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學科建設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家臨床醫學研究學科建設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學科建設淺析

【關鍵詞】學科建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醫院

醫院學科建設在醫院的建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實現醫院發展規劃的有力支撐,是醫院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加強學科建設有助于推進醫院的可持續性發展,但如何強化醫院學科建設一直是管理者所探討的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甲等醫院,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由中國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醫院。成立之初,主席、劉少奇副主席、總理、委員長曾特為醫院親筆題詞。我院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經過“十二五”的建設發展,醫院從重要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逐步轉變定位為“研究型醫院”。醫院戰略發展規劃中明確了以優勢和特色學科發展為長遠目標構建“高峰”學科,力爭通過優勢學科的帶動作用實現學科水平全面提升的建設發展目標。醫院擁有4個北京市級研究所,4個質控中心,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8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4個。建院后,醫院結合實際,抓住關鍵,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通過整合資源打造優勢學科。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醫學科學創新體系建設,打造一批臨床醫學與轉化研究的高地。2014年,醫院被科技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原總后勤部衛生部認定為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簡稱國家消化中心)[1]。依托于國家消化中心的建設,醫院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大力發展科研,旨在通過優勢學科的引領作用帶動醫院的全面發展。本文就我院國家消化中心的建設和管理來展開討論,旨在給同行提供參考。

1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診療水平

我院國家消化中心現有病床620張,年住院2.2萬人次、門診110萬人次、內鏡/腔鏡16.8萬人次,是國際最大的綜合性消化疾病診療中心之一,首先倡導了消化疾病的橫向學科聯合與縱向序貫診治結合的“經緯模式”;已經形成內鏡-腔鏡聯合微創診治、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消化系癌前疾病癌變早期干預三個特色方向;擁有食管鱗癌癌前疾病和早癌、慢性乙肝肝硬化、活體肝移植、內鏡-腔鏡聯合治療消化系疾病等國際上最大的隊列及生物樣本資源庫,在國際上首先提出“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轉”觀點,完成了世界首例雙多米諾交叉輔助肝移植,牽頭制訂國內第一部《中國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操作指南》(ERCP操作指南),并率先完成國內無任何輔助戳孔的完全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心著眼于消化系統疾病臨床診療與研究,以消化相關科室為主體,多學科協作的診療模式為導向,注重診療技術創新,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在充分利用現有消化疾病臨床診療與研究的優勢的基礎上,目前我院已整合消化內科、外科、影像中心、病理科、檢驗中心及相關科室優勢資源及特色,搭建消化系統疑難病例會診平臺,解決了消化系統疑難危重患者需要多學科診治的難題;肝癌多學科診治平臺,開辟了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出血診治的綠色通道;定期舉辦臨床病例-影像會診研討會,總結歸納消化系統疾病影像學特點,解決臨床疑難問題,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理論水平和疾病診治水平。最終實現以優勢學科的發展輻射作用帶動相關學科和輔助科室的發展,發揮引領帶動,協調發展的作用,使培育學科也有所作為,促進醫院可持續性發展。

2爭取發展機遇,夯實學科高峰

依據國務院《“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及科技部《“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國家戰略部署,緊密圍繞醫學科技發展需要和國家重大慢性疾病防控需求,充分利用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優勢和基礎,結合自身特色,建立消化系統疾病領域防治一體化的研究體系,通過加強優勢學科建設,推動醫院醫療水平的發展。消化內科一直是我院重點建設的學科,1979年我院建立了國內最早的消化專業;1986年獲得全國首批消化病專業博士點。肝病中心由我國著名消化病學專家王寶恩教授創辦,是國內知名的肝病學基礎和臨床研究單位,是國內開展肝纖維化研究最早的單位之一。普通外科是全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之一,“微創外科技術的創新與綜合應用”以及“終末期肝病及其并發癥的外科治療”是其特色。2003年我院成立了國內首家消化內科、肝病中心和普通外科三位一體的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2014年醫院被科技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總后勤部衛生部認定為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多次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等重大課題,形成了明顯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機制優勢和平臺優勢。目前中心已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國國情的食管鱗癌篩查、早期診斷方案和食管早癌治療技術規范,建立了8000余例的食管癌高發區高危人群隊列和15000例食管癌前病變樣本庫。在此基礎上,牽頭制定了國家級大腸癌內鏡診療技術及規范,同時開始著手建立大腸癌和胃癌的專病隊列及全鏈條研究體系,為開展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綜合篩查和防控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前期基礎。依托國家重大傳染病專項及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已建成國內外最大的肝硬化研究隊列,發起的“中國乙肝隨訪與臨床科研平臺(ChinaRegistryofHepatitisB,CR-HepB)”是當前國內最廣泛的乙型肝炎登記隨訪系統;“中國遺傳代謝性肝病注冊研究網(CR-GMLD)”,已建立了國內最大的血色病隊列,通過網絡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患者資料及預后信息,為了解疾病的自然病程,跟蹤治療結局,推動臨床研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中心率先提出了“交叉輔助式肝移植治療代謝缺陷性肝臟疾病”的創新理念[2],并于2013年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的雙多米諾交叉輔助肝移植;建立了我國首個肝纖維化/肝硬化無創診斷技術的標準和研發了自主創新產品;創新單孔腹腔鏡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輻射全國多家單位。

3統籌資源優化布局,搭建研究網絡

在明確定位,整合資源的基礎上,醫院統籌臨床研究資源,優化布局平臺建設,大力推進國家中心建設。中心采用“一體兩翼”的組織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核心研究機構、臨床研究公共平臺及獨立的“第三方”配套機構。目前已經建立了四大標準化臨床研究平臺,其中生物樣本庫平臺是采集、處理、儲存和使用生物樣本和臨床數據的一體化技術服務平臺,涵蓋消化系統癌前病變-進展期-腫瘤各階段的單病種庫,已通過ISO9001:2015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方法學平臺由流行病學專家、生物統計學專家、循證醫學等專家組成,協助研究者進行臨床研究的頂層設計,為臨床研究設計提供方法學理論支持;數據管理與統計平臺以國家和國際規范為指導原則,以研究需求為導向,逐步完善臨床試驗電子數據采集系統(EDC),實現成員單位內的信息共享;實驗室平臺擁有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大型先進儀器和設備,為消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途徑。此外,作為第三方機構的倫理委員會已獲得亞太地區倫理委員會論壇-倫理審查委員會能力發展啟動策略(FERCAP/SICDER)國際認證,按照國際標準的標準作業程序(SOP)開展倫理審查工作,不斷規范臨床研究,保證課題的順利實施。中心充分利用現有臨床醫學研究基礎和優勢,搭建多層次、輻射全國的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研究協同網絡,推進臨床醫學研究,規范技術操作并將適宜技術推廣至全國100多家醫療單位,形成了綜合輻射全國的網絡體系,為技術普及,培養高精尖專業人才,提高消化疾病臨床診治水平和臨床創新轉化能力提供重要的保障支撐作用。人才培養是學科建設的根基,優勢學科必須通過加強創新才能達到探索新的學科增長點[3]。中心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建立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人才梯隊,帶動學科發展。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是息息相關的,中心著重培養優秀的青年醫學人才,構建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科研環境,推動醫院的學科建設。中心承擔國家科技重大/重點項目30余項,主持或參加國際/國家大規模多中心臨床研究60余項。發表科學引文索引(SCI)論文400余篇,其中影響因子(IF)≥5分的31篇。最高單篇引用180次,兩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獲專利30余項,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獎2項,華夏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4依托國家消化系統研究中心,促進成果轉化

國家中心充分發揮醫療機構轉化主體的作用,依托北京市臨床醫學研究所、消化疾病癌前病變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肝硬化轉化醫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肝臟保護與再生調節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轉化醫學研究平臺,針對消化系統疾病形成多項診療規范和技術標準,通過協同網絡,進行適宜技術的推廣,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提升基層消化系統疾病診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早在2005年,中心就發起了“‘友誼’消化直通車萬里行”活動,與多家醫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他們帶去規范的消化內鏡手術技能和先進的診療理念;為了響應提出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心至今已啟動二屆“一帶一路友誼高級消化內鏡國際大講堂”,來自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等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消化內鏡醫師接受系統性的消化內鏡培訓和學習,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醫學國際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中心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的建設需求和發展機遇,利用互聯網遠程指導、遠程會診、現場直播消化內鏡操作宣傳推廣,規范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為京津冀患者提供聯合診療,實現對京津冀地區消化病患者便捷異地雙向轉診。從2004年開始,我中心連續12年成功主辦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會上充分展示我國消化病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水平,促進學科的健康發展,并進一步提高消化學科在國際的影響力,為廣大臨床醫師提供一個學習和發展的平臺。

5小結

當前全球科技和醫療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北京市也剛剛完成了醫療改革,新的發展形勢和階段中,唯有創新才是發展的動力,為了更好地實現科技支撐醫療的作用,加強學科影響力,醫院的學科建設發展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眾所周知,優勢學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4],國家消化中心始終堅持遵循“學術發展,學術引領”的原則,上下齊心,團結協作,著力提升臨床的研究實力和診療水平,通過統籌資源優化布局,促進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搭建協同研究網絡,普及適宜技術推廣,積極推進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擴大學科影響力,打造學科高峰。今后,我們將繼續增強管理水平,促進成果轉化,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關于第二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公示的公告[EB/OL].

[2]朱志軍,關于代謝性肝臟疾病肝移植治療思路的假想[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14,35(9):513-514.

[3]李鳳如,史培娜,劉建.我院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醫院院長論壇-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34-38.

[4]徐俊華.建設和發展醫院優勢學科群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J].中國衛生產業,2015,(23):180-182.

作者:王琳 許騰飛 劉茉 郭水龍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科技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含羞草传媒旧版每天免费3次| 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极品国产人妖chinesets| 国产精品91av|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波多野结衣|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a|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二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欧美一级亚洲一级| 国产欧美日韩va|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色噜噜视频影院| 成人免费小视频| 人妻av无码专区| 2021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永久|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国产妇女乱一性一交|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壮汉紫黑粗大好深用力| 免费专区丝袜脚调教视频|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第30页|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好爽好紧好大的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看|