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困境及突破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育人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模式等也隨之發生改變,也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中學在開展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應立足于中學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需求和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不斷提升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效果。在本文的研究中,筆者就以中學教育教學管理作為切入點,針對當前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現狀;突破
中學在開展學校工作的過程中,教育教學管理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暴露出諸多弊端,嚴重制約學校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面對這一現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立足于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主體地位”,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核心目標,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理念,結合學生自身的成長特點,認知規律等,精心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管理手段,不斷提升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最終保障學生在有效的管理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一、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困境分析
在調查和研究中發現,當前中學教育教學管理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管理理念陳舊、滯后。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相對比較滯后,難以滿足當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需求。具體來說,集中體現在:中學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時,將管理的重點集中在結果上,而對這一過程并未重視。同時,中學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致使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管理中逐漸缺失了現代教育的特點,使得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受到嚴重的阻礙。另外,部分中學在當前的現代教育管理中,依然沿用傳統的、陳舊的管理模式,致使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厭倦情緒,影響了教育教學管理的效果。第二,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不合理、不科學。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了強調,更加關注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的培養,旨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基本上都是以成績作為標準,對學生的學情況進行判斷,并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依據進行管理。這種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針對當前的新課程改革依然是一種隱性的束縛。另外,教師依然更加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管理,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主體性,難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難以落實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管理需求[1]。第三,教學管理中以章為本。中學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的時候,為了強化管理效果,必須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制訂一定的管理章程,并以此為標準實施教育教學管理。但是在調查和研究中發現,部分中學由于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甚了解,以至于規章制度僅僅是為了維護學校的秩序、保障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由此可見,當前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的章程中,還存在明顯的規章化、標準化、形式化的現狀,致使學生和教師都受到束縛。在這何種情況下,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效果不佳,難以滿足新課程改革下的需求[2]。
二、新課程改革下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創新路徑分析
(一)明確管理新方向,創新工作路徑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內容,明確教學管理方向。首先,確定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管理方向。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在開展教育教學管理時,應結合中學學生的學習需求、生活需求,對傳統的教學管理體系進行不斷改良、優化,最終促使教育化教學管理價值的凸顯。其次,對教育教學管理方法進行創新。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的時候,應對傳統的教學管理思路、教學管理渠道進行創新,使得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式管理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最后,注重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要求,為了真正提升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學校應積極開展在職培訓、崗位指導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管理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勝任當前的教學教育管理需求。
(二)更新教學管理理念,適應新課改發展要求
中學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學管理理念直接制約了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要想真正完成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必須要及時更新教學教育管理理念,以更加先進科學的教學管理理念,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指導,進而在新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面,能夠逐漸形成新的管理制度。首先,應對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具體要求等進行全面了解、分析,對其形成理性的認識。其次,還要在此基礎上,從現代教育作為出發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定位,并據此形成與學生實際需求相適應的教學管理理念和方式。最后,在更新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的過程中,還應盡可能增加一些具有創新性、人性化的理念,緊緊圍繞新課程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原則,借助有效的教學管理,不斷提升和保障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具體來說,中學在更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時,可圍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努力借助新型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強化教育教學管理效果,使其符合新課程改革下的人才培養需求[3]。
(三)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在優化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制訂出一套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是開展教育教學管理的基礎,也是保障其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因此,中學在優化教育教學管理時,必須要對當前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并借助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改變具體的教學行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等。具體來說,中學在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應關注并加強教師專業的發展,因為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本身的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教育教學管理質量。其次,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已經落伍,根本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學管理需求。基于此,必須要以“實現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核心目標,重視教育教學管理過程,并實施多樣化的教育教學管理手段、教學評價方式等,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管理質量。最后,重建常規的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為了強化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效果,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與學校、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各種規章制度。同時,在制訂規章制度的時候,還應將新課程改革下的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促使學生在教育管理規章制度中,發展學生的個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4]。
(四)強化學校常規管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中學開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成長環境,使得學生在這一環境中,掌握大量的知識,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明白人生道理、提升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等,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在強化教育教學管理的時候,應做好學校的常規管理工作,健全常規管理的制度,使得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更加高效化。首先,中學應全面加強學校的物質環境建設,包括購置相關的教學設備、美化學校的校園,制訂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保證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其次,應全面加強文化環境、精神環境創設。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應緊緊圍繞“學生主體地位”,實施民族化的管理方式,并引導學生也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最后,還應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定期、不定期開展演講比賽、唱歌比賽、書法大賽、詩詞大會、籃球比賽等,使得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學習生活,并陶冶自身的情操。另外,教師還應在這樣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中,強化自身的教育教學管理效果。
(五)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學改革處于核心和關鍵,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集中點就是教學工作,旨在提升中學的教學效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在中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涉及多個方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化工程。因此,為了有效推動中學教育教學管理質量,應以教學改革作為切入點,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放手,對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進行優化,不斷提升學校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因為在整個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中,教師處于核心地位,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教出更好的學生。因此,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業務能力,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管理方法,才能保障教學改革的高效開展。二是關注學生綜合能力、人格的培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在推進教學管理時,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文化、科學知識的獲得,還要立足于學生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身綜合能力,并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中學的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下的人才培養需求。基于此,必須要立足于中學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全面提升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冰.淺議高中教育教學管理優化與改革[J].讀書文摘(青年版),2015(10):160.
[2]劉國華.高中教育教學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科學中國人,2016(32):131.
[3]張秀琴.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9(9):208.
[4]張必利.新時代下提高高中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有效策略[J].求知導刊,2019(52):95.
作者:李建民 單位:甘肅省武威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