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導游繼續教育的提升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導游繼續教育是旅游行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導游繼續教育內涵、概括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了導游繼續教育的實現方式及存在的不足,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提出今后完善與提升導游繼續教育的若干發展對策。
關鍵詞:導游;繼續教育;現狀;對策
一、相關概念的探討及研究簡況
導游繼續教育的研究資料在公開發表的文獻中能檢索到的資源不多。至2016年10月,在中國知網的期刊庫中,以“導游繼續教育”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查到只有3篇文獻。以“導游培訓”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查到有61篇文獻。文獻大多數是實踐研究,理論研究較少。一些相關的概念如下。“繼續教育”,是延續性、延伸性的教育,是在接受一定的學歷教育后所接受的各種教育的綜合,既包括學歷教育,也包括非學歷教育[1]。“導游繼續教育”,是導游從業人員的學歷、專業技術達到了國家或行業要求、獲得導游資格后,為了提高素質,在從事導游職業的過程中,接受各種主體發起的教育的過程[2]。“導游人員培訓”,是導游人員在崗位工作上接受有組織的集中教育,分為崗前培訓和崗后培訓[3]。在實踐探索方面,于萍(2012)設計了一種體驗式移動導游學習系統,驗證了移動導游學習系統應用的可行性,分析了移動導游學習模式的優點[4];趙治龍(2013)為保障導游人員的權益,在經濟上應建立合理透明的導游薪酬制度,認定導游人員的等級,在法律上要完善導游繼續教育的培訓制度,完善導游勞動權的保護制度[5]。關于導游培訓的研究,秦兆祥(2006)認為,加深導游培訓必要性認識,做好導游培訓工作,是提高導游人員整體素質最為經濟有效的途徑[6];古屹(2010)闡述了導游培訓的必要性,分析導游培訓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導游培訓工作的對策[7]。國內發表的有關導游繼續教育的期刊文獻,大多偏向于導游人員的職后培訓與年度培訓。
二、導游繼續教育的實現方式
高素質的導游應具有職業道德素質、文化知識素質、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個人修養、優秀的心理品質、突出的組織和應變能力、較強的法治意識[2]。要達到這樣的素質,導游要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主要包括資格培訓、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及年審培訓。繼續教育部分包括崗前培訓、崗位培訓以及年審培訓,具體包括如下。
(一)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是要求獲得導游資格證者,在正式上崗前必須經歷的職業培訓。
(二)崗位培訓
崗位培訓是旅游服務根據工作需求而舉辦的各種適用性培訓,如強化外語、導游語言藝術培訓等。
(三)年審培訓
年審培訓由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舉辦,培訓時間根據需要而安排。2001年,國家旅游局的《導游人員管理實施辦法》規定,“導游人員必須參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舉辦的年審培訓。培訓時間應根據導游業務需要靈活安排。每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得少于56小時。”[8]除了各種培訓活動,導游繼續教育的進行與導游自身素質的提升、知識的積累,離不開自學、自我積累。自我積累是終身學習的一種方式,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自學的方式可以利用書籍進行自學,導游員在考取了導游資格證、帶團上崗之后,還可以通過其他考證培訓系列教材、知識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視野。導游可以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與知識。社會是一所最廣泛的大學,導游員除了老師的教導、自己的學習之外,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不斷積累,在實踐中學習、掌握實際的業務技能。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利用移動平臺進行各種形式的學習成為了可能。網絡自學成為了許多行業的學習與培訓形式,促進了終身教育的發展。近年來,一些地區、部門對導游員的繼續教育工作也采取了這種方式。比如,許多省市的旅游管理部門舉辦的崗前培訓班、年檢培訓班,除了提供包括旅游法規、管理辦法、帶團講解技巧的紙質學習資料之外,還包含有網絡學習。導游人員培訓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集中面授完成后,將進行第二階段的網上學習,兩個階段結束后將進行綜合考試考核,合格者將予以頒發相關的培訓考核合格證書。具有全國意義范圍的中國導游職業教育培訓中心于2007年5月成立,主要舉辦全國導游資格證、景點景區導游資格證、導游年審的培訓,主要負責宏觀的管理與行政指導。在一些省、市的教育培訓中,導游人員可以通過在網上的遠程教育課程完成。網絡教學內容與公開授課課程一致,公共課、選修課在相關網站導游遠程教育欄目中播放,導游人員憑本人姓名和IC卡號碼點擊進入觀看網絡課程,并完成課程的作業。學習完成后可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年審手續。應用網絡教育培訓的平臺包括北京旅游教育網、甘肅省旅游局網絡培訓平臺、廣州旅游網政務版(http//www.gzly.gov.cn)、江門導游人員繼續教育平臺,等等。
三、當前導游繼續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對繼續教育認識不夠、種類單一
目前,我國對導游繼續教育的認識還不夠、重視程度需要提升。旅游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主要集中在資格和年審培訓。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主要由企業負責。旅行社在旅游旺季需要聘請兼職導游,由于導游的流失率較高,很多兼職導游是新人,實踐經驗不多,旅行社通常要舉行幾天的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圍繞帶團技巧與企業文化。參加培訓的大多是初級導游,中、高級導游也因為流失率的問題,在導游隊伍中所占的比例少。導游繼續教育的種類比較單一,以傳統課堂的教學為主,缺乏實踐與研討。每年的資格證書和年度培訓主要是邀請行業專家、大中專院校教師對旅游知識講座,單一課堂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學生被動參與培訓和教育,提升空間小。
(二)導游員的學歷與級別有待提升
導游繼續教育包含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兩個方面。在導游學歷教育方面,有學者指出,至2006年9月,全國擁有執業導游32.05萬人,在這32萬多名執業導游中,30歲以下的占80%,大專及以下學歷者占80%[3]。數據說明我國導游人員的學歷不高,與產業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在導游級別考試方面,根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2015年報名考試全國導游中級、高級的人數共計7302名,其中報考中級導游員考生6197名,報考高級導游員考生1105名,報考人數分別較去年增長了12.2%和13.2%[9]。而目前我國持有導游證的總人數約為70~80萬人,擁有導游從業資格證的人數在100萬人左右[10]。自2006年和2011年全面實施全國中級導游員和高級導游員等級考試以來,已經有3萬余名導游通過考試進入中高級導游員隊伍。全國中、高級導游等級考試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逐步提升。而導游的工作壓力大,合理有效的薪酬機制有待建立,導游考取高等級考試的動力有待提高,相關保障需要完善。
(三)當前的繼續教育活動還難以滿足導游員的多樣化需求
終身教育時代的到來,包括導游人員在內的廣泛群體對專業知識、家庭保健、投資理財、飲食等許多方面都有學習的需求。在“互聯網+”時代,遠程教育承擔了繼續教育的部分任務,但是由于課程內容創新不足、模式單一、個性格化資源不多而且開放性有待加強,網絡平臺還不能迎合市場和廣大學員,線上、線下的配合不夠,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勻,容易造成重復建設。這些缺點使得教育活動難以滿足導游繼續教育的需求。
(四)繼續教育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參加各類繼續教育的學員,與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不一樣,他們更注重教育培訓的實際效果,希望學習、掌握旅游行業的新理念、新技能,而許多培訓的師資大多數來自普通高等學校的旅游專業教師,其科研、理論水平較強,但是實踐經驗略顯不足。近年來,旅游業快速發展,但是旅游培訓教師的數量還不多,制約了旅游繼續教育的發展。培訓教師在教育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科結構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從學歷結構上,培訓教師的學歷主要以本科為主;從職稱結構來看,教師的比例不合理,高級教師的比例很小,并且大部分沒有從事旅游專業教育,很多來自其他行業,青年教師則剛畢業不久,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從學術經歷來看,“雙師型”教師少,實踐操作能力不足,難以將旅游業的新行情、新理念融入教育培訓之中。
四、提升導游繼續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從宏觀上做好導游管理與教育的相關工作
國家旅游局在2016年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表示,要深化導游管理體制改革,管理將向市場化、自由化、法制化轉變。國家旅游局將開展改革試點,拓寬導游執業途徑;改革導游管理模式,取消“獲得資格證3年未從業的,資格證自動失效”的規定,導游資格證終身有效,導游證全國通用;取消導游年審制度,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導游的常態管理,實行動態進出機制。國家旅游局將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導游隊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實現“進出、監管、保障、獎懲”四位一體。依法保護導游的人身財產和合法權益。各地成立導游協會并加強引導[11]。只有這樣,才能留住導游人才,促進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
(二)優化導游繼續教育體系
優化導游繼續教育體系,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協調與管理,要形成品牌,避免重復建設,要構建并發展完善包括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在內的導游教育體系。和導游教育相關的各種類型的學校和教育機構,需要積極參與到這項教育活動中來,夯實教育基礎,優化教育結構,提升導游教育整體水平。國家層面的繼續教育活動由國家旅游局負責導游繼續教育的規劃、協調、指導的宏觀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管理機構負責區域的中觀導游繼續教育活動,市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具體教育活動的開展。多渠道籌集、設立導游繼續教育的費用,減輕導游的經濟負擔。
(三)推進繼續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
至21世紀初期,我國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旅游專業的院校,全國有1195所(高等旅游院校252所,中等職業學校943所)[12]。許多學校,特別是開設有旅游、導游、酒店等相關專業的大中專院校,建有各種類型的旅游實訓基地,這些基地也是開展導游繼續教育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依托這些實訓基地,依靠大中專院校的教師,可以進一步開展導游實用、關鍵技能的教育培訓,此外,導游學歷提升、企業管理人員進修、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等活動都可以適當開展,進一步發揮實訓基地的多種功效。這方面的工作需要企業、行業與相關學校加強互動。
(四)加強高水平的培訓教師隊伍建設
好的教師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關鍵。要改進過去繼續教育活動薄弱的狀況,則要利用優秀人才,加強各級各類繼續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職業技能提升工程。普通旅游大中專院校、開設旅游專業的成人高校,應該設立專項經費,建立健全教育在相關企業行業的實踐制度、辦法,支持中青年教師攻讀高一級學位,提高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在許多教育培訓中,培訓專家常常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具有深刻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熟悉旅游業發展情況的學者;另一種是在行業打拼多年,具有豐富的行業工作背景和實際培訓經驗,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行業培訓管理者。這兩類專家往往受到學員的好評,因此,今后的培訓工作,需要將這兩方面的師資進一步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實導游繼續教育的力量。
(五)建設導游繼續教育的“學分銀行”
繼續教育活動包括許多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培訓。但是,在這兩個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問題外,過去的許多非正式、零散的學習成果往往很難得到行政管理部門或者是旅游單位的認可,容易造成導游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由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提倡的、面向終身教育的”學分銀行”項目,也很符合導游繼續教育活動。“學分銀行”面向全體學習者,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終身學習服務的學分管理,提供各類教育活動學分的認定、積累與轉換,為學習者搭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因此,應該積極開展導游繼續教育活動的“學分銀行”建設,導游的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通過該項工程,可以得到認可,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還可以進行轉換,補充繼續教育學時或者頒發相應的培訓證書,達到學歷教育的相應要求后,還可以頒發相應的學歷證書,這就使得教育活動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大方面,促使“旅游大教育觀”的形成。
(六)利用“互聯網+”,推動導游繼續教育載體與平臺的信息化水平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廣“互聯網+”戰略,許多行業都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適應時展,提升自己。在教育界,“互聯網+教育”運用網絡、云計算、學習技術等,跨越傳統的學習界限,面向學習個體,提供各種個性化的優質學習資源與服務,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參與到互聯網教育中來。導游繼續教育也應該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改進傳統教育教學方式,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的更新升級。建設以光纖寬帶、移動通信為載體的終身學習服務與管理平臺,引入與開發包含新理念的旅游教育精品課程、微課、慕課(大規模在線課程,MOOCs)、小型私人在線課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SPOCs)、小規模開放在線課程(SmallOpenOnlineCourses,SOOCs)等多種數字化教學資源,擴大旅游教育資源庫,課程內容應該豐富,包括講解知識、職業道德、形象禮儀、政策法規、案例分析等等。2015年,國家旅游局倡導創建導游培訓“云課堂”,利用通信技術和互聯網云平臺,為導游搭建一個開放、便捷、公開的自主學習平臺,讓全國導游打破地域限制,通過域名或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使用移動終端進入學習[13]。以“云課堂”為代表的新學習平臺將不斷創新,引導教育的線上和線下活動,鼓勵導游人員不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也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閻桂芝,王愛義.關于繼續教育的幾點思考[J].成人教育,2012(3).
[2]于萍.解析導游人員的繼續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9(2).
[3]彭玲,丘萍.我國導游隊伍現狀及培訓工作策略[J].高教論壇,2007(S1).
[4]于萍.基于移動網絡的導游學習系統[J].新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5]趙治龍.導游人員權益法律保護的對策研究[J].太原大學學報,2013(2).
[6]秦兆祥.淺論導游人員培訓工作的必要性[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7]古屹.導游培訓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3).
[8]國家旅游局.導游人員管理實施辦法[Z].2001.
[9]2015年全國中、高級導游員等級考試順利舉行[EB/OL].
[10]鄒育敏.自由執業試點后,在線導游預約服務就是一片光明了嗎?[EB/OL].
[11]我國將放開導游自由執業取消“導游必須經旅行社委派”[EB/OL].新華網.
[12]阮瑤.新世紀導游培訓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生產力研究,2002(5).
[13]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開辟新常態下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新天地———2015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工作報告[EB/OL].國家旅游局網.
作者:方仁 單位:廣西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