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血液透析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血液透析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價值評估與研究。方法選擇4,70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別施以舒適護理,觀察患者的滿意度、舒適度評分與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與護理前相比,患者的滿意度與舒適度評分明顯較高,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血液透析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血液透析;舒適護理;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700例血液透析患者,男3,200例,女1,500例,年齡為42歲-80歲,平均年齡為(61.1±4.9)歲。納入標準:均符合血液透析條件。排除標準:①無法配合完成實驗;②患有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使用統計學軟件對患者進行分析處理。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全身檢查,以排除血液透析禁忌證,從而確保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之后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對患者予以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對環境進行護理。血液透析前,為確保患者能夠獲得良好的休息,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營造良好環境,確保室內的衛生環境清潔干凈,并進行有效的消毒。除此之外,為提滿足患者的需求,還可在病房內部安裝電視等設備。②對心理進行護理。實施血液透析的患者,其疾病病情較為嚴重,且病程較長,因此較易產生嚴重的不良心理,為此需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深入的交談,將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委婉的方式進行告知,并講解相關的應對措施等,以便能夠消除患者的顧慮,提升患者的血液透析與護理的依從性,確保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③血液透析時護理。患者進入透析室后,護理人員需要輔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使用16號針進行穿刺,以建立血管通道;在進行穿刺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觀察,若發生血腫情況,則需要立即拔出穿刺針并使用棉簽進行按壓;同時還需要為患者緩慢注射0.9%的氯化鈉溶液。④進行透析后的護理。透析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家屬嚴格確保穿刺部位的干燥,并使用溫水對穿刺部位進行熱敷;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嚴格檢查,以免發生內瘺與穿刺部位紅腫等不良情況。
1.3觀察指標
①患者的滿意度,評價標準:完全滿意:患者及其家屬對于護理方案與措施完全接受;一般滿意:患者及其家屬對于護理方案與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不滿意:患者及其家屬無法接受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②患者的舒適度評分,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的舒適程度越差。③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數據建立數據庫,使用χ2檢驗和t檢驗方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前后的滿意度比較
護理前,患者的總滿意度為85.66%(4,026/4,700),明顯低于護理后的99.72%(4,687/4,700),差異顯著(χ2=686.130,P=0.000)。
2.2護理前后的舒適度評分比較
護理前,舒適度評分為(62.34±5.29)分,護理后,患者的舒適度評分為(92.36±4.87)分,差異顯著(t=286.227,P=0.000)。
2.3護理前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0.26%(12/4,700),明顯低于護理前的1.43%(67/4,700),差異顯著(χ2=38.616,P=0.000)。
3討論
血液透析是治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一種替代療法,具有顯著效果,但由于患者的不良心態與治療周期較長等不良因素,將會對血液透析形成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為此只有對患者予以良好的護理,才能夠有效的緩解不良癥狀,目前臨床中主要使用舒適護理模式[3],包括環境護理、心理護理與透析全過程護理等。不僅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同時能夠使患者獲得良好的舒適體驗,因而能夠有效的提升血液透析效果[4]。依據實驗數據顯示,患者的滿意度顯著提升,舒適度評分明顯升高,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主要原因在于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較佳的血液透析環境,并且能夠對其心理進行疏導,從而使其積極配合,并且能夠有效的對透析過程進行觀察,排除可能導致并發癥發生的因素,因而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與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曲艷輝,于偉.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2):235-236.
[2]高榮欒.舒適護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1):149-150.
[3]李儀靜.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4(1):52-54.
[4]夏燕玲.對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研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3):248-250.
作者:劉美英 單位: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血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