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護理心理學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高職護理專業選2個班的護生,隨機抽取一個班為試驗組,另一個班為對照組,各48人。試驗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比較兩組高職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和心理素質差異。結果:試驗組的心理護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結論:體驗式教學模式能提高高職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有助于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護理人才。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護理心理學;體驗式教學模式
護理心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研究護士和患者心理活動的規律及特點,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心理問題,以實施最佳護理的一門應用學科[1]。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模式逐步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代社會對護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精湛的護理技能,而且還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護理能力和職業心理素質[2]。因此,提高高職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是護理心理學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激發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方法[3]。體驗式教學模式體現了高職教育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與社會需求、崗位需求接軌的理念,在培養護生的職業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課題組在高職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嘗試運用了體驗式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選2個班的護生,隨機抽取一個班為試驗組,另一個班為對照組,各48人。采用全國高職高專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由劉大川、孫萍主編的《護理心理學》,教學時數均為16學時。兩組高職護生的年齡、性別、能力、素質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試驗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教學。①創設情景,真實體驗。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護理工作崗位實際需要,運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學法、心理訓練法等體驗式教學法,通過創設模擬真實的護理情境,讓護生親自參加,親身體驗。如在講授“患者心理與心理護理”內容時運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體驗法,讓護生根據臨床案例,通過角色扮演,體會護士與患者角色,學會換位思考,人文關懷,體驗不同臨床患者的心理特點與護士實施心理護理[4]。②小組討論,分享體驗。教師將護生9~10人/組,分成5組,每組各推選一名組長,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通過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及分享自己的內心體驗。如講授“情緒與情感”內容時,運用討論體驗法讓護生根據課前已收集的資料,對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分享情緒體驗,從而掌握情緒的功能、情緒的調節及對健康的影響,提高護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③歸納總結,內化體驗。教師對交流中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提取精華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幫助護生進一步認清體驗中得出的結論,內化形成自身知識。④實踐應用,升華體驗。讓護生將已學知識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做到理實一體化,為患者提供整體的護理并在護理實踐體驗中升華情感,提升職業能力。1.2.2評價指標。對兩組高職護生對體驗式教學模式效果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兩組高職護生的心理素質和職業能力,并進行統計分析,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教學效果比較采用c2檢驗,以P<0.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兩組高職護生對體驗式教學模式效果的評價。
3結論
3.1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高職護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說教的教學方式,把護生由聽眾變為教學的參與者,從被動學習引向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護生在“體驗式”的學習過程中真實感受真切體驗,從而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更加主動和積極地學習,把知識內化為己用[5]。同時,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使抽象知識更加易于理解與掌握。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高職護生認為,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對知識的理解、感受與體驗更深入。
3.2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職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
傳統講授式教學側重于理論講授,較為抽象,形式單調,護生缺乏感受與體驗的過程,使護生學起來倍感枯燥,理論與臨床實踐脫節,而體驗式教學模式能模擬仿真的情景,讓護生“身臨其境”,在實踐中去感受與體現,感悟和體會患者的感受,護患溝通技巧,學會換位思考,將學習融于體驗之中,在“做中學”“學中做”,理論與臨床實踐“零距離”。并且,在臨床實踐中,護生根據臨床患者實際問題從多維度進行思考與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與心理反應,提出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從而提高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高職護生認為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與臨床零距離提高心理護理能力。
3.3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職護生的心理素質
體驗式教學模式讓護生在實踐活動中得以體驗,在體驗中得以分享,在分享中得以學習,在學習中得以成長,陶冶和升華護生的情感,實現自我心理發展與優化,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高職護生認為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職業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湯雅婷.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李勝琴,邵翠萍,邵亞莉.高職護理專業《護理心理》課程與教材建設的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2):1670-1672.
[3]潘華.中職體驗式教學法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5):45-46.
[4]趙麗潔.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兒科護理學教學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0):152-153,155.
[5]魏建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11):115-117
作者:李艷玲 劉大川 楊少芬 馬錦萍 單位: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