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地經營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戶私下林地流轉行為時有發生,或流轉價格偏低,林農利益受損,或流轉合同不規范完善,林農利益無保障。有的雖經過流轉中介流轉,但流轉面積過大,期限過長(大都是30a以上,有的超過50a),導致林農才剛剛對林地有經營權、收益權和處置權后馬上又變得失山失林失地失利。尤其是外來資本進入林地流轉市場后,出現跑馬圈地、囤積林地、炒賣山林、伐木生財等不良現象。
2建議
2.1加強林地監管,嚴格控制林地逆轉為非林地
對農戶加強愛惜林地意識教育,杜絕毀林開墾和任意砍伐。農戶需要修建住宅時,應當充分利用舊宅基地和空閑地,盡量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加強林地監管,對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批此占彼等擅自改變林地用途行為要限期恢復原狀并嚴加懲處;項目規劃、設計和建設也要始終堅持少占或不占林地原則;杜絕個別領導的亂批、濫征和亂占。對臨時占用林地、因災損毀林地也要加強監管,加大植被恢復措施與投資。加強監督、舉報、督查、核查、獎懲體系建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嚴格控制林地逆轉為非林地。
2.2發展清潔能源建設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如沼氣、太陽能、風電等建設,減少因燒柴對林木的依賴;實施可調整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合理安排采伐指標,杜絕出現偷砍盜伐和靠縱火燒山來獲取采伐指標的現象。森林撫育應堅持去劣留優、去密留稀、控制采伐強度等原則?!对颇鲜∪嗣裾P于加快推進中低產林改造的意見》明確規定“編制中低產林改造規劃要堅持科學方法,嚴格改造標準,明確改造范圍,突出改造重點。要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原始天然林不納入中低產林改造范圍”、“不得以改造為名采伐正常林分林木”等。要嚴格規范中低產林改造項目申報、審批、建設、驗收等工作,建立健全中低產林改造公示制度,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對以發展為名毀林種茶、毀林種果、毀林種膠、毀林種桉甚至亂砍濫伐林木、亂占濫征林地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2.3適度開發,合理利用公益林;加快推進低效林改造
多渠道籌集經費,保證生態效益補償足額及時發放,以充分調動對公益林管護的積極性,減少公益林林地和林木的損失;在保持公益林性質不變、經營方式不變、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鼓勵經營者對公益林林地適度開發,合理利用。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加快推進低效林改造,使農民獲得更多的優質生產資料,激發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讓農民“像種菜一樣種林”,促進農民脫貧致富,改變云南省林業“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窮林農”現狀。通過技術培訓和資金扶持,加強對林地林木資產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努力提高林地產出率;建立健全林業保險體系,降低林地經營風險,減少林農經營林地的后顧之憂。
2.4加強政府正確引導、統籌規劃和合理安排功能,并協助建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
發揮政府信息靈通、見多識廣和高瞻遠矚的優勢,加強政府正確引導、統籌規劃和合理安排功能。避免農戶單打獨斗和我行我素,努力實現林業生產的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和效益化。政府還要協助建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連接起來,大力推進資本與林地的聯合,采取租賃、合作、聯辦等形式,引進大公司、大企業、大集團與林農合作建基地,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貿工體一體化的林業產業發展格局。林地經營管理主體也要嚴格遵守《森林法》中“保護生態,增加投入,合理利用林地,科學選擇造林樹種,開發利用林下資源,發展林產業,提高林地綜合效益;履行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的防治以及野生動物、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及古樹名木等管護義務”的規定。
2.5加強產權意識教育,推進林權流轉服務平臺建設
隨著林改的推進,林地流轉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為了順應這一發展要求和趨勢,亟需對林地流轉行為予以規范。推進林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要規范林地流轉的對策、措施,不斷完善林地流轉的程序、方法,特別要注意防止過快過頻流轉造成大量林農失山失地和非法集資炒山、炒林、毀林變財等投機現象的發生,確保林區的安定。林地流轉在不改變林地權屬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應當遵循公開、自愿、平等、等價有償的原則,有利于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個人和社會公共利益。鼓勵進行資產評估和公示以及平等競爭的林權交易機制。鼓勵短期流轉、部分流轉、內部流轉和到服務機構流轉。加強林農產權意識教育,防范一轉(賣)了之的想法;對已經流轉的集體山林,凡程序合法、合同規范的,要予以維護;對群眾意見較大的,要本著尊重歷史、依法辦事的原則妥善處理。集體山林流轉收益要合理安排與分配。針對林權流轉方面存在的問題可向林權交易比較活躍和運作嫻熟的如江西、福建等省份學習。
2.6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加強引導、鼓勵和支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努力形成不砍樹能致富的林業發展新模式。云南省第9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將全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目前云南省重點發展的是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生物農業、生物林業四個方面,這也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上蛄窒陆洕l達的如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福建等省份學習、取經。
作者:羅新萍 朱慶華 單位:云南省怒江州林業局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營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