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物理教師需具有的能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教師的能力水平是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物理教師應當具備的能力素養,主要表現為下列幾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是指在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的安排做出整體計劃,預先制訂教學方案、構建教學活動模式或觀念結構的過程,每一位教師都應具備教學設計能力。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教師不僅要分析課程標準和教材,更要注重學情分析,包括對學生知識、經驗、思維、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要通過與學生對話等,確定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經具備學習新知識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而不是只憑主觀揣度,認為講了學生就掌握了,以此來安排學習的順序和創造教學環境。總之,我們要為學習者設計教學,要注重分析學生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優化教學方案。
二、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咨詢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管理學的知識,采取某些方法和途徑,來組織和管理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建立起良好的教學環境,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課堂組織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需要教師靈活、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它事關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善于組織教學的教師,在課堂上能根據教育規律和學生心理特點,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對教學內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適宜的教學情景。因此,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是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三、較強的實驗能力
一是熟悉中學物理教材規定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實驗原理,有較強的實驗操作能力。只有精通實驗原理,才能準確地抓住關鍵環節,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適時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與分析,使實驗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學生分組實驗中,課前的研究設計,實驗過程中的具體指導,實驗結束后畫龍點睛的分析總結,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是極重要的。這一切均有賴于教師對實驗原理的精辟理解與研究。二是善于因陋就簡,具備自制儀器和教具的能力。我國的現實情況是許多中學的儀器設備不充足,而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往往又需要補充一些儀器和教具。這就要求教師能從實際出發,因陋就簡,自己動手解決困難。例如,一個普通的塑料茶杯,可以用它來做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的十來個實驗。這種簡單易行的辦法解決了實驗裝置和儀器的不足,豐富了教學實驗內容和學生課外實驗。三是改進實驗的能力。無論哪一本教材,所介紹的演示實驗和實驗分組實驗,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隨著教學改革試驗的深入開展,隨著今后在全國將要出現的“一綱多本”的新局面,物理教師運用理論設計實驗、改進實驗這一研究課題,將更突出地提到教學工作的日程上來。
四、教育研究能力
傳統的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很少有從事教學研究的機會。事實上,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賴于教學經驗的積累,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隨時都可能碰到教學工作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何轉變教學模式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等等。新課程所蘊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新問題,都是教師無法用過去的經驗和理論來應對的。因此,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也應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五、信息能力
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物理教師可以快速地從互聯網和局域網中查找并獲取與教育教學相關的信息。具備良好的信息能力,不僅有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以及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對于教師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也有極大的幫助。因此,信息能力是新世紀物理教師能力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教師應具備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1)信息獲取能力;(2)信息技術應用能力;(3)開發物理教學課件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優秀的物理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要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滿懷激情地投身到教育教學改革洪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