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學發展觀的視角談新農村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新農村的出發點,必須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做好閑置宅基地復墾工作,城鄉一體化的內涵,城市化進程中應制定好后續配套政策,破除陳規陋習,制定村規民約,移風易俗,提升農民的精神風貌,大力整治農村污染問題;發展特色農業村,生態旅游度假村,探索農民養老問題,減少農業從業人員數,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及正確的政績觀。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新農村建設;職業農民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中涉農專業學生逐步免除學費,這有望使中職學校設置的農林專業再次升溫,農林專業中職畢業生將來可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要把他們培育成現代新型職業農民農民,作為中職學校農林專業課教師,除了培養農林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外,還有必要在日常教學中引導中職生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來深刻領會黨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據作者暑假到繁昌縣鄉村調研所知,當下一些鄉鎮、村干部的確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即認為建設新農村是一蹴而就的事,為此,不少鄉村盲目占用耕地建設成群的高標準的樓房,在這些小區配備有自來水、電、天然氣、寬帶,認為這就是建設新農村的模式。從科學發展觀視角來談談自己對新農村建設的幾點認識。建設新農村的出發點。就是地方領導干部引領農民發展特色農業,追求綠色GDP的增長,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整合農村土地資源。把不想種田的農民的土地通過合法流轉向農村種、養殖能手集中,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方法提高土地的年產出率;鄉鎮干部盡量不占耕地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在城市化進程中,必須做好閑置宅基地復墾工作,堅守120億m2耕地紅線不動搖。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原本住在破舊瓦房中的農民隨著收入的增加,將有一部分人流入縣城、鄉鎮去購房安家落戶,這樣會出現“空心村”,對“空心村”的宅基地必須加以復墾,可把這些村莊改造成特色農業生態村,如經果林特色村,中藥材特色村,特種養殖生態村等,復墾的好處可以補償縣城拓展而占用的耕地,保持耕地總量不減少。
1城鄉一體化的內涵
1.1農村與縣城教育、文化、衛生資源配置一體化
農村、縣城基礎設施配套一體化。通過村莊改造,硬化村內道路,修繕危舊橋梁,建設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配置環衛設施,修建村民娛樂休閑場所,適當建設農民體育場,最終使村容村貌發生改觀。農村社區與縣城社區一體化。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區,社區設置農村居委會(群眾自治組織),配備警務室、醫務室,實行自來水、天然氣、寬帶、農家書屋進農村社區。農村、縣城實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通過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向農民傳播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走科教興農之路。農村與縣城實行教育、醫療共享。
2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移居城市后必須制定好后續配套政策
比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子女就學、農民工的就業、崗前培訓等政策。如果農民窮居鬧市還不如先前安守農田,則這樣的城市化沒有實際意義,真正意義的城市化應當是農民轉入市民后,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農民移居城市后有認同感和歸屬感,農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破除農村陳規陋習,制定村規民約,移風易俗,提升農民的精神風貌。當前,有些地方農民打麻將成風,有的農民因為空閑時間多從事修家譜等低級庸俗的文化活動,為此,可通過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送戲到鄉鎮影劇院,免費給農民提供精神食糧,可望使賭博的人數減少。據了解,一部分農民受幾千年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一些農村老人在過世后雖然火化率提高了,但農民習慣把骨灰放在木制的棺材里安葬,既浪費了森林資源,又占用了耕地,因此有必要長期對農民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無神論教育,渴望使這種現象逐步減少。還有,落后地方的農村青年結婚,女方向男方索要高額的禮金,并大操大辦婚姻喜事,破除這些陳規陋習,提升農民的素質也是建設新農村的內容。建設新農村不僅表現在村容村貌的改觀上,還表現在農民精神風貌的提升上。大力整治農村污染問題。近年來,隨著化學肥料的普遍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給農作物帶來高產、早熟,農村環境污染加重了,比如,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肥水流入池塘又造成水環境污染。地膜覆蓋能使作物早熟、高產,但大量運用不可降解的地膜易造成土壤污染,這些問題不解決,會制約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根據鄉村的生態特色、文化特點、自然景觀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業村,生態旅游度假村。如繁昌縣馬仁奇峰森林公園就是典型的生態旅游度假村。又如,有的村莊有天然荒灘水面可發展集餐飲、垂釣、養殖于一體的農家樂旅游村。繁昌有的鄉鎮還可建成苗木、花卉特色村。還有的整個村民擅長種植甘蔗、荸薺、菱角、芡實、藕、茭白等,可把這些村發展為環保無公害的特色農業村,終極目標是實現“三農”的現代化。農民養老問題值得探索。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許多落后地區的農村老人,盡管他們生養幾個子女,由于身處那個年代,子女享受不到優質教育資源,科學文化水平低,不能依靠科技脫貧致富,子女只能維持自身生活,沒有能力贍養年邁的老人,故農村老人居家養老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建設新農村最終目標就是減少農業從業人員數,使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事第二、第三產業。減少農業從業人員數,不能曲解為就是減少耕地數量。地方政府領導干部在引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確實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及正確的政績觀。建設新農村是長期而艱辛的過程,需要地方政府領導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來理解新農村建設,中央所描繪的新農村的美好藍圖定會化為現實.
作者:江興龍 單位:繁昌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