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組織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組織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學生自身條件和社會對學生的技能要求出發,提出對信息 組織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的措施,通過改革考試方式等方面的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組織;教學改革;實踐
信息組織課程是信管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述信息組織的原理、信息組織的技術標準、信息組織的技術方法(分類法、主題法)、網絡信息資源組織及信息組織發展評價等內容。信息組織課程內容理論性強,以往的教學計劃幾乎沒有實踐環節,學生不清楚學以何用,感到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沒有學習興趣,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信息組織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信息組織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本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實踐環節
信息組織課程內容涉及很多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例如,大部分教材對分類法、主題法、分類標引、主題標引、國內外典型類表、詞表等傳統文獻資源的描述和加工進行詳細介紹。部分教材側重于網絡環境下數字資源的信息組織,簡單介紹傳統分類法和主題法的基礎上,更多的篇幅則討論XML、元數據、MARC、數字圖書館等網絡環境下的信息資源組織加工技術。目前,各大高校信管專業信息組織課程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基本沒有安排實驗學時,學生感到課程內容與實際應用相差甚遠,對具體應用沒有感性認識,很難掌握和理解理論知識,因而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
2.教材缺乏實踐性,教學資源單一
目前,信息組織方面的教材有10部左右,如《信息組織》(馬張華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信息組織概論》(冷伏海主編,科學出版社)、《信息組織》(周寧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等。這些教材側重于傳統文獻分類編目和網絡數字信息組織這兩個方面,但企業信息組織、政府信息組織、商業信息組織等內容基本沒有涉及。另外,大部分教材只注重理論知識講授,很少設計實踐環節,難以指導學生課后實踐。現在可參考的實驗教材除司莉主編的《信息組織實驗教材》以外沒有其他配套的實驗教材。
3.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應用能力培養有待提高
當前的教學方法均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聽講”,被動地接收相關知識。雖然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普遍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大大增加了每節課的信息量,但由教學過程不重視學生的參與性,缺乏引導和啟發,因而課堂氛圍比較沉悶,互動教學較差,真正被學生理解、吸收并記憶的知識不多,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只局限于理論講解,學生缺乏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動手能力較差,難以培養學生信息組織的理論素養。
二、信息組織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1.教學內容應加大網絡信息資源組織
信息時代下,網絡已成為信息資源組織的主要載體,信息組織的教學內容應側重網絡信息資源組織、電子商務信息組織,增加企業、政府、商業等應用領域信息組織的理論與方法。改革之后的教學內容圍繞信息組織原理、方法、技術和應用四方面,以網絡信息資源組織、存儲、檢索等方面為重點。例如,增加搜索引擎技術、信息存儲技術、信息檢索原理及模型、標記語言的應用等實用性技術的學習,深入研究某個大型網站信息資源組織的方法、結構及特點。學生調查某個網絡分類搜索引擎,分析其采用的分類體系,比較網絡分類工具與傳統分類法在類目設置、組織形式、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異同。
2.加強實踐,注重學生參與式教學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某些知識點在教師授課前由學生課下查閱資料,自學其相關內容。每個學生應獨立完成,并于課前向大家做匯報。采取學生分組的形式,由小組成員協作完成教師指定或小組成員自擬的某個課題,如總結分析傳統分類法與網絡分類體系的不同、信息組織與檢索技術的新進展等。將課程設計環節增加到教學中,學生應用所學的資源描述方法、分類方法及標記語言、自選某種語言,如HTML、XML分析、設計并開發網站,根據學生的動手能力由每個學生獨立完成或由學生分組完成。教學過程應增加課堂實習、參觀、調查等多種實踐性教學形式,如參觀學校圖書館、利用《中圖法》進行教學實習,逐步開展手工編目和計算機編目課程實習。
3.開發教學資源,搭建學習共享平臺
加強實踐環節教學,為學生提供標引與著錄練習,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與具體的操作方法與技能,做到學以致用。但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學實習資源及其匱乏,開發實習系統,搭建實習平臺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學校應建設專門的信息組織等相關課程的實驗室,購買安裝《中圖法》電子版、《中國分類主題詞表》電子版、計算機編目軟件,有條件的學院可用CORC(CooperativeOnlineResourceCatalog,網上資源合作編目)系統進行電子資源編目實習。課程實習平臺的開發和建設可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習資料的、布置及批閱作業,與學生交流和答疑,使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實習和自測。這對提高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效果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4.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的綜合性考試改革
將以閉卷為主的考試形式轉變為以考核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方式,注重學習過程而非最終結果。結合信管專業教學特點,通過課程實驗及平時作業,學生掌握網絡環境下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描述、加工、存儲、傳遞與利用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實現技術,提高學習主動性、動手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平時作業,學生就相關知識、課題,以小組和個人的形式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和探討,主動學習,擴充相關知識體系,提高對信息組織學核心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例如,學生成績評定包括實驗報告的撰寫、實際操作應用、平時作業及課堂表現等方面。實踐證實,考試改革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具有顯著教學效果。
三、小結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信息量日益劇增,“信息時代”對信管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信息組織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下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應用,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正確的教學思路,注重實驗教學,擴展實驗資源,搭建實驗平臺,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曾偉忠.試論信息組織學教學和研究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理論版),2011
[2]陳開慧.基于能力培養的信息組織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農業網絡信息,2010
[3]徐麗曉.信息組織方向課程教學實習系統研究[J].現代情報,2008
[4]羅龍艷,杜茂康,張 仿等.信管專業的信息組織、存儲與檢索課程改革初探[J].情報探索,2008
[5]胡立耘.試析信息組織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情報科學,2002
作者:劉武 單位:普洱學院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