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幼師琴法教學方法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因材施教,互教共學
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幼師琴法課的授課形式可以分為快、中、慢等三種類型,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授課內容及要求不盡相同,難易各異;對待差生要耐心指導做好示范,對待領會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多多給予鼓勵,讓他們主動去練習新的內容。同時,還可以利用以老帶新、以快帶慢的方法,學生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在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情況下自我領會,這樣,就可以逐步轉化差生,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重現全面培養,進行多角度訓練
幼師琴法教學內容上要重視基本功訓練,提高學生歌曲即興伴奏能力。幼師生學琴并非要技藝多么精湛高超,而是為適應工作的需要,演奏一般樂曲,特別是兒童歌曲的即興伴奏。即興伴奏的學習,是學生音樂素質提高的過程。它要求學生對平時所彈奏的音樂作品從調式、曲式、風格、和弦編配、伴奏音型等方面進行書面分析和聽覺分析,豐富其伴奏手段。此外,要加強視奏、移調的練習,要進行多聲部聽覺與合唱訓練,還要有邊彈邊唱的能力。通過即興伴奏的學習,不但能促進學生將所學到的琴法、和聲、樂理、唱歌等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應用于實踐,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掌握各種實用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三、找準難點,克服訓練障礙
教師要做好引路人。學生在學琴時會經常遇到許多難題,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教材,力爭做到有難題必解。學琴要眼看多行譜,手彈多行曲,耳正音。這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對初學琴的幼師生來說,困難是相當大的,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去解決:
(1)讓學生分手彈好旋律和伴奏音樂;
(2)兩個學生相互配合,即一人彈旋律,一人彈伴奏,嘴哼唱旋律,要求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
(3)雙手配合,要先慢后快,先零后整,由句到段一氣呵成彈完全曲。
四、參與實踐活動,提高自身能力
在學校文藝晚會上,盡可能給學生展示琴法才藝的機會,演奏形式可以是獨奏、伴奏、重奏或合奏。同時,請學生家長和親朋好友前來觀看,并給予鼓勵、贊揚,使學生受到鼓舞,以增強學生學琴的興趣和調動學琴的積極性。學校每年舉行的文化藝術節都有彈琴比賽,教師要抓住這個時機,指導學生參加比賽,準確地給學生的演奏水平定位,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成功。
五、結語
總之,少數民族地區幼師教學中的琴法教學途徑,一要教師做好榜樣,二要激發學生彈琴、彈唱的興趣和積極性。當然,在幼師琴法教學上,教師的教法固然重要,但學生要想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要靠個人的學習毅力。練琴要循序漸進,不可好高騖遠;要善于開動腦筋,不能盲目練習;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偉大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說:“一日停止了練習,便損失一周的功夫,一周停止了練習,便損失一個月的功夫,一個月停止了練習,便損失一年的功夫,最后便墜入不可救藥的地步。”音樂大師的教誨是十分深刻的。因此,琴要天天練,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成功。
作者:蒙現霄 單位:廣西河池市巴馬民族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