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互動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該法案使家庭教育實現了由以家規、家訓、家書為載體的傳統模式,向以法治為引領和驅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模式的迭代升級。鄭州市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結合學校家長課程,創新“互動+”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模式,為家庭教育提供具體有效的指導,從而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配合,落實家校協同育人新形態。
一、課程“互動+”
為引導家庭教育指導方向,讓家長融入學校教育,學校根據新生家長、個性化家長、普通家長的不同需求,開設“同心圓”互動家長課程,推動家長教育觀念和思想的現代化,幫助家長自我成長、提升。綠芽新家長課程面向一年級新生家長,主要以微課的形式進行。通過學習力輔助、習慣力養成和正面養育等系列新家長課程,助力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綠芽家長匯課程面向全體家長,通過主題沙龍,開展“養育思考朗讀者”“養育實踐善行家”等主題活動,分享成功的養育經驗。綠芽家學堂課程滿足家長個性化需求,圍繞叛逆期的親子關系等育兒熱點、難點問題,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開展工作坊活動等,解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綠芽家智慧課程指的是學校通過專職心理教師授課、外聘專家講座,滿足家長系統學習需求,幫助家長成長為智慧家長。每一次互動課程結束后,參與學習的家長都會反饋和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閱讀一篇篇父母感言,學校深深感受到“同心圓”課程猶如一道柔和之光,照進了父母的心靈,新的家庭教育氣氛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二、課堂“互動+”
家校共育不僅是學校指導家長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激活家長的主人翁意識。家長課堂作為家校共育的重要內容,充分挖掘家長的專業特色和特殊經驗,家校互相補位,形成合力,助力孩子成長。走進課堂,激活資源。學校結合課后服務“請進來”的方式,邀請有職業代表性的家長走進課堂,激活資源。家長課堂為學生帶來課本以外的、真實生活中的實用知識。孩子們見識到了不同職業的生活,增長了見識、拓展了視野。而從被動邀請家長到家長自發申請,從家長給自家孩子的班級開課到給需要的孩子班級開課,家長課堂的持續性開設不僅使孩子在課堂上收獲了豐富的知識,還讓家長用別樣的陪伴溫暖了班集體。云端課堂,線上指導。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機遇下,教育服務應該融合線上線下兩條渠道。學校專門開設了線上新生家長“入學秘籍”微視頻和主題家長線上課堂,讓家庭學習日常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學校南北兩校區進行了“在家學習———如何讓自己更專注快樂”的心理健康聯播課,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居家學習的心理動態,并以此引導家長進行溫情和智慧的陪伴,家校齊心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三、陪伴“互動+”
“雙減”政策落地,作為孩子的父母,減負不代表減輕肩上的責任。父母只有用心陪伴孩子,才能讀懂孩子內心,喚醒孩子內驅力。親子共學,高效陪伴。學校親子共學活動主要有親子閱讀、親子勞動、親子運動、親子公益、親子研學等。其中,親子閱讀、親子勞動和親子運動是學生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好習慣。親子公益活動、親子研學一般在節日和寒暑假期間組織開展。學校對于每一項親子活動都有策劃方案、活動建議、評價機制,以保證親子共學活動落到實處,家長和孩子在高質量的陪伴中共同成長。家長助力,別樣陪伴。高質量的陪伴不僅發生在家庭內,還可以延伸到學校。因此,我們設計了家長助力活動,借助家長力量協助學校開展各種日常活動。運動會上,有家長裁判的身影;放學路隊中,有家長路隊志愿者的暖心護送;校園周邊路口,有家長安全志愿者的有序指揮……家長助力活動,為家長提供了觀察教育的不同視角。這不僅有利于豐富學校課程,優化學校管理,還使孩子在特殊的陪伴中理解親情、遇見榜樣、樹立信心、收獲成長。
四、榜樣“互動+”
最好的教育在實踐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學校每年定期召開“文綠好家長”“秀秀我的書香家庭”評選,家長們參與熱情極高。從去年10月份開始,學校通過升旗儀式、校訊通、宣傳標語等向全體學生和家長宣傳“好家長”評選活動即將啟動。隨后,學校公布“好家長”評選標準,指導學生撰寫“夸夸我的好家長”主題征文。去年12月中下旬,各中隊召開主題班會,每位隊員上臺夸夸自己的好家長,由家長代表、教師代表、隊員代表組成的評委會進行評選推薦。去年12月底,學校舉行頒獎典禮,學校教師通過走進家庭、寄送快遞或現場頒獎的形式對獲獎的好家長進行表彰。在“秀秀我的書香家庭”評選活動中,每個家庭精心準備閱讀資料,通過演講、誦讀、課本劇表演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踴躍參加競選。動靜結合的展示,為家庭親子閱讀創設了良好的氛圍。除了期末家長表彰,學校還積極組織開展線下家長活動,促進家長之間的非正式交流與協作,讓家長在交流中碰撞智慧、收獲成長。這些線下活動或以班級為單位,或以主題活動為契機,或以傳統節日為抓手,為家長們提供了互助成長的場所。在活動中,家長們可以交換意見、交流經驗,傾訴苦惱、發泄情緒,通過其他家長“照見”自己,發現孩子很多問題的根源其實在自己身上,并從其他家長身上獲得解決親子教育問題的方法。
五、未來暢想:擬建立“家庭互助小組”
不同家庭的教育立場有別、觀念有異、方法不同,這種差異性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基于這種認識,我們有一種設想:學校可以抓住不同家庭之間的共同教育需求,鼓勵和引導擁有不同資源的家庭自愿組建互助小組,如組建“愛閱讀”互助組、“家庭實驗”交流組、“拖延癥”調節小組等,開展互助成長活動,攜手實現家庭教育的現代化。未來,學校將在這方面開展一些有益的嘗試。
作者:牛保華 單位:鄭州市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