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國際經濟貿易對環境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國際間的經貿關系不斷變化,國與國之間在經濟上的聯系也在不斷加深,經濟全球化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經濟活動的復雜也對我國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對國際經貿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
全球化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伴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自然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企業忽視自身的社會責任,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環境污染問題也時有發生。經濟發展的前提是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所以說,在發展國際經貿的同時,必須重視環境問題。因此,了解國際經濟與貿易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是很有必要的,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當下發展經濟必須注意的問題。
一、國際經貿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
在國際經濟與貿易不斷發展的背后,伴隨著原料的輸出與輸送、巨大的物流運量、生產資源的開發與浪費。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甚至掠奪性的開發自然資源,都會給自然環境帶來很大的負擔。比如,在初期進口商品時,若存在一些非常危險的化學工業產品,則會對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再比如,我國的商品生產方式,曾經長時間的處于一直比較粗獷的狀態,很多企業對于環境保護不夠重視,甚至根本沒有環保意識,存在浪費生產資料的現象,這也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還有,在物流運輸時,因為國際經貿的不斷發展,物流運輸的要求和成本也不斷增高,所以在運輸的過程中,資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多。在商品銷售時,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商品的多樣化水平也隨之提高,這就造成了過度包裝等浪費生產資料的問題。所以,伴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自然環境承載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二、國際經濟貿易對環境的具體影響
伴隨著環境污染事件的不斷發生,以及相關政策所作出的調整,政府部門已經認識到了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制定具體的環保措施上,還是不夠全面,嚴重的污染事件還是時有發生。普通居民和政府部門的環保意識都在不斷提高,在具體措施上,先要強化防范自然環境污染的意識、而后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充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對環境施加過分的壓力,非但不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會拖累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其在政治上還會引發連鎖反應。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相關的工作,更需要與廣大的人民群眾合作,要認真考慮人民的意見,要讓人民充分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同時要充分尊重有關專家的意見,提高環保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還要強化相關的宣傳工作,進一步提升人民的環保意識。在制度上也應該建立追責機制,對破壞環境、懶政怠政的相關人員要嚴懲不貸,而且還可以讓企業監督企業,在行業內,扼殺肆意排放污染的風氣。同時,也要鼓勵在環保科技方面的創新,對節能減排的企業給予獎勵或者減免稅收,以此推動技術方面的進步,這樣既可以發展經濟,還可以強化人民和政府部門的環保意識,推動可持續發展。伴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在國際經濟貿易中,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出口型企業。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比較進步的理念,基本上,已經成為出口型企業的共識。這樣的理念,在無形中,就會促使出口型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與環保相關的工作中。比如,在生產的過程中,企業可以更多地使用比較環保的運料、應用比較環保的技術來進行生產。而且也只有這樣,出口型企業才能在國際經濟與貿易活動進行時,居于比較有利的地位,因為環保標準更高,可以迎合發達國家的需要,產品的銷路自然更廣、銷量自然更大、銷售額自然也會增大。而且遵守發達國家的生產標準,有利于幫助出口型企業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為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當然相應的財政稅收也就會增加,政府部門也就會有更大的力氣,進行環保工作,對環境產生比較有利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配套的制度建設也在不斷完善,法律層面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健全的法律法規,可以使環保事業更加有秩序,在企業的行為與環境保護工作發生沖突時,也可以有可靠的解決辦法。當然,相關的法律一定要協調好國際經濟貿易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這種協調應該解釋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也是建立相關法律法規的根本目的。強化相關的宣傳也是很有必要的,過去,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意識比較薄弱,現在應該要重視起來,這需要政府的有關部門,加強與國際經濟與貿易有關的環保宣傳,比如鼓勵資源節約、節能減排等。在加強環保宣傳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要強化對進行國際經濟貿易企業的輿論監督,對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要及時、充分的曝光,這樣可以大幅度提高企業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成本,進而促使企業不敢不遵守法律法規、不敢做出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隨著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然而消費行為對環境也會造成影響,消費帶來的污染也在不斷加重。所以,在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時,也要考慮到消費行為,對過度消耗資源的行為,應當予以禁止,從而促進資源節約。在處理國際經濟貿易和自然環境這兩者的關系時,也不能只重視環境保護,而對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做出過分的限制,畢竟環保的前提也是經濟能夠得到發展。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利益的平衡,是環保工作需要注意的問題。相關的立法工作應該秉承正確的環保觀念,在意識上、根本上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終促進可持續發展。現階段,《環境保護法》正在施行,在國際經濟貿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新的問題也在不斷產生,法律也應該與時俱進,對于不完善的條款,要及時修改,以免一些企業鉆法律的漏洞,破壞自然環境。同時,我國關于環保的各項標準,應該盡量與國際標準對接,讓與環保有關的生產標準也不斷提高,重視預防污染現象。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時期,粗獷的發展方式已經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都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所以,我們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不能單純地追求經濟利益,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摒棄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模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國際經濟與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開展國際貿易,是發展經濟的重要途徑,也可以為財政提供更多的收入。但在發展經濟、國際經濟貿易的同時,應當注意到國際經貿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如何協調國際經濟與貿易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當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這一問題,已經成為當下輿論關注的一個焦點。國際貿易是取得外匯的主要手段,也是造成自然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自然環境是人類居住生存的首要前提,經濟發展又是現代國家發展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所以說,處理好國際經濟貿易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在發展國際經濟貿易時,應該以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在思想上,轉變發展思路,增強環保意識。同時,應該保證相關的法律法規也能與時俱進,完善與保護自然環境有關的政策。在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同時,盡力為民眾、為自然界的生物,創造一個宜居的生存環境。要用比較長遠的眼光,觀察經濟發展的利益,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發展綠色經濟。
參考文獻:
[1]李振波.淺論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J].商訊,2020(13):143-144.
[2]原上偉.淺談國際經濟貿易趨勢下如何加強跨文化交流[J].中國市場,2020(10):10-11.
[3]黃俊.國際經濟與貿易對環境的影響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05):228-229.
[4]王梵.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分析[J].財富時代,2020(02):43.
作者:張慶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