學,利用主講教師自身代理的經濟案件為學生進行體驗式教學;最后,帶領學生深入企業,組織學生為企業提供把脈問診式的法律服務,讓學生領悟經濟法課程內容的活學活用。
2.2優化教學素養
經濟法課程教學蘊含豐富的教學素養,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訓練學生跨學科融合的發散思維模式。經濟法課程比其他專業課程的知識范圍更廣泛,不僅在法學專業課程之間互相融通,而且與經濟學、社會學、行政學等專業領域聯系緊密。傳統教學模式一般只注重對經濟法律基本理論的講授,而不重視對該理論背后的原理進行分析,使得學生對相關法律規范一知半解。因此,在合理界定經濟法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整合優化教學素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培養學生跨學科、跨專業綜合思維能力,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打磨學生運用不同領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發散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2.3優化教學過程
優化經濟法課程教學體系,還應深入優化教學過程。在經濟法課程每個部分的教學過程中突出課程思政元素,突出理論知識講授與實踐教學方法應用相結合,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之間的關系,打破傳統課堂沉悶的教學氛圍,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強化并重視過程式教學,合理調整教學過程在考核中的權重,淡化結業考試。在教學過程中注入考核元素,如案例研討、診所教學等環節中設計考核環節,強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把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凸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3改革路徑:創新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及體系
3.1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及體系改革思路
地方高等師范院校應以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為核心目標,法學本科學生應苦練基本功,扎實掌握法律職業技能,滿足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適應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經濟法是法學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在合理確定其課程內容后,經濟法課程內容及其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應以應用性為目標,以教材和教案為抓手,以經濟法律實務為基本內容,凸顯法律職業技能培養,著力于培養善于提出問題、積極分析問題和靈活解決問題的新時代應用型法律人才。
3.2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及其體系改革路徑
第一,合理優化經濟法課程傳統教學內容。囿于缺少經濟法典和健全的經濟法律體系,經濟學界關于經濟法基本內容觀點不一[3],關于經濟法的課程體系與學科體系也眾說紛紜,導致市面上出版的經濟法教材五花八門,內容和體系相當的經濟法教材鮮見。作為地方高師院校的辦學定位不同于其他院校,故在講授經濟法課程時,首要任務是合理界定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診所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等不同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經濟法課程內容應以總論、市場規制法和宏觀調控法為講授重點。同時,將經濟法課程理論教學體系化,克服原來經濟法課程講授內容較散的弊病,既注重講授內容的全面性,也突出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理論。主要圍繞經濟法基本理論、競爭法、消費者法、要素市場規制法、金融法、財稅法、價格法、對外貿易法等與市場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核心內容展開講授[4],廣告法、產業法、計劃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內容則簡要介紹即可。經濟法課程內容應重點講授經濟法總論中的概念、調整對象、產生與發展、地位、基本原則、主體、實施,市場規制法中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房地產法,宏觀調控法中的金融法、財政法、稅法、價格法、對外貿易法。第二,合理優化經濟法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法學教育應緊扣法律實踐,突出實踐教學特色,探索理論教學與法律實踐的對接機制,將枯燥的法條與鮮活的案例充分結合起來,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注重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和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強化學校教育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5]。基于此,唐山師范學院向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申請實施法律援助項目,依托學校法律救助中心平臺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援助服務。法學專業本科學生在該平臺進行專業見習和實習,在專任教師指導下解答咨詢問題,與教師共同代理援助案件,進行診所式法律實踐教學。經濟法課程可以依托上述平臺開展診所式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應由學生參與法律實務案件代理,直接回答當事人咨詢的問題,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法律咨詢,為企業設計非訴法律服務方案,為納稅人提供稅務咨詢意見和稅務籌劃,接受當事人委托,撰寫民事起訴狀,代為向法院進行立案、開庭、調解等各項訴訟活動。學生在親自參與各項法律實踐教學過程中體驗法律實務,打磨法律職業技能,培養專業核心素養,逐漸成長為新時代有用的法律人才。
4結語
經濟法課程教學應根據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厘清課程內容設置,處理好教案與教材的關系,及其與其他課程、學科教學的關系。基于此,應合理確定經濟法課程應用性、實踐性的教學思路和優化教學方法、教學素養和教學過程的改革目標,并從傳統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改革經濟法課程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劉紅.《經濟法原理》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優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02):88-91.
[2]張燕.中國經濟法學研究影響力與經濟法實踐發展———基于CNKI39年文獻大數據[J].法學評論,2019,(03):90-105.
[3]陳希.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0,(02):115-117.
[4]項賢國,周夢晗.《經濟法學》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和優化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1):79-81.
[5]張蓓蓓,蔣祥龍.高校經濟法課程診所式教學實訓模式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119-122.
作者:項賢國 李錦波 宋穎 單位:唐山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法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