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體育鉛球訓練速度節奏問題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力量是基礎,速度是核心,體能是保障”。在高中鉛球項目中,以“原地鉛球為主,后滑步、側滑步為輔助訓練”為主要訓練內容。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核心力量的基礎,在鉛球運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該文主要通過對鉛球運動項目的研究,對高中鉛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可以到當今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同時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鉛球是一項技術性極強的項目,由于本身的重量和性質,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錯誤動作,會對身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威脅到身心健康。同時,鉛球動作是素質綜合動作,要求學生掌握身體的整體發力技巧,通過力量的傳遞,將鉛球“推”離身體,在這一過程中,進行速度與力量的緊密整合,才能有效提升專業成績。
1在高中體育鉛球中速度節奏訓練出現的問題
1.1發力脫節
鉛球項目是“看起來最簡單”而“執行最困難”的一項技術運動,要求運動員技術動作的整合和對自身身體的掌控,對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柔韌素質、速度素質、心理素質、平衡性、協調性、判斷力和執行力都有著嚴格要求。高中生在進行鉛球訓練時,常常出現發力脫節的現象,其中可分為:腿部力量脫節、腰部力量脫節、手臂力量脫節、手腕力量脫節四種,只有當各部位關節與各部位肌肉共同發力,才能有效保持身體速度、力量傳遞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配給,符合力學、美學、生物學的要求。
1.2速度不均勻
鉛球運動不僅是力量的承接,更是速度的配比,在這一環節中,各關節和肌肉群的不協調發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撕裂或拉傷。因此,在鉛球項目進展中,教師要啟發同學對各身體部分的速度進行合理分配。速度的均衡配給,使身體形成一個整體,體會“身體舒服、毫不費力”的感覺。
1.3身體不平衡
腿部支撐力、腰部傳遞力、身體扭轉力是鉛球發力中的重要構成,但是也不能忽視中心與重心的運動對鉛球技術的影響。當前學生的重心調整較快,但是在重心和中心從靜止到快速移動的過程中,不能及時收力,導致鉛球脫手以后,重心變動幅度較大,在側滑步和后滑步等技術項目中反應最為明顯,“出界、犯規”等事情時常發生。
2高中體育鉛球中速度節奏訓練的問題探析
2.1身體速度配給
訓練同學們的身體速度配給能力,要讓他們在放松中體會發力,找到發力的最佳狀態,根據自身的身體需要對姿勢進行調整。鉛球項目中的速度主要在于轉體速度、腿部爆發、上肢擺臂、手腕支撐、頭部固定五個方面,其中,腿部與腰部的扭轉與髖關節的配合,能夠讓力量迅速從下肢傳遞到上肢,并通過上肢的配合使用,完整和完成技術動作。因此,在鉛球中的速度配比也是對自身身體力量的掌握,通過放松發力的訓練方式,促進感覺記憶、肌肉記憶、大腦意識記憶,從而理解到技術動作中的技巧部分。
2.2多種姿勢調整
姿勢調整是對力量使用的有效方式。許多學生在進行后滑步以后,后腳不能進行及時定位和支撐,導致重心不穩,其重要原因在于沒有形成姿勢意識。以原地擲鉛球為例,在學生投擲鉛球時,總是將兩條腿與投擲目標放置在同一直線上,這種發力方式讓學生的腰部肌肉受到極大限制,在鉛球推出以后,不能對身體產生側面支撐力,重心不穩。在調整姿勢的同時,兩腳保持一條直線,但這條直線與目標形成15°夾角,解放腰部肌肉的限制,讓腿部為身體扭轉提供支撐力。
2.3加強關節聯系
腰部是速度的鏈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整體發力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腰部力量是鉛球運動中主要的力量來源之一,只有對腰部力量進行發揮,才能讓轉體速度加快,完成力量的承接。在當前鉛球運動中,始終呈現出學生腰部發力脫節、腕部發力脫節兩個方面。第一個部分是將腿部力量通過髖關節傳遞給腰間,再由上肢配合,進行腰部力量的使用。在這一部分中,各個關節的先后作用要進行說明,由腿至腰、由臂配合,讓同學們感受到“自下而上”的力量的同時,感受到“整體發力、節奏發力”等,完成力量的快速配給。第二個部分是針對學生的手腕部分來說。手腕關節脫離,讓推鉛球成了“拋”“投”“擲”,這種方式嚴重損害著學生的手臂和手腕各個關節部分和各個肌肉部分的健康安全。在技術動作上,可以對參與運動項目的人員進行“有意識地抵在脖頸處”的意識練習,保持五指支撐、手心中空,形成手腕與五指保持直線的發力狀態。鉛球在持續保持手腕、手指“含力不發”的“放松”狀態下推出,保證安全。
3多階段高中體育鉛球訓練速度節奏有效把控策略
3.1預加速階段
作為重要的準備環節,預加速在鉛球投擲環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運動員通常會選擇使用滑步或旋轉的方式展開投擲環節。在此過程中,預加速的作用在于鉛球沒有完全出手時,使得鉛球在學生手中能夠將原本相對靜止狀態改變,從而獲得速度,保證了鉛球投擲流程的展開順利性,奠定了后續一系列技術動作應用的基礎。部分高中生在練習鉛球投擲時,并不重視預加速準備階段的重要意義,在無法保證準備工作效果的情況下,速度節奏無法保證掌握的有效性,繼而影響了最終的投擲成績。部分高中體育教師應明確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即在預加速環節就進行嚴格的訓練。墊步、交叉步等是多數學生為獲得預加速而選擇使用的輔助動作,作為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動作過程進行科學引導,保證學生的身體重心與鉛球重心的一致性,避免兩個重心出現較大起伏,繼而突顯身體重心超前領先的重要意義。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心態較為急躁,預加速動作在展開過程中極有可能由于動作頻率過快而影響動作的實際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建議以慢動作的方式向學生們解析每一個動作,以達到掌握逐漸加速要點的目的。
3.2滑步階段
完成預加速動作后,即可采取合適手段幫助提升學生在滑步階段的速度節奏的掌握能力。鉛球訓練環節,作為滑步啟動的動力,學生應特別注意左腿擺動與右腿蹬伸步驟。簡單來說,就是實際訓練環節,教師在為學生左腿擺動能力提升進行培訓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學生右腿蹬伸能力的提升過程,做好學生把控左腿擺動方向的引導工作,確保兩腿蹬擺動作的協調性與標準要求相符。節奏變化是滑步動作應展示出的重點內容,在這一環節應呈現出慢至快的加速特征。教師在實際訓練環節,需要明確學生滑步速度的特征與相應規律的適應效果。學生掌握低平快特點的針對性內容,應包括鉛球運行軌跡與身體重心移動兩方面,在這一環節需要形成速度節奏感,且應產生對應的加速特征。此時所描述的低,主要指的是在做滑步動作時,身體的重心需要保持較低位置;平主要指的是身體移動過程中重心的平穩性;快則是要求擺動與蹬伸腿的速度要快,保證收腿與落地的敏捷效果。
3.3過渡階段
過渡技術在鉛球訓練中的地位極為重要,是銜接最后用力與滑步的關鍵環節。若學生已經掌握了初步將滑步階段有效過渡至最終的用力階段,并在這一環節形成加速度,則意味著其已經具備了過渡技術應用至鉛球訓練環節的基本能力。部分高中生對于過渡階段在整個訓練環節的重要意義并沒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對此階段的速度節奏重視程度不高,使滑步環節所表現出的速度特征若想轉移至最終的用力環節極為困難,無法獲得預期的鉛球成績。因此作為高中教師,必須保證正確訓練方法與動作要領講解的細致性,學生滑步狀態下,當其右腳落地的同時,要求其必須朝著鉛球投擲的方向做屈膝蹬轉,且需要同時將右側髖部帶動至鉛球投擲方向進行轉動,以此作為有效解決學生轉體環節重心長期處于偏高狀態的問題,確保其能夠在保持良好身體穩定性的情況下,更好地完成轉體動作。若能夠保證這一動作展開的科學性,將能夠確保其此時的滑步速度始終被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人體的慣性原因,使其右腿將會在完成全部蹬轉動作后,左腿保持迅捷落地狀態,在此種情況下,膝關節也將會逐漸伸直,并獲得預期的效果,此時只需要保持與右腿動作的協調一致性即可。實際教學環節,作為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學生左腿的動作,要求其必須形成一套直至曲、曲至直的動作程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二者的過渡階段要求其實際的銜接時間與標準要相符,確保學生能夠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兩腿落地時間間隔的目的。只有在將左腳落地速度提升的情況下,才能夠保證學生蹬伸右腳的順利性,繼而提高后續髖部動作方案的落實積極性,確保轉體移動流程展開的順利效果。
3.4最后發力階段
整個推鉛球項目的最主要的環節,就是最終的發力過程,鉛球在出手后的初速度與該環節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包括最終出手的角度、速度以及高度等,這些因素均是鉛球飛行距離的決定要點。最后用力階段動作展開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引導工作,將學生的下肢動作加快,繼而確保在其髖部的橫軸動作完成后能夠獲得相較臀部運動更快的速度。此時,對于學生來說其上體將始終保持前傾狀態,使其滑步階段所產生的所有動量均會遵循上方向傳遞的原則,以保證其傳遞效果。同時,在髖部前方與左腳制動環節也將同時獲得更快的速度。這樣一來,最后的發力階段,學生將會在身體逐漸伸展的過程中,保持髖部的升高狀態,繼而保證了左側支撐的有利效果,讓其在各個身體部位地面作用力提升的情況下,使其出手垂直分速度也將逐漸增加,繼而幫助形成最為合理的出手初速度。另外,在進行指導時,教師也應該提高對節奏與用力速度訓練環節的重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判斷自身動作是否符合加速用力的相關要求,讓其能夠自主調節局部發力與整體發力的協調性。最為關鍵的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動作放松與加速兩個變量條件,以奠定投擲成績提高的重要基礎。結束語總而言之,在高中鉛球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素質練習,根據他們的弱點和難點進行針對訓練,同時要保證同學們的身體健康,進行專業技術動作的指導,切實提升其運動素質。
參考文獻
[1]徐常作.高中業余運動員原地推鉛球技術特點及訓練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9:26+28.
[2]劉穎穎.鉛球教學,怎一個“細節”了得[J].田徑,2017,06:13-14.
[3]劉平.注重細節推出鉛球新高度探究[J].成才之路,2017,08:48.
作者:張宏虎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