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學下的社會生活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經濟學是一門關于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經濟學”一詞最早是由亞當•斯密提出,它高深到關乎世界經濟的運行,簡單到流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從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和經濟學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經濟學;生活
經濟學的具體含義隨語言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國的國民經濟,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時候用來表示財政狀態,有時候又會用去表示生產狀態。可見“經濟”是我們在生活中無法避免的詞,換而言之就是,經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
(一)電視劇分集播放現象
電視劇播放不是一次性上架,而是每天播放固定集數。比如一部電視劇四十集,每天播兩集播放二十天,每天播三集的話播放14天,電視臺一定選擇前者,因為一部電視劇的拍攝投入的金錢包括給演員導演的片酬、服裝場地道具、工作人員的工資等,如何在滿足觀眾觀看欲望的同時使收益最大化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現在電視劇已經有周播放,每周只播放兩集或四集,這對追劇的年輕人還是很有吸引力的,電視劇在播放前、播放中都會插入廣告,每周播放的集數少就能延長播放時間,在網絡上爭取到更多的點擊量,網絡點擊量直接關系到網站的廣告收益,在微博等網絡上的討論熱度越持久,引起關注的人越多,微博廣告平臺收益也越多。
(二)電視節目中的贊助商
很多電視節目開始前都會由主持人念“本節目由某某獨家贊助”,事實上贊助商贊助節目以前并不流行,從選秀節目《超級女聲》開始,當時蒙牛集團贊助該節目取得巨大收益,后來節目中的贊助商就逐漸多了起來,在節目里念廣告商的名字提高廣告商的知名度,節目越知名,看的人越多,贊助費越貴。春晚在節目期間插播的廣告,以每秒數以千萬記,贊助商給節目提供的資金就相當于廣告費,這與直接打廣告相比更滿足一些產品的特點展示,比如酸奶品牌安慕希,在一檔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中當贊助商,節目中嘉賓在活動后就喝贊助商品牌的酸奶,在各種場景中出現酸奶,這比直接打廣告來的生動,而更讓人有印象。
(三)共享單車中的共享經濟
共享單車的興起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它基于一個共享的理念,把陌生人之間通過第三方技術平臺連接起來實現單車共享。共享經濟包括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臺。個體借助這些平臺,交換閑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者向企業、某個創新項目籌集資金。[1]共享經濟平臺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臺進行交易。除了共享單車,蘇寧推出的“共享快遞盒”,開箱驗視后,用戶即可取走商品,快遞盒則繼續循環使用。其他如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也紛紛涌現,在未來,共享經濟將為我們的生活創造極大的便利。
(四)火車票價定的經濟學
火車票的定價并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越低越好,票價過低,人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來排隊、托關系、找黃牛,這期間消耗的大量精力資源是整個社會的浪費。如果這些人運用這些時間來專攻自己的技能,用來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再用多賺的錢來競爭火車票,那么乘客在得到火車票的同時又造福了他人,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火車票過低時,如果人們買票所花費的其他精力大于高票價的價值那么就是不合理的,火車票過高時,違背了公平理論,把真正需要火車票的人拒之門外。另外,火車票定價還要考慮到運營成本等問題,所以火車票定價對民眾來說也不是一個越低越好的簡單問題。
二、經濟學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一)邊際效應理論
邊際效應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變時,連續地增加某一種投入,所新增的產出或收益反而會逐漸減少。也就是說,當增加的投入超過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個單位投入換來的產出量會下降。[2]通俗的說,就是我們在接觸一件事物時剛開始的感覺最強烈,之后會逐漸下降。生活中運用邊際效應的例子很多,比如一個工廠生產產品,在投入一定量的器械等固定成本后,只生產少量的產品反而成本高,因為沒有充分利用固定成本創造的價值,生產機器能完全運用的產品數量時,單位產品的成本就變低了,這就是邊際成本下降的原因。
(二)長尾理論
長尾理論認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過去人們只能關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態分布曲線來描繪這些人或事,人們只能關注曲線的“頭部”,而將處于曲線“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關注到的大多數人或事忽略。而在網絡時代,由于關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們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關注正態分布曲線的“尾部”,關注“尾部”產生的總體效益甚至會超過“頭部”。[3]比如在豆瓣和微博上,有非常多的小眾音樂人,在以前小眾音樂因為無法被大眾知曉而無法生存,現在即使是占很少比例的人喜歡它,乘以13億以后也是不少的人群了。再比如有些商家生產的非常偏僻的產品,比如特殊人群使用的生活用品,但是因為人口基數大,乘以一個很小的比例后仍然有很多人。
(三)二八定律
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稱為二八定律。比如在市場上,20%的強勢品牌卻占有80%的市場份額,銀行里20%的貴賓客戶擁有的資產占有總資產的80%,一個企業里80%的利潤來自它20%的項目,不一定是真正的剛好80%和20%,但是這個比例能解釋很多生活中的資源分布情況。
(四)木桶理論
木桶理論描述的是一個木桶的最短板會制約它盛水的多少。它帶給我們的啟發是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學習,如果哪一科特別薄弱,總分也不會特別高,在學習時,如果想把總分提升,與其在擅長的科目上花時間不如把薄弱環節提升。比如公務員考試選拔時,要求每一門考試科目都達到標準,而不是總分高就可以,單一科目學的再好,被薄弱科目拖了后腿也沒辦法。
三、結語
經濟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為了達到更多效益的一種思考理念,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習慣下人們也自覺達成的一種經濟行為,它的思維方式都來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參考文獻:
[1]壓素娟.透過生活探求經濟學真諦—評“大眾經濟學叢書”[J].金融博覽財富,2011,(06).
[2]孺子牛.“美女經濟”的經濟學診釋田.黃金時代[J],2010,(07).
[3]姜貴解.提高經濟學課堂教學質量的若干思考田新一代[J],2009,(10).
作者:董怡昕 單位:山東省濰坊中學2015級1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