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知識與計算機應用融合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在進一步加大。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學生在充分掌握了相關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應用。本文通過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為當下會計學與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的優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與計算機;教學方法;研究改革
1二者在融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1相關授課老師不夠專業
就目前各大高校的現狀而言,其會計專業的授課老師在會計知識及應用方面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但是對于計算機的相關應用與了解卻并不深入,所以想要將二者聯合起來,師資力量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欠缺。而就目前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來看,更多的則是側重于會計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的綜合性人才。
1.2計算機教學缺乏實用性
對于現在的高校而言,都有開設相關的計算機應用課程,但是這些課程開設卻參差不齊,所以實用性也并不高。大多數的高校所開設的計算機相關課程就是所謂的基礎應用,即教學生一些簡單的辦公軟件應用,而不會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進行與專業相關的計算機實用性教學。
1.3學生動手能力差
就會計專業而言,相關老師的教學都更多的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的實操課程也都是手工做賬等會計專業的傳統科目。對于市場要求的會計與計算機聯合性的相關實際操作能力,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的并不多,親自動手操作的就更少。這一僅使得學生在畢業后無法適應市場需求,同時還會為其之后的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因為相關的理論知識他們都有,但是一面對電腦操作,他們的大腦就處于空白狀態[1]。
2在市場需求面前,二者融入的發展方向
對于現在的市場而言,綜合性人才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所以各大高校相關專業的設立與課程開設方面應該更加貼合市場,以市場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就市場對于會計專業的要求而言,其與計算機的有機結合已經是它發展的必經之路。想要培養出滿足市場要求的綜合性實用人才,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2.1提升會計授課老師的綜合能力
目前市場不僅要求學生要懂得相關的會計知識與做賬能力,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通過計算機進行賬務管理等。為了培養出這方面的人才,高校應該先提高其授課老師在這方面的能力。只有老師在這方面有所了解和會操作,才能夠傳授給學生。如果老師都不會,又怎么能夠要求他的學生掌握相關內容呢?所以作為高校的管理階層,在開設這方面的課程前,應該先對專業的老師進行相關培訓,并鼓勵相關老師去社會上進行實踐,即可以參與一些財務公司組織的軟件培訓課程等。同時學校也要定期結合市場變化對在校老師進行專業知識再教育,使得授課老師能夠更好的掌握市場變化,豐富其教學內容[2]。
2.2充分利用實操資源
對于現在的高校而言,為了保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都會在相關基礎設施方面配備得比較完善。會計專業一般都有專業的實訓室,以保證學生在聽完老師的授課后能夠自己動手進行實際操作,但是這更多的限制于老師講完課后的的剩余時間。也就是說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時間并不多。加之,一般這種實訓室因為相關設備較貴,所以只能在固定的時間開放使用,這就導致更多的學生只是在課堂上練習,其他時間并沒有進行相應的鞏固[3]。為了讓學生在軟件使用操作方面有一個扎實的基礎,高校應該增加實訓室開放的時間,使得相關的實訓設備能夠更好的被利用起來。
2.3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因為它更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一般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會通過相關案例分析使學生充分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對于實際應用而言,基本沒有涉及。所以,在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相關教學內容應該轉變為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現時,還要通過相關案例,使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對其中所涉及的實際操作方面不能一筆帶過,而應該帶領學生動手操作[4]。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各高校想要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合格的會計專業學生,就必須要充分的了解市場需求。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學生除了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結合計算機進行相應軟件的實際操作。而高校在這一方面,首先就是提高老師的教學技能,其次則是為實操提供相應的應用設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陸美芳,韋程懿,鄧明楊,等.會計知識與計算機應用有機融合的教學改革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9):257.
[2]劉屹.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24):137-139.
[3]尤鴻霞,鄧滿英.與專業相融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20):129-130.
[4]譚仔群.基于中職會計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探索與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9):148+15
作者:楊濤 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