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混凝土建筑工程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混凝土質量檢查取樣
混凝土強度的批號應當接受檢查,在取樣中取同一批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齡期、生產工藝、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組成。每一批混凝土強度驗收應在同一批次的樣品的標準上來評估所有的代表值。該項目的驗收有時普通混凝土取樣方法,試樣不符合驗收標準的要求,這一問題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這理只是強調常用的兩種標準試件取樣方法。
1.1一般普通混凝土試件:抗壓強度和抗凍性能的立方體,試塊大小值的普通混凝土立方體試塊每組3塊。在混凝土施工質量評估檢查的實踐中,必須注意,當使用非標準試塊100mmxl00mm~l00mm,并確定了測試立方體強度,抗壓強度必須由系數乘以0.95和1.05,分別將被轉換成一個整體對標準試樣的抗壓強度。
1.2普通混凝土抗滲性能測試系統使用試樣直徑d頂面是175毫米,底部直徑D為185mm。高度h為150mm的直徑和圓柱試樣,每組6塊。應用鋼絲刷將水泥頂表面。
二、混凝土質量缺陷檢查及處理措施
2.1在混凝土缺陷檢測
現澆結構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對一般缺陷出現時,建設單位應當作出技術處理方案,并重新檢查驗收。
2.1.1裝飾混凝土墻。考慮到它的裝飾效果是使用的主要功能,所以其表面缺陷形狀,表面缺陷確定為嚴重缺陷。
2.1.2限制對各種缺陷,在標準規定的要求,從實際出發,通過對所有規定的具體數目。毛龍泉、沈北安等編寫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檢查與驗收手冊》作出了如下解釋的一般缺陷。
1)少量露筋。粱、柱非縱向鋼筋的露筋長度一處不大于l00mm。累計不大于20cm:基礎、墻、板非縱向受力鋼筋的露筋長度一處不大于20cm,累汁不大于40cm:
2)少量蜂窩。粱、柱上的蜂窩面積一處不大于500cm.累計不大于l000mm;基礎、墻、板上蜂窩面積一處不大于l000mm。.累計不大于2000mm;
3)少量孔洞。梁、柱上的孔洞面積一處不大于l0mm,累計不大于80mm,基礎、墻、板上孔洞面積一處不大于l00mm,累計不大于200mm;
4)少量夾渣。夾渣層的深度不大于5cm.梁、柱上的夾渣層長度一處不大于5cm,不多于二處,基礎、墻、板上的夾渣層長度一處不大于20cm.不多于二處:
5)少量疏松。梁、柱上的疏松面積一處不大于500cm。累計不大于l000cm,基礎、墻、板上疏松面積一處不大于l000cm,累計不大于2000cm。
2.1.3各組成單位列統計
每一個從下層頂面列從底層地板的六個方面考慮:上端頂面,所考慮的一個統計單位的梁;梁:每個從列和列梁,梁和柱之間,或光束,光束,審議了統計單位;板:由統計部門,統計部門認為是每一個垂直和水平軸分;墻:是否水平,垂直軸。他們之間的每一個統計單位經營者的兩軸。
2.2具體措施來處理質量缺陷
2.2.1抹漿修補處理補丁
對于數量有限的小蜂窩、麻面、露筋、露石混凝土表面的,主要是為了防止鋼筋和混凝土的腐蝕,可1:2~1:2.5水泥砂漿地面修整。尤其是對攜帶有小裂縫的結構要加以處理,先清洗裂縫,再用水泥漿填充。如果存在較大較深的裂縫,應在靠近裂縫表面上的混凝上表面拉毛,掃凈灑水濕潤,先刷水泥漿一道,后用1:2~1:2.5水泥砂漿涂抹總厚度控制在l00mm~200mm左右,同時壓實和做表面精加工處理。
2.2.2水泥灌漿及化學灌漿措施
化學灌漿用水泥灌漿法Buxiu環結構的承載能力和防水,防滲裂紋,結構完整性,從而恢復抗滲性。
2.2.3填補細石混凝土的措施
事故發生在孔洞的,可以在舊混凝土表面處理設施中使用共同的方法將孔洞處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鑿掉,在孔洞坡頂的鑿成斜面,以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擦洗,保持濕潤,用比原來較高的混凝土強度的細石混凝土搗實,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內,而其中的萬分之一控制水泥量與鋁材料混合,分層夯實,以防止一些新老混凝土裂縫接觸。
三、混凝土受各種因素影響而產生變形也要引起足夠重視
混凝土的變形主要有硬化過程的自生的體積變形,濕脹干縮變形,溫度變形和在荷載作用下變形。混凝土的濕脹干縮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變形而引起的,干縮裂縫產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成形后,養護不良,受到風吹日曬,表面水分蒸發快、體積收縮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出現拉應力,引起混凝土表面開裂;或者構件水分蒸發,產生的體積收縮受到地基或墊層的約束,而出現干縮裂縫。
2)混凝土構件長期露天堆放,表面濕度經常發生劇烈變化。
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
4)混凝土受到過度振搗,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較多的砂漿層。
5)后張法預應力構件露天生產后長期不張拉等。
對混凝土裂縫的預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過大,嚴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過量的粉砂,振搗要密實,并應對板面進行二次抹壓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減少收縮量。
2)加強混凝土早期養護時間,長期堆放的預制構件宜覆蓋,避免曝曬,并定期適當灑水,保持濕潤。
3)澆筑混凝土前,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濕透。
4)混凝土澆筑后,應及早進行灑水養護;而大面積混凝土宜澆完一段,養護一段。
混凝土結構及構件產生裂縫是一種常見的質量通病,要進行事先控制,從以下幾點注意:
1)材料、半成品質量控制。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級配通過試驗要優良,砂不要過細,砂石含泥土、石粉不能超標,不能使用反應性骨料,科學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據外界環境溫度采用水化熱適宜的水泥。
2)建筑結構構造進行檢查,結構整體性和變形縫設置應合理;結構受力上,應進行設計斷面、應力情況、超載、抗裂驗算。
3)施工工藝方面控制。水泥用量與用水量不宣過多;混凝土拌合要均勻;配合比控制要準;澆筑要按一定順序進行;澆筑方法要妥當;澆筑速度不要過快,振搗要實;模板不能變形、漏水漏漿;鋼筋保護層要適宜,澆筑時是不能碰撞鋼筋;施工縫處理好;拆模、加荷不能過早;施工不能超載;及時養護,不要受凍。
4)注意地基變形和溫、濕度變化。
5)混凝土不能受到酸堿腐蝕,火災、高溫、地震也會使混凝土受到破壞。
綜上所述,簡單分析了混凝土在施工中質量控制因素,在施工過程中,只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結合現場實際,才能保證混凝士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