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慢性鼻炎護理精細化管理應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精細化護理管理在慢性鼻炎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此文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就診于我院的患者中,以隨機原則抽選100例慢性鼻炎確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法對患者進行編號,并根據編號進行分組。編號奇數者選入對照組,編號偶數者選入研究組。對照組以常規模式展開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展開精細化管理。觀察指標包括: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對照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均低于研究組,且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于慢性鼻炎患者護理工作的開展來說,精細化護理管理的實施可獲得理想效果,不僅可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可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可行應用并予以推廣。
【關鍵詞】精細化護理;護理管理;慢性鼻炎;護理觀察;應用效果;效果觀察
近年來,慢性鼻炎的臨床發病率顯著增加,患者鼻腔黏膜及黏膜下組織發生數月的持續性、反復性的炎癥,在間歇期內炎癥仍無改善,并且患者未出現明顯的感染致病微生物的情況,還伴有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此種癥狀稱為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患者會出現鼻塞、流涕、頭暈、頭痛、說話呈閉塞性鼻音、嗅覺減退等癥狀,長時間的慢性鼻炎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不暢的情況,夜間睡眠時需張口進行呼吸,進而對患者的睡眠狀態造成影響,極易導致患者因睡眠差而晝間精神不佳。由此可見,慢性鼻炎不僅威脅患者健康,也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需對患者實施治療及護理,為保證治療及護理的效果,必須展開護理管理工作,為深入探討此問題,本文選取100例患者,圍繞精細化護理管理在慢性鼻炎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文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就診于我院的患者中,以隨機原則抽選100例慢性鼻炎確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法對患者進行編號,并根據編號進行分組。編號奇數者選入對照組,編號偶數者選入研究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26例,比例為12:13,年齡跨度為21~65歲,年齡均值為(43.39±3.24)歲,病程跨度為7個月至25個月,病程均值為(16.44±2.27)個月。研究組:50例患者中女性25例,男性25例,比例為1:1,年齡跨度為21~65歲,年齡均值為(43.42±3.44)歲,病程跨度為7個月至25個月,病程均值為(16.43±2.31)個月。此研究未違反倫理學,開展前已報告倫理委員會,并獲得允許;患者與家屬對此研究的內容知曉,組間資料比較提示無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及常規護理管理。加強對患者體征的觀察,對患者異常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精細化護理管理。(1)在開展精細化護理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結合患者的綜合情況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首先要為患者提供優質環境,保證病房的清潔、干凈。其外,還應在病區內設置各種公示牌及標識,通過此途徑加強對慢性鼻炎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及配合度;(2)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及管理。護理人員在對慢性鼻炎患者展開護理時,需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并且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精細化護理理念的教育及培訓,通過自制教育小冊、內部學術座談會議等形式,提高護理人員的精細化護理水平及綜合素質,同時促進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提高其工作配合的默契性;(3)加強基礎護理。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體征、各種癥狀進行嚴密的監測及觀察,在對慢性鼻炎患者展開護理的過程中,必須規范依照相關流程展開,保證各個護理環節的精細化;(4)護理工作責任化。在對慢性鼻炎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后,需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來將護理標準精細化,將護理制度完善化,對各個護理環節進行把控,同時明確各個護理人員的負責內容;(5)加強護理服務。除了基礎護理工作之外,還需加強對慢性鼻炎患者的飲食干預、心理護理、運動指導等;(6)分層管理。在實施護理工作過程中,還需建立分層管理制度,明確各層次人員職責,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實施獎勵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3]:優:鼻黏膜經治療及護理后恢復正常,鼻腔內分泌物情況正常,通暢程度恢復;良:鼻甲經治療及護理后縮小,閉塞、流涕等不良癥狀均改善;差:未達到上述標準。滿意度評價:以自制滿意度表格調查,患者自行填寫,共包括20道題,每題分值0~5分,總分值0~100分,共分為滿意(85~100分)、較滿意(60~84分)、不滿意(0~59分)三個評價標準。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運算按以下標準執行:處理軟件為SPSS21.0;檢測項目兩項,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x-±s);運算方式為分別進行χ2檢驗、t檢驗;最終評定項目為P值,當P<0.05即有差異顯著。
2結果
2.1護理質量對比
對照組護理質量優良率為82%(23例優+18例良),顯著低于研究組的98%(26例優+23例良)(P<0.05)。詳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滿意度98%(30例滿意+19例較滿意)較對照組80%(25例滿意+15例較滿意)更高(P<0.05)。詳見表2。
3討論
臨床上將慢性鼻炎分為慢性肥厚性鼻炎以及慢性單純性鼻炎兩種類型。單純性慢性鼻炎病變機制為神經血管功能出現紊亂,進而造成鼻黏膜血管擴張,導致鼻甲尤其是下鼻甲的肥大,此類患者鼻部的腺體以及血管周圍出現炎性細胞浸潤,黏液腺分泌更為活躍,但無明顯組織增生情況[4]。肥厚性慢性鼻炎患者基于單純性慢性鼻炎的病情進一步發展,導致鼻黏膜下層出現纖維組織的增生、鼻黏膜增厚,并累及鼻骨及鼻骨膜,導致血液循環因增生組織壓迫而受到影響,此時患者鼻黏膜呈現出異常的蒼白色,此類患者的鼻甲尤其是下鼻甲表現出明顯的增生肥厚現象,且鼻甲表現為桑葚或結節狀[5-6]。慢性鼻炎的復雜癥狀給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護理工作實施的不到位,也導致了醫療糾紛發生率的提高,因此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管理[7]。精細化護理管理的實施不僅僅要求護士有扎實、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精湛的護理技術[8],并且還能根據患者的需求開展多元化、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精細化護理[9]。雖然目前臨床上已對慢性鼻炎患者開展了針對性的治療工作,但是由于護理措施的不完善,進而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并且也會影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上述均是導致醫療糾紛的關鍵因素[10]。因此如何對慢性鼻炎患者開展護理管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保障臨床療效,是護理管理工作者需要進行探索的關鍵問題。本次研究對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及常規護理管理的基礎上開展精細化管理工作,精細化管理模式將管理理念與管理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系統化的明確規則,信息化、標準化、數據化、規范化的原則,保證各個護理環節的工作都能有條不紊的開展[11]。精細化護理管理要求護理人員在對慢性鼻炎患者展開護理的過程中,需對每一個護理環節的內容都明白清楚[12],并且實施護理工作的分層管理及責任化,可有效提高慢性鼻炎護理工作中的護理質量,并提高慢性鼻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也可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本文以對比分析的形式展開研究工作,研究結果顯示,對于慢性鼻炎患者護理工作的開展來說,精細化護理管理的實施可獲得理想效果,不僅可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可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可行應用并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秀娟,王丹,許廣亮,等,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服務對慢性鼻竇炎患者術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19):3608-3609.
[2]馬靈草,戴晗青,常淑瑩.心理護理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5):2329-2332.
[3]曾勇超,許雪榮.自我護理干預在慢性鼻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6):68-70.
[4]祝孫蓉,葉曉珍,林梅.慢性鼻炎患者的發病原因分析及健康指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11(18):63.
[5]楊麗.過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護理與預防[J].家庭醫藥,2019,9(2):9.
[6]劉金華,瞿燕平.中醫綜合護理干預慢性鼻炎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7,30(1):106-108.
[7]楊玲.精細化管理在耳鼻喉科病房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2):100-102.
[8]劉劍.精細化管理在耳鼻喉科病房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探討[J].健康大視野,2019,12(12):27-28.
[9]龔順敏,楊興艷.精細化管理在耳鼻喉科病房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8):161.
[10]林惠珊.精細化管理在耳鼻喉科病房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8,11(31):215.
[11]何千.精細化管理在耳鼻喉科病房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8,13(33):190.
[12]張娜.精細化管理在耳鼻喉科病房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7,29(9):1546-1548.
作者:魏雪瓊 洪春燕 柯明珍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