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孕期健康教育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觀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析孕期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孕婦自然分娩率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360例定期在本院門診產檢、參加孕婦學校的孕婦作為觀察組,另取同期360例未定期在門診產檢,沒有參加孕婦學校的孕婦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孕婦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純母乳喂養以及孕產期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結果觀察組孕婦進行孕期系統性健康教育后,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孕婦母乳喂養成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孕產期健康知識掌握率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孕期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孕婦自然分娩率,增加母乳喂養成功率方面效果明顯,有利于孕婦掌握孕產知識,提升了母嬰生存質量,提高了產科護理效果,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孕期健康教育;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母乳喂養
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它受精神、體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孕婦心理因素更為重要。受社會、家庭因素以及剖宮產手術的完善,我國孕婦剖宮產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對母嬰健康構成了不利影響[1]。而孕期健康教育就是通過孕婦在孕期參加孕婦學校安排的系統課程,并在孕婦入院后繼續由助產士宣教自然分娩的優勢,內容涉及孕期心理調適、孕期應避免的有害因素及孕期營養、產前準備、分娩技巧等知識,以期提高孕婦自然分娩率[2]。本研究通過孕婦學校系統性健康教育,使孕婦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足準備,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妊娠結局,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本院接診的720例孕婦,根據孕期教育方式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孕婦360例,定期在本院門診產檢、參加孕婦學校,年齡22~35歲,平均(31.79±5.43)歲;初孕婦243例,經孕婦117例;孕周36~41周,平均(38.72±1.33)周。另取同期360例孕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32.48±5.69)歲;初孕婦239例,經孕婦121例;孕周37~42周,平均(37.91±1.42)周。本研究經孕婦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孕婦均排除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實質性損害等妊娠禁忌證以及妊娠合并癥。兩組孕婦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孕婦進行常規孕期健康教育,包括孕期自我監護、妊娠方式的選擇,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等基本知識。觀察組孕婦定期在本院門診進行產檢,并于我院組織的孕婦學校進行孕期系統性健康教育。孕婦學校設置的系統課程包括:①提供孕期教育手冊。宣傳定期產檢以及產前篩查的重要性,指導孕婦制定孕期膳食及運動計劃。②資深產科醫師授課。針對孕期心理調適、孕期應避免的有害因素及孕期營養、產前準備、分娩技巧、科學坐月子、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等知識進行講授。③入院后助產士宣講。特別增加自然分娩與剖宮產利弊分析、導樂分娩等內容,內容簡單易學,孕婦及家屬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④組織孕婦與已孕婦經驗交流活動。增強孕婦的心理素質,降低分娩的恐懼、焦慮,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⑤組織參觀產科病房。介紹相關硬件配置,解答孕期常見問題。⑥了解孕婦心理情況。疏導孕婦及其家屬緊張焦慮情緒,解釋孕婦待產期相關疑惑。⑦孕婦學校相關課程夫婦需共同到場參與,課程效果通過問卷調查方式評價。
1.3觀察指標
經過孕期健康宣教后,以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孕婦知識掌握情況,并比較兩組孕婦在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以及有效母乳喂養等情況方面的差異。純母乳喂養標準[3]:連續兩次哺育間期新生兒滿足感且排尿>6次/d,每天排便若干次,生理性體質量丟失情況減少。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孕婦分娩情況比較
經過系統性孕期健康教育后,觀察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孕婦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觀察組孕婦純母乳喂養率為57.22%(206例),部分母乳喂養率為19.17%(69例),人工喂養率為23.61%(85例);對照組純母乳喂養率為89.17%(321例),部分母乳喂養率為10.83%(39例),無人工喂養。觀察組孕婦母乳喂養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c2=93.61,P<0.05)。
2.3兩組孕婦健康教育情況比較
觀察組孕婦孕產期健康知識掌握率為95.28%(343例),對照組為60.28%(217例),觀察組遠遠高于對照組(c2=127.575,P<0.05)。
3討論
自然分娩是女性生育過程中正常的生理行為。主要受孕婦產力、產道、胎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影響。盡管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但是對于孕婦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應激原而存在[4]。心理精神因素對于孕婦生理、心理健康影響不可忽視,同樣也影響了妊娠方式的選擇。由于精神壓力的影響以及剖宮產手術的成熟,我國近年來的孕婦剖宮產率一直居高不下[5]。剖宮產對產婦及新生兒均有諸多不利影響:一方面孕婦需要承擔麻醉意外、產后出血等風險,不利于產婦盡快恢復,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機率有所增加,影響新生兒哺乳,瘢痕子宮的形成有可能嚴重影響下次妊娠;另一方面,未經過產道擠壓的新生兒可能發生濕肺、新生兒呼吸窘迫等情況,且由于母體哺乳困難,免疫力較母乳喂養嬰兒較為低下。孕婦之所以選擇剖宮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孕期健康教育普及度不高,孕產期相關知識缺乏。孕婦及家屬不能定期進行門診產檢,認識不到正常分娩以及母乳喂養對于母嬰的重要性,對母嬰健康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而孕婦學校的開辦以及系統性的孕期健康教育對于解決當前問題針對性和時效性較強,能夠有效緩解孕婦產前焦慮情緒。對提高自然分娩率以及母乳喂養率,提升社會對于母嬰健康的關注度具有積極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進行系統性孕期健康教育后,觀察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于孕婦及家屬在孕婦學校健康教育的充分開展,協助其掌握了孕產期相關知識,對妊娠過程及其優勢基本了解,做好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積極準備,消除了緊張焦慮情緒,有利于妊娠的順利進行。觀察組孕婦母乳喂養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c2=93.61,P<0.05)。剖宮產孕婦由于術后疼痛等因素,乳汁分泌減少,影響了新生兒的母乳喂養[7]。雖然目前市面上各類嬰幼兒奶粉種類豐富,但不能替代母乳。母乳中營養成分種類齊全,配比適當,不僅能夠滿足生長發育需要,其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直接增強新生兒免疫功能,抵御病原體侵襲。同時,母乳喂養能夠增進親子關系,對母嬰皆有增益[8]。觀察組孕產期健康知識掌握率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相較于常規孕期健康教育,孕婦學校組織的系統性課程對于幫助孕婦及家屬掌握必要的孕產期知識卓有成效。綜上所述,孕期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孕婦自然分娩率,增加母乳喂養成功率方面具有較為積極的臨床效果。有利于降低剖宮產率,提升母嬰圍產期生活質量,提高產科護理效果,臨床推廣應用前景比較廣闊。
參考文獻
[1]趙紅玲.孕期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孕婦分娩方式及純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6):5970-5972.
[2]馬春娟,李嫦珍.開展孕婦學校對分娩方式及母乳喂養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851-852.
[3]戎惠娟,劉杰,許艷蕾.孕期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活躍期分娩方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3,35(16):2528-2529.
[4]王紅玲.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5,5(3):140-142.
[5]喬正利.孕期健康教育在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2016,16(33):168,170.
[6]高霞.孕期健康教育對分娩和母乳喂養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學,2015,21(1):35-36.
[7]包金蓮,余詠宜,陳曉紅,等.孕期健康教育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4):2078-2080.
[8]英伍,張翠瓊,肖麗霏.系統性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32):164.
作者:謝麗晶 謝莉萍 張萍 單位:撫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