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研究

[摘要]隨著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及智能農業的發展,新型職業農民逐步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教育培訓是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生產技能的重要途徑,必須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推動農民向專業化、職業化轉變。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現代農業

黨的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最終實現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為主要技術支撐的全鏈條、全產業、全要素、全區域無人化的智能農業,也就是農業4.0。這是中國農業未來藍圖。這一目標的實現依靠的是越來越發展壯大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一、新型職業農民,未來農業的主力軍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與傳統農民不同的是,新型職業農民是主動選擇的“職業”,新型職業農民是市場主體,他們從事的都是高規格的規模農業,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觀念。他們是有文化、懂技術、有責任感、會經營、“能創業”的“能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高收入,受到社會的尊重。目前,新型職業農民有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其中“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是全能型、典型的職業農民,“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是“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骨干農民。2017年5月9日,農業部推出了10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按照農業部《“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要求,2020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超過2000萬人。在參加2017年“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屋建瓴解決未來“誰來種田”問題的重大決策,也是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和命脈。這就要求要以提高農民、富裕農民、扶持農民為目標,吸引年富力強、有知識、有能力的職業農民為重點,經過專業技術教育培訓等吸引發展一批、提高一批、培育儲備一批,在全國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二、新型農民教育培訓

(一)做好新型農民教育培訓的前提要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呼喚大力發展農民教育培訓事業。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首先,師資力量要強,要聘請國家、省、市級專家及研究員,職業教學經驗豐富的高校教授,教學生產結合緊密的專業教師,長期服務在生產一線的農業專家、農業領軍人才和鄉土專家作為授課教師。培訓課程“含金量”要高,并側重“授人以漁”。尤其要精準施教,根據不同對象開展不同類型的培訓,從根本上激發農民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其次,要精選教育培訓對象。優先選擇文化程度高、學習意愿強、規模大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骨干成員等作為培育對象。重點開設農民素養與現代生活、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農業政策與法律法規、家庭農場經營管理、電子商務、農民手機應用等方面的綜合課程及專題課程,并根據產業實際需要和學員生產經營實際,增加產業生產經營方面的專修課程,保證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二)建立新型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需要政府從政策、制度、環境等不同層面進行引導和扶持,首先要構建包括政策扶持、認定管理、教育培訓等相互銜接并有機聯系的教育培訓制度體系。政策扶持。各級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重要環節。只有制定并實施正確有力的扶持政策,保證讓職業農民有尊嚴、有收益、多種田、種好田,才能為未來農業4.0配套一支留得住、實力強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轉、金融信貸、生產扶持、社會保障、農業保險等方面政策。政府還要逐步從補貼生產向補貼“職業農民”轉變,通過基礎設施投入、規模種植補貼、扶持社會化服務等來提高農民職業化水平。認定管理。新型職業農民具有“高素質”的鮮明特征,就需要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制度”,科學設置“新型職業農民”資格的門檻,對新型農民進行認定管理。這是培育制度體系的基礎和保障。認證管理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制定認定條件,二是制定認定標準,三是實施動態管理。通過認定的才是需要扶持、重點培訓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核心是教育培訓,要做到“教育先行、培訓常在”。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養應從三方面考慮:一是對種養大戶等骨干對象,要通過教育培訓使之達到新型職業農民能力素質要求;二是對經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要開展從業培訓,使之更好地承擔相關責任和義務;三是對所有新型職業農民,要開展經常性培訓,使之不斷提高生產經營能力。

(三)新型農民教育培訓形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必須根據不同層次需求,有針對性地分類開展教育培訓。1.大眾化普及培訓。就是針對農民科技文化和農業生產的需求,廣泛開展以農業實用技術為重點的培訓。一是利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媒體形式,將黨的富民政策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信息等送達千家萬戶。二是將農業專家教授、農技推廣人員、培訓教師關于關鍵農時、關鍵生產環節的關鍵技術匯集成簡單明了的多載體教材,利用現場培訓、集中辦班、入戶指導、田間咨詢等多種方式,對農民進行先進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使廣大職業農民的知識和能力不斷提高。2.精準教育培訓。要對有志于農業的大學畢業生和青壯年農民免費開展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以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技術,以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并對考核合格者頒發職業技能鑒定證書或綠色證書。對于有一定產業基礎、文化水平較高、有創業愿望的農民要開展創業培訓,通過系統技術指導、政策扶持和跟蹤服務,幫助他們掌握創業技巧、提高創業能力,使他們的創業意識逐漸增強,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會越來越壯大。3.送教育培訓下鄉。農民全天候進城參加培訓不太容易,所以要積極推進送教下鄉,這就需要政府采取進村辦班、半農半讀等多種形式送教育培訓下鄉,大規模、系統性地組織農民“上學上課”,讓他們就地就近接受正規化、系統化職業教育。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掌握農業種植等專業技能,還要了解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營銷等新思路和新模式。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還需要建立長效機制。首先要長期開展分層分類教育培訓;其次要建立長期跟蹤機制,在他們出現用地、資金、技術等困難時,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襯;最后要實行激勵機制,鼓勵農民多種田、種好田。

三、搞好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要不斷創新

搞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要求不斷創新教培方式,堅持分類施策和因材施教。遵循成人學習特點和農業生產規律,大力推行“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實訓服務”等培訓形式,增加“菜單式學習”“孵化式輔導”“實訓化服務”的比重。探索導師制、學徒制、頂崗實訓等培育方式,圍繞職業農民的成長發展形成縱向一體的培育機制。不同類型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時要突出側重點。對首次參訓人員,重在生產技能教育,培訓重點是新知識、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和新裝備的運用;對有意提升晉級的職業農民,重在經營管理能力的提高,重點是設置創業創新、品牌建設、質量管控、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融資擔保、危機管理等內容。信息時代還要結合“互聯網+農業”、數字農業、綠色農業、農業物聯網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班,同時,對不同類型職業農民進行個性化精準培訓,設計個性化培訓課程。隨著時展,教育培訓方式和內容也要不斷更新,以適應農民需求。通過不斷的教育培訓,為社會分層分類培育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有文化的職業農民隊伍,為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是一場持久戰,需要農民、政府、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讓職業農民真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中國人的飯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作者:許海亮 單位:齊魯師范學院館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我和娇妻乱荡史| 给我免费播放片在线中国|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xvdeviosbbc黑人| 男人桶女人30分钟完整试看| 女人说疼男人就越往里| 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bt天堂新版中文在线地址| 用我的手指搅乱我吧第五集 | 337p人体韩国极品| 欧美裸体XXXX极品少妇|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99re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欧美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地址|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天天拍拍夜夜出水|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1000部啪啪毛片免费看| 最近中文字幕无|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三级韩国床戏3小时合集|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国内一级一级毛片a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91| 韩国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14又嫩又紧水又多| 日韩欧美亚洲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