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思考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這一理念應運而生,對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改變和影響。近年來,“互聯網+教育”模式逐漸在高校教育體系中滲透,將“互聯網+”思維貫穿到高校辦學,逐漸成為了推動高校教育改革和長遠發展的新引擎。可以說,“互聯網+”給高校教育帶來巨大挑戰,同時也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將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彰顯出時代特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诖?,文章以“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發展現狀為切入點,對教育教學方式改革路徑進行分析,以期能夠提高高校教育效率與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創新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發展現狀

(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辦校目標就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而“互聯網+”的發展推動著各行各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傳統的人才培養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所開展的教育改革,更顯有聲有色,可以說高?,F階段的教育改革是對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探索,是一種具有較強可行性的教學研究,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二)革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

將“互聯網+”這一模式滲透到高校教育改革中,對傳統高校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合理化的改變,從而助力高校教育能夠符合現代化發展需求,滿足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要求[1]。同時,高校教育改革使得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并且借助“互聯網+”這一模式,也能夠有效規避以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逐漸突破課堂教學的束縛,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出現變化,這對于整個高校教育而言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種機遇。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路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

在“互聯網+”背景下,借助互聯網思維與教育規律進行深度融合,從互聯網角度來看,所有教學改革都必須要圍繞學生這一“用戶思維”[2]。高校教育工作服務的核心就是“學生”,因此學校必須要在教育各個環節,建立起“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將這一理念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而教師也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從以往“師尊”的高度走下來,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認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汲取優秀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確保各個層次學生均能接受知識熏陶,設計具有差異化的課堂提問與課后作業,借助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參與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確保教學目標高效落實。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要不斷拓展自己視野,從多角度出發去看待和解決問題。對于教師而言,跨界思維的建立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所謂跨界思維就是實現學科、專業知識的跨界融合,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去思考,形成多樣化的思維,并用大視野的眼光來預判事物的發展方向。不僅如此,高校也應當注重教學思維和理念的改革,要積極將教育發展視野從課堂向課外延伸,通過校企合作、校局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實踐平臺,確保所培育的人才能夠了解行業現狀,符合行業人才需求[3]。同時根據行業發展實際,積極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到學科教學之中,共同制定滿足“互聯網+”時代的人才培養方案,推動自身人才培養改革進程的加快。此外,學校還應當積極組織教師結合地區發展,挖掘自身教育優勢,對專業課程進行合理化調整,突出專業課程特點,打破思維藩籬,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切實提高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培育出優質人才。

(二)拆分知識點,改革教學時間

在傳統的高校課堂教學中,每節課時約為45分鐘,但是學生在45分鐘內并非能夠完全保持注意力集中,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各種信息資源,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還需要抵御網絡的誘惑,因此極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得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大幅度縮減,對此改革教學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4]。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首先對本節課知識的重難點進行提取,制作成為5-10分鐘的微課,然后上傳至學校教育平臺,學生在課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開展自學,將原本放在課堂的教學內容放在課前進行,通過預習和自學,學生將不懂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可通過教學平臺與同學進行相互探討,也可一對一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將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匯總、整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逐一攻破,將課堂45分鐘集中用于答疑解惑,這樣能夠避免課堂教學中側重點的偏差,增強師生互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5]。同時,在“互聯網+”模式下,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資源的整合,還需要注重微課設計的科學性,實現知識交互,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還可以加入在線游戲、視頻聊天等互動形式,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助力教學模式改革成效。

(三)研討教學,培養思維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體現出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絕對主導權,這種教學模式根本難以顧及學生的需求和感受,對于知識,學生只能選擇被動接受。通過專題引領,借助新研討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彰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6]。所謂新研討式教學就是在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基礎上,借助網絡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由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圍繞某一知識重難點,形成專題研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或是采取小組合作模式,以課堂宣講為主要形式的啟發性教學。在高校教育體系中,有很多學科偏理論,課程性質較為枯燥,因此在教學之前需要教師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小組合作不失為一種有效方式,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的基本情況、資料進行分析,然后進行科學分組,每個小組明確不同的研討主題,同時由小組成員共同推選出小組長,全權負責研討活動的開展,同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通過查閱文獻、檢索資料,小組共同完成提綱撰寫,并結合所收集的資料編制PPT,最后選派一名代表上臺展示,并宣講此次研討的過程、結果,分享最終的學術成果。通過這樣的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思維的碰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進而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全面發展[7]。此外,教師應當看到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局限性,將課堂討論向課外延伸,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在線交流,學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切實深化討論內容和形式。

(四)混合教學,突破重難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形式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從以往傳統的“黑板+粉筆”的形式轉變為“多媒體+激光筆”的形式。雖然加大了信息技術的應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填鴨式”的教學的本質并沒有改變,課堂上教師依舊滔滔不絕的講著,學生昏昏欲睡的睡著,課堂注意力并沒有實質性的提升[8]。再加之電子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服務,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也不會記筆記,想著課后借課件即可,教學從傳統的“講述式灌輸”向信息技術手段下的“互聯網灌輸”轉變,課堂教學質量不佳,成效甚微。歸根究底還是由于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認知存在偏差,沒有切實發揮出信息教學的優勢,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興趣未被激發,從而使得學生學習效果得不到明顯提升。混合式教學就是立足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通過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新型高校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互動。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教學活動中獎懲機制的制定,就算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再好的教學環境,如果缺乏有效引導和制約,學生還是會出現各種“混學分”“搭便車”現象,因此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效引導,在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任務后,還需要提供完善的考核標準,并且在學生之間實行互評機制,每一個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后,其余同學都需要對其進行評價,教師進行評分,以此來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此外,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難點、任務目標以及考核指標在教學平臺進行,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任務領取,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可行性的學習方案。同時,教師無論是采取線上或是線下的授課方式,都必須要注意在授課過程中重難點知識避免出現重復,要引導學生對重難點進行深度解析。借助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不斷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來演示知識重難點[9]。同時,教師要耐心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在課后作業布置環節,需要與課前學習任務的布置區分開來,課前任務重大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求知欲;而課后作業設計的核心就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設計上要比課前任務難度更大,注重對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給高校教育改革帶來了巨大挑戰,雖然互聯網本身無法改變教育教學,但是卻能夠為高校教育提供服務??墒牵绻咝=逃贿M行革新,依舊沿襲傳統的教育理念,那么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法發揮自身價值,甚至會制約教育工作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互聯網思維,通過引入微課教學,拆分知識重難點,實現教學時間的改革,優化整合資源,這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基礎和前提。此外,教師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自我信息化教學水平,更好地掌控課堂教學,以此來適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高?,F代化教育教學工作的需求,沉著應對改革沖擊。

參考文獻:

[1]肖澤忱.“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考[J].林區教學,2017(7):46-47.

[2]付艷萍,王秀芳.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移動信息,2016(8):138-139.

[3]李黎,王冠愚.“互聯網+”模式下的教育教學管理與改革探索———以北京農學院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6(4):87-90.

[4]李淑嫻,馬宗民.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思考[J].山東工業技術,2018(02):121-122.

作者:葉帥華 單位:蘭州理工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影音先锋在线免费观看|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日本少妇高潮喷水xxxxxxx| 国产免费a级片|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被夫上司连续侵犯七天终于|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va在线播放| 中国免费一级片| 男的把j伸进女人p图片动态| 天堂资源最新在线|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2018天天爽天天玩天天拍|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视频|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添av|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校草被c呻吟双腿打开bl双性|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天天色天天综合|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日本大片免aaa费观看视频|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yellow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欧美黑人bbbbbbbbb| 国产日本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第315页|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rrrr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v电影v亚洲v欧美v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