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探求藝術高級教育的空間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求藝術高級教育的空間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探求藝術高級教育的空間設計

一、當前藝術類高等教育空間設計分析

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藝術類高等教育空間設計理念滯后,沒有凸顯和其他學科教育的區分度。另一方面,一些學校的藝術類高教空間設計破舊立新,但是盲目照搬西方設計,與其校園文化、周邊環境關系緊張。其表現有:

1.功能單一,形式單調

傳統的教育空間設計,無論什么專業,教室的形制都是一樣的,不能適應多學科的不同需求。藝術類學生的學習方式相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自主性更強,上課流動性較大,教學的形式多樣。而其他學科的學生,相對集中教學,對班級的依附更多。因此,藝術類的教學空間需要滿足多種教學形式的教學空間。而以往的教學樓內的設計更多只是一間間的教室,只是一個教學的空間,大多是被動式的接觸。延續著傳統的授課方式,即老師講一節課,學生只是在下面被動地接受,缺少課堂上的互動和靈感的激發,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這必然有礙于各種學術信息的傳遞和交流,由此對學生的心靈會帶來趨同化的思維影響。

2.缺乏人性化的交流空間

現有的藝術類高等教育空間沒有為師生預留足夠的公共空間和交流場所,教學基本上在課堂完成。學生要向老師討教問題,一般也是在講臺上進行,或者隨著老師穿過樓道進行簡短的交談,這樣的設計缺乏對人的尊重和對交流的鼓勵,更像是一個模塊化的工廠。

3.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藝術類學科發展趨勢

在多數整體式教學樓中,對藝術教學的針對性不夠,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專業學科不斷變化,當前藝術類高等教育空間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適應現代藝術的教學與實踐,適應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及今后不斷調整、發展等方面的要求。而一幢教學樓的使用時間是長久的,這使得藝術類高教教育空間設計面臨挑戰。

4.無法承載學校、城市的人文底蘊

只講工具性的空間、技術性的條件、數字化的成果,但忽略了內在的東西。藝術當隨時代,體現時代精神和人文特色,但目前很多藝術類高等教育空間脫離其所處的環境,甚至照搬西方的設計,光鮮亮麗的外殼之下缺乏人文沉淀,更妄談承載深厚的人文底蘊。

二、藝術類高等教育空間設計發展方向

1.注重藝術類高等教學空間多樣性設計

由于藝術類教學的特點,并非只有教室才是教學的唯一選擇,寬大的走廊、開闊的中庭、教學樓旁的草坪、走廊、平臺、大廳也是實際功能意義的空間,都是可以供學生討論、學習和交流的空間。具體來說,首先要有一個較大的交流空間,這個也是整個藝術樓的中心匯合處,這個空間較大,可安排咖啡廳、座椅、電話、書刊、布告欄等簡單交流設施。其次,可在同層或不同層人們經常碰面的地點設立討論區,如樓梯口可給予學生停留、交談、娛樂相對獨立的空間,可擺放一些桌椅;最后,走廊也是休息與交流的好地方,在不影響走廊寬度的情況下,可以安排一些長椅、展覽框,或者自動售賣機,供來往學生休息、觀賞和使用。這樣,在不增加面積或減少面積的情況下給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此外,通過綠色植物的綠化、藝術作品或座椅的擺放作為隔斷,將交流空間進行劃分,這樣增加交流區域的節奏感,形成開放和半開放、單獨和群體、動態和靜態的空間節奏感,更有利于學生交流,也增加學生的審美情趣。從整體上,通過節奏、排序、光線、滲透及層次劃分,避免單調,形成變化效果,從而增強藝術感染力。

2.以人為本,鼓勵交流

我們可以聯想到西南聯合大學,之所以在那個時代創造出令人羨慕的成績,除了令人津津樂道的大師云集、自由之學風等,還有被人忽視的一點——因為身處暫時簡陋的校舍條件,恰恰創造了一個自由、平等、密集的交流環境。學生過的是集體生活,和老師共處一個院落,“住也在那里,上課也在那里”。處在同一空間中的師生就會產生社會性交往,相互照面并體驗到他人的生活感受,由此因靈感和激情的碰撞而共同創造出一個愉快、積極的交往空間。因此,未來藝術類高教空間,應該以人為本,以促進師生間的交流為主線,營造更多的公共空間;應該打破以往的、原有的以老師為中心的靜態、單調的教學布局模式,更多地放入互動的教學布局模式。建筑大師約翰•波特曼對公共空間的成功運用給我們的藝術類高教空間設計以啟迪,他在建筑理論上提出“建筑是為人而不是為物”的設計指導思想,值得深思,使我們在未來的藝術類高教空間設計中的考慮要更多地從人出發,建立更多的鼓勵交流的公共空間。比如,在課堂空間布局設計中應多考慮師生互動和學生間分組討論等,使之成為適合師生進行各種交流的場所。課余活動聚會、聯誼交流等可從一個空間向另一個空間延伸。所以,現代教學空間應該把聚會、展覽、展示、課程設計、交流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一個共享的空間。設計大小不同的空間,私密和半私密的空間,自修和討論的空間,教學和休息的空間等。而采用完全開放式的結構,將藝術展館融入到教學設施中來,改變目前藝術展館和教學樓相分離的局面,也不失為以人為本,鼓勵交流的創舉。

3.注重藝術類高教空間設計的效用和可變性

作為教學的組成部分,藝術類高教空間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其功用性中來,而不是僅將其視作增加教學設施的審美格調。首先要滿足教學空間的需要,立足藝術類高教的特點,更大程度上滿足討論式學習、自主性學習、實踐性學習對空間的要求;其次要滿足展示的需要,比如與城市建設銜接,建立公益性文化展示平臺、藝術場館等。最后,要滿足學習、交流的需要,如設立小型藝術類圖書館,提供閱讀空間,引進商業化的咖啡吧,提供交流討論區。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藝術類高教空間設計的可變性。建筑的使用年限動輒幾十年,但對建筑的使用卻常隨時代而變,教學樓的設計應以“可變功能”的概念代替“固定功能”概念,使建筑最大程度上接近其最高使用價值。在現代整體式教學樓中,藝術類高等教育空間的靈活性問題尤為重要,未來藝術類專業學科不斷變化,藝術類高等教育空間應具有靈活性、通用性,如減少隔墻、擴大空間,以適應學科間的不斷調整、發展、更新等方面的要求。如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就是在以群樓的方式來適應未來多學科的分院獨立教學管理方式。

4.注重藝術類高教空間設計的人文精神傳達

空間設計的實踐活動應該是通過設計語言來表達空間的意義,而公共空間往往含有人文的思想在里面。藝術類高教空間的設計應追求人文精神的傳達,能夠承載學校、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人文積淀。藝術類高教空間決定著我們培育的藝術人才在一個什么樣的人文環境中成長,決定著學生的世界觀、藝術觀、道德觀將在一個什么樣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養育,并最終影響、決定著我們所生存的土地的未來。中國美術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對藝術教學空間的處理應使我們在藝術類高教空間設計中得到啟發。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獲得2012年普立茲克建筑獎,有同行指出,正是因為王澍不在乎西方任何潮流的這種自信,贏得了西方的尊重。他的作品設計體現出自己獨到的視角和對中國文化的高深見解,并貫穿始終,這種人文精神的傳達,已經在無形之中對中國美術學院象山學院的師生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并不只是對中國文化的應用和理解,更多的是一種對堅持做自己東西的執著。這種精神本身,才是藝術類高教空間設計的應有之義,它更能啟發、激勵一代藝術人。

作者:夏金鐘 張馨心 單位:江漢大學藝術學院 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9999热视频| 波多野结衣作品在线观看| 天堂网404在线资源|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aⅴ免费在线观看| 热热色原原网站 |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视频|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欧美| 最新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又长又粗又爽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成人在线第一页| 免费在线视频你懂的| 99热免费精品| 欧美性理论片在线观看片免费|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91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e片成人在线播放乱妇|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视频社区在线| 中文字幕第4页| 男人桶女人30分钟完整试看 | www.henhencao.com|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蜜桃|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亚洲伊人成人网| 色婷婷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