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利率市場化下的金融風險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利率市場化是一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大大提高經濟實力以及經濟水平,但我國進行全面放開利率管制時機并不成熟,此時全面放開利率管制勢必會對我國的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金融風險;利率管制
一、研究背景和必要性
利率市場化是指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貸款利率不由中央銀行來決定,而交由市場決定的利率運行機制,通過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可以使得金融市場中的資源效用最大化,以此促進我國經濟實力增長,提升我國國際地位。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全球利率管制逐漸顯現其弊端,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國的經濟發展。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幸福感以及滿意度隨著經濟狀況以及金融服務的完善而不斷提高,然而資金配置效率仍然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及上升空間,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將使得我國的經濟實力隨著利率市場化不斷提高。在某一程度上,利率市場化將促進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國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自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的經濟影響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等的創新發展。然而隨著資本市場不斷涌入大量的外匯及資金,使得我國固有的經濟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貨幣監管部門的監管難度。
二、利率市場化下各金融主體的風險淺析
(一)利率放開加劇各金融機構的同業競爭風險現階段我國的經濟金融市場體系仍舊不夠成熟,形成一種四大國有銀行為主體與多地方性中小銀行并存的發展局面。當利率完全市場化以后,四大國有銀行通過利率價格競爭加大其市場占有率,必將對金融市場中的地方中小銀行帶來不同程度的沖擊,從而造成金融市場中的價格紊亂,也不利于金融市場經濟體系平穩健康發展。
(二)利差收窄減少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利率完全市場化后,存貸款利率差將逐漸縮小,銀行業等存款類金融機構中利差收入為其盈利能力的主要體現,當利率完全市場化,由于同業競爭的壓力,勢必會通過利差的收窄對其盈利能力產生影響,部分規模較大銀行可能會通過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來吸引存款以及貸款,而規模較小的地方性中小銀行可能沒有這種能力,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自身的競爭力,造成資金周轉不暢的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金融市場產生沖擊,反而阻礙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三)利率頻繁波動將增加商業銀行的管理風險當利率市場化完成后,市場利率高低將會頻繁變動,在頻繁變動初始可能會對金融市場相關投資者造成一定的經濟恐慌,從而不利于金融市場積極正向的發展。除此之外,市場利率的頻繁變動將增加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的管理風險,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為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增加了更多的困難,使得風險在其中難以度量,當利率上漲時,會造成債券等頻繁違約,擾亂金融市場的秩序,且使得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難以平穩運行,使得商業銀行在運營中增加了諸多的管理風險。
(四)利率逆向選擇增加金融機構的潛在信用風險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在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由此產生了諸多的潛在信用風險。當利率市場化在進一步實施過程中,利率提高時,一些信用程度較高風險水平較低的貸款人將不太敢進行貸款,反而使得信用水平低風險水平高的貸款人(如經營效益低的不良企業)偏向于進行貸款,這會使得銀行等存貸款機構增加更多的信用風險,從而容易造成不良資產以及壞賬準備,也在經營過程中加大了銀行等存貸款機構的潛在信用風險。
(五)利率變動增加金融機構的客戶選擇性風險利率的變動使得金融機構面臨著諸多的選擇性風險。因為當利率完全市場化后,利率的頻繁變動對于存款以及貸款的時機選擇尤為重要,只有科學合理地選擇存款以及貸款的時機,才可能取得存貸款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市場利率的頻繁變動可能將促使投機者頻繁變動存貸款事項,如:當利率低時增加貸款進行投資,利率高時增加存款,阻礙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也容易給商業銀行等存貸款金融機構造成資金的流通不暢,使得商業銀行等存貸款金融機構在金融經濟市場中處于被動。
三、利率市場化下金融風險控制對策
(一)繼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在改革中化解風險一是使得利率管理操作盡可能優化簡化,進一步減少央行的管控措施,增加金融市場對于利率水平的影響能力。二是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這就要求放松存款管制,降低存款門檻以及期限。三是改善我國的利率水平結構,計息方式向國際看齊。四是加快完善金融市場機制的步伐。特別是完善貨幣市場相關機制,使得市場化條件下的利率更具代表性以及權威性。五是創新金融市場體系中的衍生品市場,更加有效地分散市場中所存在的金融風險,并增強金融市場的自動調節能力。六是通過健全征信制度,優化市場競爭環境,防止信息不對稱的存在阻礙了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二)注重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機制建設,提高利率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公司整體治理結構。通過完善公司的整體結構,做到各部門分工有序,使得公司運營有條不紊地進行。二是加強企業自身風險管理。通過企業各部門有效分工,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應該使得自身風險最小化,通過加強自身風險管理使得企業持續性發展。三是建立企業的風險評估機制。在風險管理進程中,只有合理科學地對運營中的風險進行科學度量,才會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形成正向激勵機制。
(三)推進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其應對市場利率風險的能力一是通過企業結構變革,增強企業應變能力。這就需要各類企業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完善自身結構,增強自身的風險抵控能力,并加強自身的競爭力,最終使得各類企業在市場經濟洪流中更有活力。二是改變企業融資方式,以間接融資的方式向直接融資的方式轉變,進而優化其自身資產負債結構,增強吸收資金的能力。三是通過吸納專業的市場利率風險控制管理人才,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幫助企業自身以科學合理的方法規避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所面臨的風險。
(四)提高外部監管水平和配套的法律規范、行業自律約束能力等利率市場化促使金融監管在監管方式方面做出一定的改變。利率市場化促使商業銀行在運行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審慎監管性原則,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制定自己的資產負債結構,使得自身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更加平穩發展。利率市場化也使得金融監管過程中要擴大其監管范圍。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也在不斷地完善與發展,這就要求金融監管當局在利率市場化完成以后加大對于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范圍以及監管力度,出臺相應的法律文件,增強自律組織的行業約束力,以促使我國金融市場更加平穩健康地運行與發展。
(五)完善和加強宏觀調控機制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必須要完善宏觀調控機制,這主要體現在控制匯率水平,盡量減少利率受匯率變動的影響程度,并通過稅收等財政政策對于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確產生一定的間接影響力,使得利率市場化促使金融市場向著更加平穩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不是造成市場經濟體系中的惡性循環。此外,加強宏觀調控機制也意味著一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促使貨幣傳導機制有效性提高,避免造成貨幣市場中的“貨幣失蹤”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銘堯.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9.
[2]邸磊.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銀行風險及其監管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6.
[3]肖芳潔.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6.
[4]拜婷.淺析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J].全國商情,2016(9):79-80.
[5]王梓力.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
[6]王林林,王沖.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研究[J].商,2016(6):182.
作者:翟曉潔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