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與講解方法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信息化科技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技術在各個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計算機的基礎技能成為了人們的必備能力之一。中職院校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緊隨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改革。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職學校開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礎操作技能,進而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型人才。文章就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技巧;講解方法;應用策略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應用技術越發重要。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組成部分,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中職院校的必修課程,其重要性也逐漸顯露出來,成為中職學生的一項必備技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基礎課程,其中大量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在學生后續的專業學習和未來生活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傳統的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以教師講解和學生配合為主,尚未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難以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互聯網+”的信息時代下,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方向以及如何將信息化手段應用于教學,是目前中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因材施教,分級教學
由于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條件不同,所積累的生活經驗也不同,使得學生之間具有一定差異,尤其是計算機基礎應用水平,差異明顯。有的學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觸計算機操作,而有的學生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等因素的約束,尚未接觸計算機基礎操作,這就要求教師實行分級教學,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差異化輔導,幫助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高計算機基礎應用水平,鞏固學生的計算機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教學計算機基礎知識一章時,筆者在課前了解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情況,并根據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每4人組成一組,由2名計算機水平較強的學生輔導2名計算機水平較弱的學生。之后筆者再對本章內容進行基礎了解,并進行合理分級,將理論性較弱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講解,而理解起來較難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講解,這樣就能夠讓基礎差的學生從最為簡單的理論學起,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就能夠增強其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起到層層遞進的教學目的。教學到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基礎好的學生將理解難度較大的理論知識向基礎差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講解,并帶領所有學生技能型實踐性探究,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
2思維導圖,引發思考
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除了第一章的理論知識,其余均是操作性較強的技能知識,考察的是學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思維導圖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圖文結合,能夠將復雜的知識轉化為簡單的知識,該種教學方式可引發學生的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構建起計算機知識框架,促使學生在面對不同操作性的技能知識時,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教學“Word圖文混排”這一實踐操作時,筆者在課前組織學生進行預習,并讓學生將自己所預習的內容進行總結,需要涵蓋預習課程的理論知識和重難點內容,在課中再讓學生將自己的總結進行交流和分享,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思路,從而獲取更多的思考。在學生對于圖文混排有一個初步了解后,筆者再示范一遍操作,并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例如有的學生不知如何調節頁邊距,而有的學生不知如何調節紙張方向等,這部分操作均是在頁面布局菜單欄下進行的,而筆者提醒學生有關菜單欄的操作時,就能夠使其了解到其他更多的操作,例如引用、插入和視圖菜單等,最后再讓學生將本次學習內容以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構建,從而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變得系統化和結構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3游戲模式,激發興趣
中職學生具有愛玩的天性,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是單向的知識傳輸過程,課堂氛圍較為死板和沉悶,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對課程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計算機語言基礎課程學習沒有捷徑可言,需要反復、持續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夠掌握,而游戲化教學模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強制灌輸思想,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感知和理解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探索未知世界,深刻理解計算機的作用和組織結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教學“IF函數中的嵌套”這一知識點時,由于知識內容較為復雜和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筆者通過創建“機器人回家”游戲,將抽象的函數嵌套邏輯轉變為簡單且直觀的知識,化靜為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游戲過程中,機器人在面對三岔路口時,將選擇正確路線達到下一路口,需對每個路口和路徑進行判斷和選擇,這就相當于完成一個IF函數語句,4個路口的組合就相當于完成了一次IF嵌套語句的使用。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練習使用各種函數語句進行問題描述,還訓練了自身的算法思維。通過此方法將難以量化的函數邏輯思維變得簡單易懂,從而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
4翻轉課堂,提升能力
“翻轉課堂”是一種技術促進課堂教學的典范,為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提供一個有效的新途徑。“翻轉課堂”可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從而將各種知識統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通過多探究、多歸納和多評價的教學手段,挖掘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學“WindowsXP的鍵盤指法與漢字輸入”一章時,由于漢字輸入具有多種方式,而鍵盤指法也各有不同,教學這一內容不能死板地套用,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不同學生適用的輸入法和鍵盤指法均不同,對此筆者將翻轉課堂引入教學中,讓學生自主觀看視頻,通過學習平臺進行學習和練習,之后再對學生的操作技能進行最終考核和評價。在評價中,筆者采取多元化評價方法,不僅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還讓學生開展互評和師評,這樣學生就能夠獲取更多的建議,了解自身的不足,并進行糾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5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改革既是中職學校面臨的嚴峻挑戰,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計算機素養,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新途徑,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裴文俊.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計算思維培養的思考和實踐——以Excel函數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9):70-73.
[2]宋雪,劉光潔.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研究與實踐——以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9,28(3):111-114+124.
[3]戴元琴.基于“藍墨云班課”的中職“對分課堂”教學探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J].中小學電教,2019(9):27-29.
[4]孫鵬.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探討[J].成才之路,2020(1):72-73.
[5]黃曉晨.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通訊世界,2019,26(8):366-367.
[6]廖暉彤.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微視頻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19.
[7]鄭偉俊,詹瑾,陳丹妮.基于計算思維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2):37-40.
[8]黃達生.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應用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16):152-153.
[9]張培.面向計算思維培養的中職課程項目式重構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10]王志強.基于互聯網項目式翻轉課堂的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5):176.
[11]孫惠芳,代允.基于“MOOC+SPOC”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計算機時代,2020(4):72-74.
[12]王興偉.基于智慧課堂學習數據的精準教學決策——以開放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5):125-127.
作者:仲小娟 單位: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