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經濟責任審計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文獻綜述
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審計監督制度,國外沒有相同的成果可以借鑒。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與西方國家績效審計的最大區別是,績效審計著重于評估使用公共資源的經濟性、效益性和效率性,側重于“事”。而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強調評價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側重于“人”。從國內學者的研究而言,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職的合法合規性審計評價研究較多,也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觀點。但是從責任履行的雙重性角度對經濟責任審計進行研究的還較少,也沒有動態地對履職的效益性進行考核。也有部分學者提出新的經濟責任審計內涵,但是沒有明確相應的具體內容,也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不僅增加了經濟責任審計的難度,而且加大了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及利用價值。近年來,我國學者對經濟責任審計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內容
周云平和陳通(2006),呂荊海(2005),樊晶玉(2008)等都認為黨政主要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是地方財政、財務收支等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資產、負債情況,執行國家財經政策和法規情況,重大事項的決策情況及個人的廉潔自律情況等,并提出了粗略的評價指標體系。劉穎斐和余玉苗(2007)認為黨政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應當主要評價履職過程是否符合社會公眾利益,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是否符合上級行政機關的指示和命令。阮瀅(2008),黃溶冰等(2010)認為應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領導干部在履行經濟責任時的環境管理責任。加強經濟指標的真實性審計和政績成本分析。李純琳(2011)認為對黨政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審計應當以黨委和政府應履行的經濟職能和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為主要內容。對黨委書記的審計側重于經濟決策和宏觀管理方面,對政府主要領導干部的審計側重于重大經濟決策事項的執行情況。周榮青(2012),劉更新(2012)認為對黨委和政府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同步審計包括政策責任、經濟管理及績效責任、社會責任和個人廉政責任。吳秋生(2012)認為,經濟責任具有積極面和消極面兩個方面。積極經濟責任是需要主動努力才能完成的經濟責任,主要表現為崗位職責、任期工作目標等。消極經濟責任是指在履行積極經濟責任的過程中違法亂紀、弄虛作假、危害環境、危及國家經濟安全等,依照法律法規應承擔相應的責罰。
(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
王曉慧(2006)認為,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經濟責任評價應重點關注財務責任、管理責任、法紀責任和社會責任,提出了四個責任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阮瀅(2008)提出了評價黨政領導人經濟責任的“四E”性指標體系,即社會經濟總體評價指標、地方財政預算管理情況指標、重大決策及經營業務管理評價指標、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標。鄭穎(2009)從問責角度分析了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在政府問責制中的作用不足及原因,并提出了相應對策。黃溶冰等(2010)提出將環保投資指數、單位GDP能耗下降率、“三廢”處理率、水質達標率、環境事故發生率等納入到評價指標體系。李江濤等(2011)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增加經濟責任審計業務量對提高其運行效果并無明顯效果,提出應當構建經濟責任審計監控機制,明確目標責任,完善履行報告體系。于邁和談華(2012)提出經濟發展類、民生改善類和生態文明類共12項指標評價體系。
二、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濟責任審計項目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項目的結合
1.從年度工作計劃安排上把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結合起來
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項目有兩類,一類是由上級審計機關布置的,比如同級財政審計,行業審計,重點建設項目審計,重點企業財務收支審計;另一類是本級審計機關自行安排的項目。由上級審計機關布置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項目具有確定性,一般考慮當前政治、經濟、社會形勢在年初安排,著重于重點行業和重點資金,一般有充足的時間,為打造精品提供了時間保證。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則是本級黨委、政府根據干部管理、監督的需要,由組織人事部門會同審計機關安排,時間比較難確定。因此,審計機關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主動、及時與組織人事部門聯系,結合上級審計機關安排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年度工作計劃,安排經濟責任審計年度計劃。這些項目只要能同時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組織人事部門則下達經濟責任審計委托書,同時安排經濟責任審計。這樣能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既完成上級審計機關下達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任務,又對重點領域領導干部經濟責任作出階段性結論,有利于減少審計機關以及被審計單位的工作量,同時由于查得深,查得透,能使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降到較低的水平。至于自行安排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項目,由于經濟責任審計在內容上涵蓋了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因此審計機關自行安排項目可根據需要減少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項目,留出審計力量安排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那么,為什么不把所有的財務收支審計項目都同時安排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筆者認為,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政治性強、風險大的工作,要本著對被審計領導干部負責的態度,不能為了單純追求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單純追求數量,不可避免的要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2.通過審計資源共享把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結合起來
(1)單純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項目,若其主要領導屬于干部管理和監督的重點對象,審計實施方案要在審計內容、審計重點、審計方法等方面考慮界定經濟責任的需要。對與領導干部密切相關的經濟事項,要給予足夠的關注。(2)任何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項目,若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主要領導人員有關,就要注意做好責任性質和責任歸屬的取證工作,注意點面結合、重點查證,并將情況列入黨政領導干部或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檔案。(3)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項目圍繞真實性審計開展,它所查證的被審計對象的資產、負債、結余,即“家底”也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應加以利用,避免重復。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對已實施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任職時段一般不宜重復審計,應充分利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結果,進一步落實發現的情況和問題的責任歸屬,并與后面的任職時段審計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評價。需要注意的是,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某些情況下其審計結果反映并不全面,比如因考慮本地區利益不反映某些問題等,利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結果要注意是否有未全面反映而又與被審計責任人經濟責任有關的情況存在。
3.人員的結合
經濟責任審計要有效利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結果,必須考慮項目組成人員結構的合理性問題。一般而言,應盡量使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原班人馬,若難以做到,組成人員至少應該有原審計組長或主審。
摘要:現如今,基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事業單位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事業單位通過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可以對領導干部行為進行嚴格監督與管理,從而在根本上有效避免各種違紀和腐敗行為的產生。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還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缺少完善的法律體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面臨的內容比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員壓力,同時也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形成了非常嚴重的阻礙。本文主要針對目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有效地解決策略,希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合理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對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而言,主要指的是嚴格參照法律規定,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審計方法,對領導干部行為與職責履行情況進行嚴格監督與管理,同時對各項工作給予評價。通過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各種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保證領導人員可以將自身職責進行全面落實,不但可以保證在考察選拔過程能滿足一定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同時對于事業單位穩定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因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目前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還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相應的研究工作,對目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解決,從而才能將該項工作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一、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概念分析
對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概念,主要可以從廣義與狹義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基于廣義角度上來看,經濟責任審計涉及了所有的審計工作,主要是因為審計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將財產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進行脫離,可以為財產安全提供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另外,在加強審計的基礎上,還能保證財務資料滿足一定的真實性要求,對財產經營管理者所涉及的管理職責進行明確。因此,從廣義角度上來看,每一種審計工作都屬于經濟責任審計。對于狹義的經濟審計工作而言,結合我國“審計法”以及國家干部管理相關規定,主要指的是對履行經濟責任主體行為進行嚴格管理,并對其行為做出準確評價。關于經濟責任審計內容,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內,對所涉及的各項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主要是看是否滿足一定的真實性;第二,在領導干部任期之內,查看在決策方面是否存在嚴重失誤;第三,在領導干部任期之內,查看是否存在經濟錯誤。通過開展審計工作,主要是為了對各責任主體進行準備評價,從而保證干部管理工作得到全面落實。而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狹義角度上的經濟責任審計。
二、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隨著的召開,農村建設進程逐步加快,農村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在這種環境下,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新農村建設是經濟發展下促進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手段,農村范圍內道路交通、住房質量、農業生產、公共設施等多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級組織所掌握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這就對村居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诖?,文章對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村居干部;經濟責任;責任審計;經濟審計
一、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已經進入關鍵的發展時期,社會各界在這方面給予了足夠的關注,作為村居干部審計工作者,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涉及多方面內容。當前所依據的《審計法》并沒有對村居干部經濟責任給予明確說明,但是在第二十六條中有對村干部經濟審計工作有針對性的說明,基層審計機關可以采用有效的措施手段,做好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監督與指導工作。而我們正式利用這些法律法規文件,緊密的結合實際情況,成功將政府審計擴大到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傳統的農村經濟發展中,財務管理主要有鄉鎮(街道)農經人員進行各村的記賬、審計各村賬目或者是由村會計進行村內財務管理,他們即使財務管理的主要執行者也是財務監督的參與者,甚至部分人員并不具備財會專業知識,這種審計管理模式得不到社會與村民的認可,甚至激發村民財務管理矛盾或形成集體上方事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村居資金的流量越來越大,一些村干部在行使公權的時候存在不公、不法、不平等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做好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僅是對農村經濟的管理手段,也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保障居民權利的關鍵所在。在具體的工作中應該堅持全覆蓋原則,審計監督需要貫穿經濟權利運行的全過程,保證經濟責任管理的有效性,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經濟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內容脫離實際
受到傳統理念的束縛與工作模式的影響,審計人員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并沒有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審計的重要性,往往處于應付公事而做出不全面、不準確的評價,將審計工作看的過于簡單,面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財務問題,忽略了村居干部任職期間的績效評價,沒有從多方面開展審計工作。與此同時,審計內容完全推理了村居工作的實際情況,過于重視村集體的榮譽,而沒有對村居干部的經濟責任開展有效、全面的評價,脫離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在要求。更有一些審計人員在面對不同地區、不同問題的審計工作千篇一律,內容虛無空洞、不切實際。
摘要:當前,審計機關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內容以及范圍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進一步提高對事業單位審計的質量和效率,各級地方政府機關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以期能夠進一步的推動我國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本文從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入手,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內部審計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促進事業單位的高質量提升發展的同時保證我國社會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審計機關逐漸加強了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的審計力度。通過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的審計,促進了事業單位依法依規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了其核心競爭力。對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審計工作有所不同,經濟責任審計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進行,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配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復雜度、難度不可控。
二、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
(一)對領導干部任期內業績和廉潔自律進行評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出,對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針對單位負責人在任期內的應負有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除對經濟責任進行審計,還涉及到對事業單位主要領導干部的政績、廉政、勤政的考察與評估。從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運用可以看出,將其作為事業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因此,對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只是前提性的基礎工作,最終目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在任期內廉潔自律的監督、考察與評估。
(二)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十分復雜且難度較大的工作,從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范圍可以看出,其需要多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合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從經濟審計的組織形式上看,其組織需要由黨政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牽頭,審計機關和被聘請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完成基礎工作;審計組織、實施、風險控制、結果形成以及運用等工作都需要相關部門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