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提高出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成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開展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出版從業人員學習積極性不高、出版單位宣傳力度不夠、培訓形式單一等問題。文章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角度出發,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進行客觀的闡述,并提出一些提高培訓成效的對策。
1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
1.1出版從業人員認識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
繼續教育培訓的本質是讓出版從業人員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規定》中明確將學滿72學時與出版職業資格的登記、注冊或續展登記、注冊掛鉤,其目的正是促使出版從業人員不斷學習,但是現實中出版從業人員往往只是把繼續教育培訓當成一個工作任務來完成。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自然不高。這也是各培訓班上請人代聽課、請人代簽到、遲到早退等現象屢見不鮮的根本原因所在。
1.2出版單位宣傳力度不夠
各出版單位通常采取下發通知的形式對繼續教育培訓進行宣傳,而沒有對其進行充分解讀,這使得出版從業人員往往只知道一年一度的繼續教育培訓已經開始,并不了解哪些形式的培訓可以算作繼續教育培訓,計入學時。事實上,《關于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學時的計算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給出了多種計算學時的方法。例如,作為第一作者公開發表的理論研究性文章,出版專業文章每篇可以按照完成繼續教育24學時計算,非出版專業文章(必須與本人出版專業工作涉及的學科專業相關)每篇可以按照完成繼續教育12學時計算。
1.3培訓形式單一,時間規劃不科學
《規定》中指出,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培訓方是省級以上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公布的繼續教育機構組織;對于中央部委出版單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由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繼續教育機構負責。可見,目前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大多數是受眾數量多的專業培訓結構,這就決定了其培訓方式多為集中時段授課。這種方式往往存在授課內容已經提前擬定、時間安排缺乏規劃、授課形式單一、內容更新頻度低、與培訓對象互動交流少、層次不分明等問題,使得繼續教育培訓的成效不高。例如,有些授課安排在教材集中出版的7、8月,從事教材出版的出版從業人員完全沒有時間參加培訓;每逢年底,策劃類出版從業人員需要出差“跑選題”,再加上總結任務繁重,他們也沒有時間參加培訓,這樣該階段安排的培訓難以達成教育目的,既浪費了教學資源,出版從業人員也沒有機會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又如,有些課程的授課對象層次不分明,所有出版從業人員接受的培訓內容一模一樣,對某些人員有用的內容對別的人員完全沒用,這樣難免會出現在培訓講座中不認真聽課、逃課等現象。
2提高繼續教育培訓成效的對策
2.1擴大宣傳面,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出版單位需要擴大宣傳面,從多個角度闡明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必要性。首先,要從思想上讓出版從業人員產生危機意識。出版業現在面臨以下3方面的危機:一是質量管理從嚴。國家新聞出版署已經連續幾年開展圖書“質量管理”專項工作,主要對每年出版的文藝、少兒、教材、教輔和科普類圖書進行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檢查,并且加大了對引進版、公版圖書內容和編校質量的檢查力度。二是供給側的改革力度加大。從2018年年初開始,嚴格控制書號的增長率,減少重復品種的出版和資源浪費已經成為趨勢。三是《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出臺,出版單位必須多出國家和人民群眾需要的、有較大文化價值和較高市場價值的精品好書,才能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績,實現出版價值的最大化。其次,要讓出版從業人員產生主人翁意識,真正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出版業的使命是傳承文化、傳播文化、發展文化。出版單位應該通過思想引導,使出版從業人員從心中自發培養起主人翁意識。出版從業人員只有真正認識到自己承擔的責任有多么重大,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各種教育培訓,這才是舉辦繼續教育培訓最根本的目的。思想引導的方法有很多,如舉辦“新時代出版人的使命與責任”講座,或者搜集正面和反面的案例進行宣講等。最后,出版單位應該在繼續教育培訓工作開展前舉辦專門的講座對《規定》和《辦法》進行全方位解讀,或者在培訓過程中穿插解讀,以使出版從業人員真正了解繼續教育培訓。
2.2培訓方應轉變培訓理念
一方面,培訓方應該從“講大課(普課)”向“講小課(精品)”轉變,其傳授的知識應該是培訓對象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識。可以在培訓前多方面征求培訓對象的意見,如發放問卷調查、線上征集問題、開展小型講座等。只有事先征求意見,才能在培訓中真正做到“培訓對象需要什么老師講什么”,而不是“老師講什么培訓對象聽什么”。另一方面,培訓方應該從“授課”式向“顧問”式轉變。很多出版從業人員在崗工作多年,已經具有了固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在思維定式的桎梏下,他們往往難以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更無法得到提升。在此種情形下,培訓方的引導就變得尤為重要。培訓方應當主動了解出版從業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結合自身的知識優勢,積極發現對方的問題或劣勢,并幫助對方找到更加先進、更加優化的工作方法,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提升。
2.3培訓方應豐富培訓和學時計算方式
科技在飛速發展,出版形式在發生改變,繼續教育培訓也可以采用更加豐富的培訓方式和學時計算方式。筆者認為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給利用多媒體進行學習的出版從業人員計算學時。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短視頻、音頻等都已融入出版業的日常工作中,利用這些新媒體學習新知識,也應該計入繼續教育學時。例如,可以設計一款App,定期視頻或音頻學習內容供出版從業人員自由選擇并累計積分,一定數量的積分可以兌換學時。這種學習方法不僅針對性強(可以精準推送適合出版從業人員的學習內容),而且自由度大(出版從業人員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而不用擔心錯過培訓)。二是采用智能問答形式對出版從業人員進行實時教育。當今時代,人工智能(AI)發展得如火如荼,將其引入出版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中,不失為一個新穎而實用性強的方法。例如,出版從業人員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通過AI及時向專業網站提問并得到準確的回答,不僅能快速解決問題,促進工作,也能真正學到知識,達到接受繼續教育培訓的目的。三是給出版單位內部的培訓人員計算學時。《辦法》中提到“擔任省級以上(含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舉辦的,或者委托專業機構舉辦的培訓班、學術會議、專題講座等活動的授課人或報告人可以計算繼續教育學時。”事實上,在本單位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經驗的出版從業人員做的內部交流經驗分享,對本單位其他出版從業人員的教育效果往往更好。對于這類人員,應該考慮適當給予其學時以示鼓勵。
3結束語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的出版業必須追求高質量發展。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而繼續教育培訓是成就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必然途徑。因此,出版業應重視并堅持繼續教育培訓,采取各種方式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做到位,以充分發揮出版業在文化建設中的優勢,建設出版強國,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與文明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效云.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之我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1):69-70.
作者:譚麗莎 吳亞芬 單位:電子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