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機器人教學方法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主要對技工院校的工業機器人教學當中,能夠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探索,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到教學理念、方法與手段再到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在實踐當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工業機器人教學;創新;教法;評價機制
一、構建“立體式”的教學模式
將課本、相關參考文獻、實驗室實驗平臺、多媒體PPT、互聯網技術等相互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現代多媒體技術等教學工具,將校內講授和校外主動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習的內容互相結合,加強工業機器人的結構、編程思路及操作技能的培養。偏重學習的理論內容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對工業機器人的實際問題能力。
二、教學案例法
利用實際生產中的每一個案例導入,將工業機器人的結構、工作原理、示教程序設計和離線程序設計的方法由生硬的理論知識變成了鮮活的例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工業機器人的編程設計從破解工廠實際問題的實例導入,逐層剖析,循序漸進的完成,最終總結出,編程設計的詳細的順序流程圖,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清晰,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
注重實習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習教學課時數應該超過理論教學課時數,實習內容有:利用課外時間,通過觀察日常應用的工業機器人和視頻上看到的機器人,形成應用報告。利用報告里的應用任務設計工業機器人動作、完成編程、實現其動作等。社會實踐教學內容要緊貼學生能夠完成的簡單搬運,這一任務為主線,層層深入,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四、“理論實習操作一體化”教學
對于技工院校學生文化和專業基礎知識較差的特點,在教學實施時,盡量利用視頻和仿真軟件進行直觀演示,以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增加對工業機器人的認知。同時,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自己按照工業機器人的動作要求進行編程,實現對工業機器人的動作要求,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和工作實際有機結合,加深理解,促進記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理論實習操作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不用掌握復雜的理論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對動作的理解,繪制出思路清晰的邏輯控制圖,從而捋清了編程思路,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老師授課時可以從工業實際生產出發,由工業機器人基本動作引入課題,了解工業機器人的動作極限,還能通過視頻和實物進行演示,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工業機器人的動作順序和編程思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立刻進行動作設計和編程操作,從而提高認識,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動手能力。理論實習操作一體化教學方法極大的貼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老師能直接看到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有利于針對工廠實際,對學生進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實現不同類型的學生的需要。
五、評分機制創新
工業機器人課程成績評定時,不能采用一卷評終身的評分方式,要以過程評分為主線,要從重視結果評分轉向重視過程評分,不以最終的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而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進行評價。工業機器人理論評分和課程設計評分是分開進行。理論知識考試的評分包含四個部分。1.平時分數:指課后作業的上交和完成情況、出勤記錄及課堂的表現情況等。2.實訓分數:指完成實訓教學內容及實訓報告的上交情況等。3.調查報告分數:指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對工業機器人相關知識的調查報告等。4.期末考試分數。課程設計評價的最終分數:1.平時分數指課程出勤記錄及工作態度情況等;2.動作設計、流程圖、編程設計、系統設計等;3.系統硬件的安裝和軟件的調試等;4.整個課程的相關設計資料的整理和歸納等;5.答辯分數。總之,工業機器人教學,要從講授理論課程向實際操作項目轉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從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教學各步驟都應該緊貼學生“如何設計”、“如何編程”、“如何操作”來開展教學,這也是工業機器人教學創新和改革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工機器人》蔣剛、龔迪琛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2]陳偉華,《機器人技術及其應用》教學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2
[3]《工業機器人》吳振彪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4]《工業機器人基礎》孫樹棟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5]《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的歷史現狀與展望》陳佩云.1994.
作者:劉超 單位:吉林省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