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外科技創新的發展異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任何一個民族想要發展壯大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力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與科技創新的發展息息相關。中國的科技創新發展相對落后西方國家,對于浸淫科技創新比中國多幾十年的西方來說,有許多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對于中國發展來說,一方面要堅持自己科技創新的特色,致力于科技創新發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分析中西方科技創新異同,積極學習借鑒西方科技創新制度已經比較完善的國家。
【關鍵詞】科學技術;科技創新;區別差異
科技創新不僅意味著創新發展、技術進步,更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科技創新始終應該圍繞著國民經濟發展,始終應該以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動力而對科技創新不斷推進。自2016年出臺《“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來,以“國家”命名的科技創新規劃,通過8篇27章的篇幅,創新主體、創新基地等六個方面的國家創新體系部署,以及12項主要指標,為中國未來五年科技創新描繪了一幅令人振奮的發展藍圖,也為中國邁向創新型國家提供了具體行動指南。這也預示著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以及中國科技創新在過去幾十年借鑒外國經驗的基礎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盡管中國在現代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比較短,然而在建國以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創新積極學習外國經驗,積極綜合本國實際情況,取得了十分驚人的成就。科技創新是一個全局性的創新,僅僅是關起門來自己弄,永遠也達不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各國之間摒棄隔閡,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地將科技創新帶入新高度。
一、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與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有著明顯的關系。在中國古代,科技創新層出不窮,火藥、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四大發明更是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各個領域上,中國更是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在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一個國家要想在綜合實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然要將科技創新能力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世界一體化以及經濟全球化來臨之際,只有擁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處于領先地位,才能真正地引導國民走上一條富裕的道路。(一)科技農業大潮日趨向人們的生活邁進[1]。現如今是高科技時代,再不是過去的火耕時代。如何利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高的產量是人們應該關注的首要問題。而且,科技的進步帶來了農作物的高產,農作物不斷向高效高產邁進。不管是從農作物這個產業來看,還是從農作物發展需要來看,科技創新都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沒有科技創新,農業產業就很難有更高的發展。(二)資本主義工商業離開了科技創新很難有所建樹[2]。科技的發展推動著企業不斷向前邁進,一個企業只有把科技創新力作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能力,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只有技術產品才能夠取得長久發展,因此只有不斷地致力于科技創新能力才能夠真正地在企業發展大潮中立足。(三)科技創新對于學術研究的推進作用。學術研究是一個嚴謹而且需要不斷更新的板塊,無論人們得出的結論多么權威,那也可能只是在某一特定時期實用的東西。作為能夠不斷指導人們工作、學習以及生活的理論依據,學術應該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而不斷與時俱進,開創屬于某個時代新的東西。也就是說,對于學術研究,要保持一種不斷創新的態度。21世紀是一個科技時代,學術創新應該是符合科技的、大眾的、前沿的。總之,隨著信息科技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中,科技創新能力都擁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同時,也只有真正把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夠在科技時代有立足之地。
二、科技創新的異同性
科技創新是對于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綜合評價,是使用創造能力以及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取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在過去的幾百年里,國外先于中國進入科技創新時代,對于一些科技創新理念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一)在思想上,中國和外國都比較重視科技創新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時代背景決定的西方人思想自由,創新的特點是做還沒有人做的,因此往往創造出一些劃時代的東西。而中國人的創新,重在現有的基礎上創造可以提高效率的、更加實惠可用的、可以立竿見影看到效益的東西。簡單來說,國人缺乏那種獨屬于自己的創造力,而更多是富有學習能力。(二)在物質和人才方面,國內和國外都有很多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和資金。然而,國內和國外有所不同的是,國內資金雄厚,有著大量的流動資金。盡管國內科技創新方面“不差錢”,但是,國內差的是想法,差的是一種特屬于自己的創意。然而對于國外的創業來說,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資金。這是中外在科技創新方面上的一個差異,同時也蘊含著中外合作的可能性。(三)政府的干預,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主導科技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政府主導與企業主導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政府主導強調全局性,是為了維持一種平衡狀態。而企業主導則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時,兩者所參考的指標也有所不同。在國外,相對來說比較自由,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效率都很不錯。發展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所蘊含的文化涵養也不同,這就必然導致了中國與外國科技創新的方式不一樣。然而,無論是以怎樣的方式,中心目的是不變的,都是為了將科技創新真正放在值得關注的地方。盡管彼此方式不一樣,但卻可以相互學習借鑒長處,為己所用。
三、科技創新的戰略性
中國科技創新戰略是強國富國戰略,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如何發揮出我國的科技創新競爭力是強國之路上最重要的問題。雖然我國在科技創新上存在巨大的優勢,我國人口眾多,創新人力資源總量占世界第一,研發人員總量占世界第二,但是發明專利數過少,累計授權量不高,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產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對外國有很大的依賴性,沒有外國的產業技術根本造不出自己的高科技產品,這是需要極大改進的地方。且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在科技的高端核心領域,缺乏頂尖的科技人才。高新技術投入產業生產的量并不高,不能達到以科技創新來強國富國的效果。且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也不夠,不足以支撐更高更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科技創新的法律保護與對科技創新所給予的鼓勵措施也不完整,這都不利于科技創新的發展[4]。中國科技創新戰略最重要的地方應該是對祖國未來青少年的教育問題。祖國的未來在青少年身上,科技創新的未來主力軍也在于青少年,所以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觀察現在青少年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習歷程,教師似乎并沒有注重青少年在科技創新能力上的培養,倒是把許多孩子教成了足以應付無數大大小小考試的機器。都是在固有的模式上發展,教孩子們的永遠都只有一種答案,這樣下來,何談創新。在最該有想象力的年歲,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被固定的標準答案扼殺。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與良好的能力是有好處的,但是,現在青少年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短板,也確實和如今的教育體系有莫大的關聯。希望能有教育界的高人對如今的教育系統作出正確合理的改革,為中國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科技創新的學習性
中國在幾代領導人的帶領下,不斷發展進步,為中國的更好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么,中國到底有那些科技創新的舉措呢?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借鑒并發展國外的科技創新,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大量的科技成果。例如對德國創新驅動型經濟的借鑒、發展與實踐。在如今科技發展成為主流的形式下,中國提出科教興國政策,是因為創新人才才是科技創新的根本。對于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擁有著廣闊的人才市場,中國的人才計劃就成功引進了大量創新型人才。同時,國家也積極支持個人創業與企業創新。自“十三五”規劃以來,一方面,強化創新法治保障,健全完善各項與科技創新有關的草案及法規制度;另一方面,完善支持創新的普惠性政策體系,促進和完善市場規劃的完成,使科技創新上升到新臺階;此外,加強規劃任務與資源配置銜接,把規劃作為科技任務部署的重要依據,有計劃有效率地實施各項科技創新規劃,以規劃指導實踐[5]。
五、結語
21世紀是高新技術時代,是一個科技創新飛速發展的時代。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創新的國家、民族可能就會在時代的浪潮下被淘汰。科技創新不僅僅是當展的重要舉措,更決定著未來世界發展的方向。然而,在目前世界各地,各地區的科技創新發展狀況并不一致,各個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作為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來說,世界范圍內的科技創新交流是必須的。無論哪一個國度,關起門來自己搞建設是行不通的,唯有融于世界,才能夠創造出真正的奇跡。對于中國來說,現如今科技創新能力日趨成熟,但是仍然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彌補、需要改進。一方面要學習各國先進的科技創新理念,當然,并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一方面,科技創新是一項大工程,是各個行業都離不開的重大舉措,這就需要加強各行業之間的聯系,注重各行業之間的科技創新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創造出普世大眾的高新科技。
【參考文獻】
[1]翟民,鄒滿玲.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淺析[J].科技和產業,2005,5(1):16~20
[2]鄭曉卉.論科技創新在企業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2016,15:19
作者:夏哲遠 田建林 王強 田磊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